愛伊米

蜀人鍾子丨鹽畫錄:朱金樓畫筆下的自貢鹽場

作者:鍾永新(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蜀人鍾子丨鹽畫錄:朱金樓畫筆下的自貢鹽場

《自流井汲取鹽水的轆轤架》來源:《朱金樓水彩素描集》(三一美術出版社,1951年)

近年筆者關注蒐集中國鹽場畫題材已逾百幅,其中以川鹽為主要方向,川鹽裡又以近代自貢鹽場為重點關注,晚清民國時期留下各種風格型別的井鹽畫,部分僅存目錄,未見原作。

或是長久關注的資料,緣分到了自然浮現而至,如著名畫家朱金樓的自貢井鹽畫,原來僅知西丁主編《美術辭林•漫畫藝術卷》(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朱金樓”詞條裡提到其在自流井寫生,但未能看到他畫筆下的自貢鹽場風貌。

朱金樓(1913—1992),上海人、現代畫家、漫畫家、美術理論家。早年就讀於上海美專,創辦過《中國漫畫》月刊,後擔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今中國美術學院)。其畫集先後兩次出版,分別為《朱金樓水彩素描集》(三一美術出版社,1951年8月)、《朱金樓繪畫作品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9年4月)。

經查閱,裡面收錄20世紀40年代(1943年)朱金樓先生創作的三幅與自貢有關的作品(一為鹽場全景式水彩畫、一為井鹽裝置速寫畫、一為川黔道上渡口運鹽畫)。前兩幅畫作明確反映的正是自貢鹽場狀況。

“水彩篇”題為《自流井汲取鹽水的轆轤架》,原繪地位置或為扇子壩(大墳堡),畫面上的天車群(古法採滷)氣勢壯觀、色韻古樸,近景尤顯雄偉、富有張力,可惜如今此景皆已不存。唯儲存下來吉成井四座天車群,聊可感受昔年工業形勝。

“速寫篇”主要展示原始工藝,題為《歷時甚至十年的鹽井或火井的土法開鑿(毛筆速寫)》,畫面中可見鑿井裝置高大,木製結構複雜。今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的左側小展廳內,還陳設著一個同類型的鹽場生產設施可供參觀。令觀者尤其感嘆昔年依託人力採用古法開鑿的奇功偉業,出滷水處還保留特寫部分。今在自貢燊海井保留著類似的汲滷演示。

此外,“鹽馱圖”《川黔道上鹽馱轉渡(水彩速寫)》,建築民居依山而起,古渡停泊穿梭繁忙,充滿著淡然寫意的人文寫實畫風格,亦可視其為一幅鹽運畫題材。

總之,由於朱金樓具有一定的美術功底與細緻的視野視野,三幅鹽畫從三方面(全景、區域性、運輸)簡潔勾勒出近代自貢鹽區風貌的部分側影。

2021年3月13日初稿,7月17日修訂

蜀人鍾子丨鹽畫錄:朱金樓畫筆下的自貢鹽場

蜀人鍾子丨鹽畫錄:朱金樓畫筆下的自貢鹽場

“朱金樓自貢鹽場畫作品” 來源:《朱金樓水彩素描集》(三一美術出版社,1951年)

注:曾刊於《自貢日報》2021年10月17日“史海鉤沉”

【文圖丨鍾子先生,自號釜溪散人,作者原名鍾永新。系立身國學網編委會編委、人文頻道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