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鄭州七院成功應用“Liwen式”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實施手術

10月30日,鄭州七院心血管內科十病區主任張申偉教授團隊成功為1例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實施經皮超聲引導下室間隔射頻消融術——“Liwen式”,系該項技術在鄭州七院首次應用。

64歲的劉先生,3年前曾診斷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給予藥物治療,但反覆胸悶的症狀未得到有效緩解。近期,患者再次出現活動後胸悶、心悸,伴反覆暈厥,急診來至我院。

入院行心臟彩超提示:符合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改變,M型超聲可見SAM徵,左室流出道流速419cm/s,壓差:70mmHg,行心臟磁共振提示:符合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間隔型),繼發左室流出道狹窄,同時伴有繼發性二尖瓣重度返流。

張申偉教授在詳細檢視患者病例以及檢查結果後,考慮患者左室流出道梗阻加重,由非梗阻型進展為梗阻型,因梗阻加重導致反覆暈厥,需行手術治療。目前針對該疾病的常規手術包括:室間隔化學消融術、心內膜射頻消融術和外科室間隔心肌切除手術(Marrow術),但前兩種手術圍術期起搏器植入風險較高,且遠期效果不太理想。而外科室間隔心肌切除手術則需要開胸,創傷較大,對患者耐受性要求較高。

經過多方面考慮,張申偉教授建議行目前國際最新、療效確切的微創治療手術方式——“Liwen式”,即全超聲引導下經皮心肌內室間隔射頻消融術,患者無需在射線下即可進行介入手術。

因該手術經皮穿刺室間隔進行消融,技術難度頗高,考驗整個團隊的技術實力,需要各個方面的密切配合。目前國內僅有少數心臟中心開展,為保證手術安全、順利進行,醫院組織多學科專家:心內科主任趙育潔、心臟移植中心(心外科三病區)主任楊斌、超聲科主任於慧娟、CCU主任王淑紅、麻醉科副主任醫師耿素娟、介入手術室主任王建利及護理團隊,會同張申偉教授一起進行術前討論。經過詳細術前討論以及病情評估後,制定了完善的手術策略及併發症預防方案。

鄭州七院成功應用“Liwen式”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實施手術

30日,在超聲團隊、麻醉團隊、介入手術室及護理團隊等多學科的全力配合下,在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團隊蒲朝霞教授指導下,張申偉教授帶領梁善福副主任醫師、程帥主治醫師等介入團隊成員,經過3個小時的精細操作,逐步逐點消融肥厚梗阻的心肌組織,成功為患者實施了“Liwen術式”手術。

手術結束時患者術中彩超提示SAM症消失,左室流出道流速降為163cm/s,壓差將為11mmHg,二尖瓣返流由重度變為輕-中度,隨著患者左心室進一步重構,二尖瓣返流有望變為輕度,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擬於近期出院。

鄭州七院成功應用“Liwen式”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實施手術

鄭州七院成功應用“Liwen式”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實施手術

鄭州七院成功應用“Liwen式”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實施手術

鄭州七院成功應用“Liwen式”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實施手術

鄭州七院成功應用“Liwen式”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實施手術

鄭州七院成功應用“Liwen式”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實施手術

據張申偉教授介紹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心血管疾病,同時,內分泌紊亂導致的嗜鉻細胞瘤患者合併肥厚型心肌病亦很常見。多發於30-40歲人群,隨著年齡增長,症狀逐漸加重,最主要的症狀為勞力性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胸悶、胸痛、暈厥及急慢性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猝死。患者通常心前區可聞及雜音,心臟彩超可明確診斷。

肥厚性心肌病分為非梗阻型和梗阻型,非梗阻型心肌病主要由藥物治療,需定期複查心臟超聲,警惕進展為梗阻型;梗阻型心肌病其病死率高達1。4-2。2%,也是年輕人和運動員猝死的最常見原因。目前對於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對於藥物不能改善症狀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Liwen式”是由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劉麗文教授首創的一種微創治療肥厚性心肌病的方式,即超聲引導下經皮心肌內室間隔射頻消融術治療,消融肥厚的心肌組織,從而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其操作是在無射線全超聲引導下將射頻針經皮到達肥厚心肌組織內,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治療心臟疾病的一種新技術,對於超聲團隊及術者團隊要求極高,需要團隊密切和熟練的配合,從而保證消融效果和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同時“Liwen術式”具有手術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治療效果確切、費用少、術後併發症少等獨特優勢。此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Liwen術式”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我院在治療肥厚型心肌病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實現了新的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