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窩囊皇帝兩次上臺,陰差陽錯把王朝推上了巔峰之路?

文/穆 炳 森

唐朝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一百多年(公元627年——741年)的時間,被史學界稱作為“盛唐時期”。唐朝在這個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達,疆域擴大,國富民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窩囊皇帝兩次上臺,陰差陽錯把王朝推上了巔峰之路?

“盛唐時期”有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中宗李顯、殤皇李重茂(中宗之子,在位僅兩個月,很多史書對他都忽略不計)、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七位皇帝先後在位。然而在這些皇帝中,李顯是最昏庸最窩囊的,一直被後人所鄙視。

為什麼李顯會被人們所看不起呢?原因是他雖然做了盛唐時期的皇帝,但卻沒有一點閃光之處,甚至都不能算是一個男人。李顯不僅自己是皇帝(兩次上臺),而且爺爺、父親、母親、弟弟、兒子和侄兒全都是皇帝,這在有唐一朝乃至歷史上都是唯一的。由於李顯被這麼多皇帝包圍著,而他執政的時間極短,又沒有什麼政績,所以歷史上對其記載很少。筆者在查閱有限資料的基礎上,把這個盛唐時期最窩囊最無能,而又對帝國發展起到間接作用的皇帝介紹給大家。

李顯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因他的兩個哥哥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高宗死後,按照“嫡長繼承製”,李顯便順理成章的即位當了皇帝,歷史上稱他為唐中宗。

窩囊皇帝兩次上臺,陰差陽錯把王朝推上了巔峰之路?

李顯在當太子時,因為他對母親武則天沒有權力之爭,故生活得一直很平靜瀟灑。公元683年李顯被母親扶上了皇位,做了一個傀儡皇帝(武則天掌權)。由於李顯政治上的幼稚,一上臺便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封他的老丈人(韋氏的父親)韋玄貞為宰相。李顯的這一做法,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他居然大怒道:“我把天下都送給他,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個侍中嗎?”此事被武則天知道後大為惱火,上位只有五十五天的李顯被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又把其弟李旦扶上臺,成為唐睿宗。

李顯是一個既無能又憋屈的人。可能是他遺傳高宗的基因較多,其軟弱昏懦方面很像父親,才智和能力也嚴重不足。公元705年“神龍革命”後,李顯第二次上臺,他也曾想一展抱負,但是,屋漏又逢連夜雨,偏偏遇上了一個智高膽大,玩弄權術的妻子韋后,和一個慣於興風作浪的女兒安樂公主,兩人一唱一和,著實得把他折騰的不輕。

李顯復位後,因為沒有母親的掣肘,他便更加膽大妄為。一上臺就把韋氏立為皇后,這樣做也無可厚非,因為韋氏是他的正妻。然而他接下來做的事,就顯露出了他的幼稚:不顧大臣們的反對,破格封他老丈人為王;讓韋后參與朝政;在武氏集團的挑唆下,迫害發動神龍革命的功臣;將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宗訓;接納上官婉兒為昭容等等,幹了許多不靠譜的事。

可見,李顯是想用討好武氏和韋氏家族的方法,來鞏固自己的皇位。殊不知他這樣做,使兩個家族勾結起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他們左右著朝政,把李顯玩弄在股掌之中,成了傀儡。李顯的這種做法,在歷史上是極為少見的,同時也充分暴露了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李顯的身體一直都不太好,韋后便成了處理朝政的主要角色。她本來就不是“省油燈”,同婆婆武則天一樣是個權利狂。有了這個機會,便把皇帝一腳踢開,在朝堂上呼風喚雨,為所欲為,大有武則天再世一般。

窩囊皇帝兩次上臺,陰差陽錯把王朝推上了巔峰之路?

韋后一心要控制朝政大權,女兒安樂公主也想成為“皇太女”,兩人便勾結起來害死李顯。然後扶植其子李重茂為殤皇帝,韋后便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武三思是武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野心很大,武則天在世時欲被立為太子,因有以狄仁傑為首的朝臣的強烈反對而未能得逞。李顯上臺後,不但不清算武氏家族的罪行,反而重用武三思,併成為兒女親家。武三思以皇親國戚的身份同韋后、上官婉兒勾結,不但挑唆李顯迫害“神龍政變”的大臣,而且極力加害李旦,妄圖改朝換代。

韋后、武氏兩個外戚集團的所作所為李顯是知曉的,他對歷史上外戚亂政的事情也應該瞭解不少,既然這樣,他就應該採取措施,防止大權旁落,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局面呢?究其原因是李顯軟弱無能和政治上的幼稚造成的。對於如何解決朝政紊亂,他束手無策,只能任其發展。

在處理對外關係上,李顯更是沒有主張,一貫採取忍辱容讓的態度,得過且過。當時吐蕃多次大舉進犯唐朝邊境,李顯不但不組織軍隊討伐,反而將自己的養女金城公主送去和親,換得一時的安寧,讓他丟盡了大唐的臉面。

李顯在處理家庭問題上,更是窩囊之極。武三思與韋氏早就有染,這是眾所周知的事,他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視而不見。李顯既然接納了上官婉兒為“昭容”,卻容忍她在宮外亂來而不管不問。對於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李顯更是百般放縱,不但對她干與朝政,賣官鬻爵,營私舞弊不加制止,而且支援她大肆修建寺廟道觀,揮霍財政。

窩囊皇帝兩次上臺,陰差陽錯把王朝推上了巔峰之路?

由於李顯對外戚家族的放縱,朝政大權實際被韋后、武氏兩個集團所控制,他被夾在中間好像是多餘的。李顯就這樣昏昏沉沉地做了五年皇帝,五十五歲正當壯年時就突然暴斃了。關於李顯的死,新、舊唐書記載不一,目前對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的說法比較支援。

由於兩個外戚集團的聯合專政和胡作非為,最終激怒了一個人,這就是相王之子,臨淄王李隆基。他聯合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一舉剷除了韋后和武氏兩個亂政集團,扶持自己的父親李旦復位,成為唐朝第五位皇帝。

後來睿宗李旦與太平公主在權利方面產生矛盾,他不願同自己的妹妹發生衝突,便把皇位讓與了兒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俗稱唐明皇)。一年後,太平公主被玄宗賜死,並誅殺其黨羽,這才結束了長達九年的宮廷鬥爭,隨後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偉大時代——“開元盛世”。

唐中宗李顯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為太子,兩次登基的皇帝。由於李顯愚蠢而又奇葩的作法,所以他一生都在權利之爭的政治旋渦裡苦苦掙扎,這也是自食其果。好在李顯執政時間不長,沒有因為他的昏庸而影響到大唐發展。而且,正因為李顯的無能,從而引出了他的侄子,能幹的李隆基上臺做皇帝,他在“貞觀之治”、“武周續興”的基礎上,把帝國推向了最強盛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