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第一爐香》自開啟機,就引起網友熱議。

爭議最多的便是影片選角,原著裡喬琪喬是膚白病態軟飯男,葛薇龍是身材嬌小瘦弱女,影片卻選了一身腱子肉的彭于晏與大骨架的馬思純。

網友貢獻經典群嘲,這不是《第一爐香》,而是《第一爐鋼》。

演員身材惹人爭議,這點毋庸贅言。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在看完《第一爐香》後,我給它寫了一則短評。

勉強給三星。許鞍華拍不好張愛玲筆下的摩登愛情,因為她是個太務實的導演。再華麗的服化道,也無法掩蓋命運給她的底色。請馬思純彭于晏演葛薇龍喬琪喬遭群嘲,這點多說無益,我們能從電影中看出編劇在努力讓演員和故事契合,馬思純不能還原葛薇龍的嬌小,電影就突出她的憨傻痴情。

馬思純版葛薇龍,骨骼很大,食量也很大。她正式住在梁府那一夜,吃一大盤炒麵,整整有9個的蝦餃燒賣雙拼。

這一場景是電影版的新編。

原著裡面,葛薇龍是吃過飯才去梁府的,電影版卻向我們展示葛薇龍在梁府吃飯的場景。這是在提醒觀眾,本片是電影版《第一爐香》,葛薇龍身材壯,食量特別大。

電影版《第一爐香》確實為馬思純調整了劇本。這是好導演的藝術自覺。

張藝謀曾分享過選角的訣竅,“選角前是角色服務劇本,以劇本的要求選角,一旦定人選,則倒過來劇本服從角色,人是活的,劇本是死的”。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我給《第一爐香》及格分,也因為它的服裝設計沒得黑。

原著開頭,張愛玲就寫了葛薇龍的服飾。

葛薇龍在玻璃門裡瞥見她自己的影子——她自身也是殖民地所特有的東方色彩的一部分,她穿著南英中學別緻的制服,翠藍竹布衫,長齊膝蓋,下面是窄窄的褲腳管,還是滿清末年的款式;把女學生打扮得像賽金花模樣,那也是香港當局取悅於歐美遊客的種種設施之一。然而薇龍和其他的女孩子一樣的愛時髦,在竹布衫外面加上一件絨線背心,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衫子,越發覺得非驢非馬。

這種不中不西,光怪陸離的服裝風格也在傳達重要資訊——葛薇龍的虛榮。

電影版卻沒有全盤複製葛薇龍的服裝,“竹布衫外面加上一件絨線背心”。

有人因此吐槽這是和田惠美不懂服裝。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這種觀點低估了和田惠美的創造力(畢竟她拿過奧斯卡),電影《第一爐香》削弱葛薇龍趕時髦的一面,就是在強化她是純粹的女學生。

單純的葛薇龍自從踏入梁府,她就由不得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梁太太的影響之下,甚至可以說是梁太太馴化了葛薇龍。

這一點也可以從薇龍衣服的顏色上得到佐證。

自從入住梁府,薇龍所有的衣服無論是款式還是顏色,甚至出入每個場合要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是梁太太做的決定,薇龍只是衣服架子。因此,她沒有自己特定風格的服飾,除了當初入住梁府時的淡藍色校服。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她在入住梁府後都在隨波逐流,鮮有表達自己主見的機會,她是梁太太塑造出來的花瓶,一個吊男人的誘餌。

但葛薇龍也想逃脫這種命運。

第一次,她和喬琪喬那一夜後決定回上海,想借此脫離掉一切與香港有關的東西。

然而,“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已被奢靡生活浸染了幾個月的薇龍在梁太太的眼裡,就如墮入蛛網上的小飛蛾,小翅膀的振動別說能掙脫蛛網的束縛,晃動蛛網都難。

梁太太篤定她走不了,因此大方地讓她離開。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她身穿來時的淡藍色校服,拎著來時的藤箱,在碼頭往船上走時,身邊全是一片模糊的灰色,只有她帶著一抹淡藍色被人潮擁擠著前行。最終她沒能如己所願離開香港,而是如梁太太所料,扔掉藤箱回到了梁府。

這次抗爭的力度與決心就如她身上衣服的淡藍色,溫和有加,狠勁不夠。

另一次是她與喬其喬新婚後的第二天清晨。

葛薇龍醒來後沒看到新婚丈夫的身影,此時,她穿著一件橘色家居服與白色的褲子,從房裡找到花園,再從花園找到露臺上,遠處是黑色的礁石與暗灰色的海面。海水一浪接一浪地湧上沙灘,拍打著礁石,這個鏡頭出現了兩次。

她抱著雙臂在露臺上盯著海面,直到海里突然冒出一個穿著比基尼的長髮美女,緊接著看到自己的丈夫從美女身邊的水裡鑽出來。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整個畫面都是一片灰暗,唯有她身上的橘色突兀在中間,好像是要將暗色撕破一個口子,又好像下一秒那抹溫暖的橘色就要被灰暗所吞噬。

這兩次的抗爭都以失敗告終,第一次是她沒能掙脫梁太太編織的奢靡之網,第二次是她不願意脫離自己親手所結的情網。

又或者說,兩次的網都不過是她給自己所找的留下來的藉口,但她的理由都不夠充分,所以,她也沒選擇足夠刺眼的顏色來表示決心。她註定只能面目模糊地前行。

張愛玲曾說:“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著的一種袖珍戲劇”。《第一爐香》確實很懂得用服裝傳達資訊。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接下來說說梁太太的服裝。

無論是顏色還是款式,梁太太的服裝都是有攻擊性的純色。其中有三次不同的服裝顏色高度契合她的生存處境。

先說第一次。

梁太太出場時身著黑色禮服加帶網紗的禮帽,與她喪夫之後的寡婦身份很相符。但她在胸前配了一枚鑲鑽祖母綠蜘蛛的首飾,端莊肅穆的黑色之上浮著時刻泛著希望之光的綠色,孤寂之身不甘寂寞,有這一枚首飾足矣。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蜘蛛善於結網,梁太太的蜘蛛造型首飾和司徒協贈送給葛薇龍的金剛手鐲一樣,都是圈套的象徵。

結網以待也好,主動出擊也罷,只要是梁太太瞄上的獵物,就很難有人能夠逃脫。

再說第二次。

這一次是整部影片中她唯一一次身著柔和的粉色,但場景對她而言並不美好。

因為那算得上是她的恥辱。逃脫家裡為她選擇的婚姻,而成為香港富商梁季騰的第四房姨太太,進入家門的第一關便是跪地向正宮娘娘梁太太敬茶。她穿著象徵身份的正紅色,端坐在上,梁太太雖然也是光明正大地入梁府,但只能穿象徵著妾室姨太太的粉色,身份卑微,必須向正宮娘娘下跪敬茶。

如果說為了貪圖富貴而不得不向正室屈膝下跪,那麼向兩旁跟她一樣同穿粉色、身份同為姨太太的女人下跪敬茶,則是對她的折辱。從那以後,無論是咄咄逼人的大紅,還是極度挑剔膚色與氣質的橙色,她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穿,唯獨再也沒出現過粉色。

再說第三次。

都說“要想俏,一身孝”,梁季騰出殯時,她一身孝服,本是俏麗嬌弱,但她不合時宜地穿了一雙黑色高跟鞋。走到一半時,一隻鞋子的高跟掉落,她踉蹌著跟著送殯的人緊走了幾步,然後突然停下,站了一小會兒,毅然將兩隻鞋子取下扔掉,轉身跟大家背道而馳。

這一身白色配著梁太太決絕的表情,讓人不得不相信,從那一刻起,她扔掉的不僅僅只有那雙鞋子,還有她的過去。再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梁太太不會再是以前伏低做小的梁太太,而是成為霸氣側漏的梁太太。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電影《第一爐香》取材於同名原著,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必須要全盤複製原著——這樣做勢必會觸怒原著黨。

但我們要認識到,小說和電影用的是不同媒介和語言,兩者難以全盤複製彼此。改編是不可避免的事。不同的是,有的改編讓人接受,有的改編讓人難受。

《第一爐香》在豆瓣上拿到5。7分,很明顯屬於後者。

看完《第一爐香》,我最大的感受是,馬思純扮演葛薇龍,全網群嘲,最大的原罪不在於身材,而是演技。

當年,鄭曉龍拍《紅高粱》,讓身材嬌小的周迅飾演身高160,體重120的九兒,和馬思純演葛薇龍一樣違反原著形象。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原著作者莫言就認為,九兒是豐乳肥臀的形象,類似於史可那種身材。

然而,並不符合原著形象的周迅卻憑藉九兒一角拿到很多演技大獎,比如說白玉蘭視後。

馬思純吃虧在她本人沒有周迅那種讓人折服的演技。

《第一爐香》沒有公映之前,馬思純就因為身材遭到群嘲,說到底是觀眾對她的演技缺少期待。

其實,馬思純吃虧在骨架上,顯得肉多。張愛玲是現在依舊被廣泛閱讀的作家,仔細閱讀的人都知道,葛薇龍的身材嬌小,而且瘦。

身材不夠,演技來湊。說到底演技才是演員立根之本。

觀眾都能看出《第一爐香》的槽點,卻忘記欣賞它的優點

我寫這篇文章,其實也是想要重申常識,文藝作品的評判標準是多元的,馬思純和彭于晏的身材不是毀掉《第一爐香》的元兇。

《第一爐香》算不得佳作,說它是大爛片,我確實說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