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軍入關後,為何滿清皇子們的名字大部分使用生僻字!

清軍入關後,為何滿清皇子們的名字大部分使用生僻字!

清軍入關後,為何滿清皇子們的名字大部分使用生僻字?文/號外歷史之麗麗圖/網路清軍入關之後,開始學習中原文化,致力於民族的融合,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有很多的政策都是延續了明朝的傳統,而就連給皇子起名字也是借鑑了明朝,因為明清兩代皇子名字中的生僻字很多。我認為清朝之所以使用生僻字,主要是受到了明清皇嗣起名規則的侷限和方便百姓避尊者諱。

清軍入關後,為何滿清皇子們的名字大部分使用生僻字!

朱元璋當年共26個兒子,他為了方便子孫後代好弄輩分,於是就親自定下了代表輩分的字,所以每個兒子後代輩分的字都不相同,定了輩分字還不算,還讓自己後代的第三個字必須帶上五行元素,於是就出現了我們看到的,明朝皇子的名字和元素週期表十分的相近,其實要說的是,元素週期表當時翻譯的時候,參考了朱元璋。而到了清朝的時候,康熙是一個分水嶺,康熙之前的名字都是用滿語起的,寓意是美好的祝福就行,也不需要考慮輩分,但是從雍正這一輩開始,皇子的姓名就必須遵循漢人起名字的方法,也就是輩分字+名字。康熙定下了三代的輩分字為“胤、弘、永”,之後乾隆定下了“永綿奕載”,之後道光還定下了“溥毓恆啟”,咸豐時續了“燾闓增祺”。

清軍入關後,為何滿清皇子們的名字大部分使用生僻字!

甚至在溥儀退位後還增加了“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這十二字,雖然大清亡了100多年了,但是老祖宗留下的字,愛新覺羅的後代還是繼續沿用的。除此之外,同輩之間的名字部首也是一樣的,康熙的兒子都是“胤”字輩,名字都帶“礻”。孫子是“弘”字輩,名字都帶“日”;重孫是“永”字輩,名字都帶“王”。而皇帝的兒子因為很多,且都用同一個部首起名字,而且還都是寓意好的,屬於就導致了很多皇子的名字都是生僻字,甚至為了寓意好硬生生的去造字。還有一點就是講究的避尊者諱,父親的名字兒子是不能使用的,皇帝的名諱更是全天下都要避諱,甚至一不小心讀出來都是大不敬之罪。

清軍入關後,為何滿清皇子們的名字大部分使用生僻字!

所以一般皇帝都會想辦法去找到同義字或者乾脆換掉其他的字,所以說皇子的名字採用生僻字,就可以避免以後皇子登基後,百姓都要避諱的麻煩。而皇子因為使用的是相同的輩分字,所以新皇登基後,兄弟們都是需要避諱改名的,比如雍正登基後,兄弟們的輩分字“胤”都改為了“允”。但是畢竟皇帝是一個人,兄弟眾多,所以後來皇帝登基後都是自己改,比如嘉慶皇帝“永琰”改成“顒琰”,道光皇帝“綿寧”改成““旻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