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復活節島石像的"小紅帽",一個就13噸重,誰能"戴"得上?

復活節島石像的“小紅帽”,一個就13噸重,誰能“戴”得上?

復活節島上的秘密,想要完全破解出來,可能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荷蘭殖民者登島之後的殘忍殺戮,讓這裡本就脆弱的文明消失殆盡,給後世專家學者對它的研究造成了無盡的麻煩。現在的復活節島石像,除了幾乎空白的零散資料、聊勝於無的零星線索,幾乎只能透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做出缺乏證據的推測和判斷。

復活節島石像的"小紅帽",一個就13噸重,誰能"戴"得上?

復活節島上有大大小小1000多尊石像,與多元文化中雕像形態各異的特徵不同,這些石像幾乎只有一種形態:眼眸深邃、方形大臉、微微頷首,這可能證明了復活節島上的原住民,它們文化的單一即脆弱。不過深究之下,這些大大小小的石像,還是有一些明顯的不同,其一就是半身像和全身像的區別,其二,有的石像會被專門戴上一頂“小紅帽”。

復活節島石像的"小紅帽",一個就13噸重,誰能"戴"得上?

說是“小紅帽”,其實也只是一種推測,也有可能是紅色的頭髮,但島上及周圍其它島嶼的原住民,並沒有紅色頭髮的特徵,“帽子”成了一種合理的推測。除了是不是“帽子”之外,關於它們還有兩個疑問:這些“帽子”代表著什麼?是誰用什麼方法,將這些平均有13噸重的帽子,“戴”在動輒高12米的石像上的?

復活節島石像的"小紅帽",一個就13噸重,誰能"戴"得上?

關於“帽子”是怎樣戴上去的,起初有過不少推測,這些推測最有意思的是“堆土法”:即用土堆一個斜坡,利用人力將重物滾到目的地。小編覺得好像在考古學界,只要沒有其它充足的證據,這種說法在哪都能大行其道:埃及金字塔上的石頭、倫敦巨石陣上的石頭,甚至我國南方的懸棺。這種說法幾乎完全否認了古人的智慧和能力,小編認為根本就不會有哪個文明,會使用這種粗糙的、毫無技術體驗的方法來建造大型建築。

復活節島石像的"小紅帽",一個就13噸重,誰能"戴"得上?

但這種說法之所以能被一些專家提出並流行起來,主要原因自然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能支撐其它理論,如果其它理論受到一些證據的支援,“堆土法”就會像謠言一樣不攻自破。不過可惜的是,復活節島石像的“帽子戴法”,一步步發現的證據,卻讓這個說法越來越有依據。比如遺留在石像旁的平臺側翼、石像身上的繩索痕跡等等。

復活節島石像的"小紅帽",一個就13噸重,誰能"戴"得上?

因為島上沒有過多的人類干預,當初建造石像時的很多痕跡仍然遺留在石像周圍,而透過這些痕跡,專家們可以還原出很多當初建造的細節,並透過具體的實踐,證明了類似“堆土法”的斜坡“套拉索法”:原住民在立起的石像前用石頭或土壤堆出一個斜坡,在“帽子”上繫上繩子,透過人力和槓桿作用將之拉到石像頭頂。

復活節島石像的"小紅帽",一個就13噸重,誰能"戴"得上?

小編不願意相信這種方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種方法會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這對於生活在一座小島上、資源本就相對匱乏的條件來說是得不償失的。但美國專家透過花粉年代測量分析,卻說明了,如今只有低矮草地的復活節島上,幾千年前曾是樹林密佈,棕櫚樹數量最多是可能有超過1600萬株。

復活節島石像的"小紅帽",一個就13噸重,誰能"戴"得上?

透過復活節島石像上“小紅帽”“戴上去”的方法研究,就能管中窺豹的看出,人類文明的發展對自然所造成的負擔,只是“戴”個帽子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更不用說修建石像等其它活動。但島上的文明最終仍舊歸於消失,只留下這些石像證明他們存在過的痕跡,而島卻還在,地球還在,不知道這又能說明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