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五代亂世,高行周和王彥章在年畫裡這樣對決

民國時期朱仙鎮和成畫店印製的年畫“苟家灘”,描述的是小將高行周大戰猛將王彥章的故事。

五代亂世,高行周和王彥章在年畫裡這樣對決

此年畫中,王彥章在上,高行周在下,擺開架勢對決。上面頭戴鐵盔、正擲出飛刀的武將是王彥章。他全身摜甲,盔上插雙尾雉雞翎,所穿鎧甲為魚鱗甲,披膊、臂護、身甲、護腰、裙甲、吊魚、腿護、戰靴一應俱全。下面扎總角的小將就是高行周,正掄動雙錘抵擋王彥章的飛刀。高行周未戴兜鍪,所穿盔甲為鎖子甲,裝備了披膊、臂護、身甲、護腰、裙甲、腿護、戰靴,未裝備吊魚,穿飾有云朵紋樣的戰裙。

據河南豫劇劇目《苟家灘》所講,這段故事說的是後唐大軍與後梁悍將王彥章在苟家灘對壘之事。王彥章不敵,固守不出。為引誘王彥章出戰,後唐方面在二虎山立碑,上書:“二虎山,苟家灘,燕落沙灘無藏,獐入虎口必亡。”燕諧音彥,獐諧音章,比喻王彥章必在苟家灘敗亡。王彥章被激怒,果然中計出戰,被後唐方面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郭威、高行周、楊袞率軍輪番圍困鏖戰,筋疲力盡,自刎而死。

《苟家灘》又名《五龍二虎鬥彥章》。五龍指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郭威,因為他們後來先後稱帝,故民間稱他們為五龍。

李存勖是李克用長子,十三太保中的三太保,後唐王朝的建立者,即後唐莊宗。

五代亂世,高行周和王彥章在年畫裡這樣對決

李嗣源是李克用養子,十三太保中的大太保,在李存勖死後稱帝,是後唐的第二位皇帝,即後唐明宗。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後晉王朝的建立者,即後晉高祖。

五代亂世,高行周和王彥章在年畫裡這樣對決

劉知遠原是石敬瑭手下大將,是後漢王朝的建立者,即後漢高祖。

郭威是劉知遠手下大將,是後周王朝的建立者,即後周太祖。

五代亂世,高行周和王彥章在年畫裡這樣對決

二虎指高行周和楊袞。

高行周(885年—952年),字尚質,媯州懷戎軍(今河北懷來縣)人。五代時期名將,其子高懷德是北宋開國名將。

王彥章(863—923),五代時期後梁名將,鄆州壽張(今山東梁山西北)人,字賢明,一作子明。事朱溫,驍勇有力,軍中號“王鐵槍”。龍德三年(923),晉王李存朂稱帝建後唐,攻陷鄆州,王彥章臨危受命為北面招討使。當時後唐已盡有河北,以鐵鎖斷德勝口,築河南、北為兩城,號夾寨。王彥章攻下德勝南城,率舟師攻楊劉,凡百餘戰。后王彥章屯兵兗、鄆之境,為李嗣源所襲,退保中都,又敗,負傷被擒。莊宗想勸王彥章投降,對曰:“豈有朝事梁而暮事晉”,遂被殺。

楊袞,是民間文學演繹的人物,在小說和戲曲裡,他是“火山王”,字君愛,是金刀令公楊繼業的父親。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楊繼業(即北宋早期名將楊業,本名楊崇貴,被其父派到北漢劉崇處為質,為避劉崇名諱,改名楊重貴,後來又被賜姓劉,名劉繼業,歸宋後恢復楊姓,名業,但在民間,老百姓多稱他為楊繼業)之父是楊信,麟州(今陝西神木北)人,是當地土豪,逢五代亂世,佔據麟州,自稱刺史。

巧的是,在五代時期,確實有一個楊袞,但他是契丹宗室,契丹名為耶律敵祿,字陽隱。《遼史》中說他為楚國王耶律巖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二伯父)的後代,“穆宗即位,為北院宣徽使。”《五代史》和《資治通鑑》將其小字陽隱音譯作楊兗,明代一些刊本《資治通鑑》中形訛為楊袞。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劉崇率北漢兵馬三萬殺奔後周邊城潞州(今山西長治)。遼穆宗耶律璟派楊袞率鐵騎一萬前來會合南下。在巴公原(今山西晉城東北),北漢、契丹聯軍和後周世宗柴榮親率的人馬對戰,後周軍隊人數遠遠少於北漢、契丹聯軍,劉崇認為己方勝券在握。楊袞發現後周兵馬雖少,但士氣旺盛,便告誡劉崇:“此乃勁敵也,未可輕敵冒進!” 劉崇不以為然,答道:“兩軍勝敗之勢已見,時不可失,楊公不必再言,請駐馬登高,看我橫掃破敵!”楊袞見劉崇狂傲自大,連契丹人都沒看在眼裡,內心很不高興,回到自己陣中,命令手下只是觀戰,最終悄悄帶著契丹兵馬撤退了。此役,北漢軍被後周打得大敗。

五代亂世,高行周和王彥章在年畫裡這樣對決

《苟家灘》、《五龍二虎鬥彥章》的故事淵源是明代歷史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傳》第四十二回《五龍逼死王彥章》。

小說裡提到高行周時年十三歲,因父親高思繼被王彥章害死,所以要替父報仇。年畫裡把高行周描繪為小孩子,出處在這裡。小說裡,高行周受命將王彥章引到狗家疃、然後五龍縱兵圍困,苟家灘與狗家疃音近,應該是由狗家疃訛傳而來。年畫裡高行周的兵器是一對金錘,出處是小說裡寫高行周有虎掌金錘,打得王彥章吐血抱鞍而逃。

小說裡沒有出現楊袞。而年畫以及民間文學、戲曲曲藝中,“五龍二虎鬥彥章”流傳極廣,只不過楊袞在這場民間演繹的後唐後梁大戰中是個“打醬油”的龍套角色,他的精彩橋段是後來與趙匡胤的交鋒,也為楊家將演義故事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