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宋英宗久病不愈,廢立之議漸起,看宋仁宗暴崩後的帝位風波

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在位四十二年的宋仁宗病逝。

北宋的帝位傳承向來都是不平靜,宋太祖死後由“燭影斧聲”,宋太宗死後有擁立趙元佐之事,宋真宗病逝前有政變密謀等。

從宋英宗久病不愈,廢立之議漸起,看宋仁宗暴崩後的帝位風波

宋仁宗

同樣的,宋仁宗去世後,同樣透著很多不尋常的氣息。

一、宋仁宗暴崩,英宗即位後追究醫官責任

《續資治通鑑》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嘉佑八年三月仁宗駕崩時的情況:

乙丑,以聖體康復,宰臣詣東上合門拜表稱賀。

辛未晦,上暴崩於福寧殿。

是日,上飲食起居尚平寧,甲夜,忽起,索藥甚急,且召皇后。皇后至,上指心不能言。召醫官診視,投藥、灼艾,已無及。丙夜,遂崩。

由此可見宋仁宗是突然駕崩的。

宋仁宗晚年身體就一直不好,他去世前一個月再次生病,“二月癸未,帝不豫。甲申,德音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但是到了三月乙丑,仁宗康復,宰執大臣們還上表祝賀,結果幾天後仁宗就駕崩了。駕崩那一日宋仁宗飲食起居都不錯,但是晚上突然就犯病,醫官救治不及,暴崩。

宋仁宗深夜駕崩,曹皇后是如何處理的呢?

左右欲開宮門召輔臣,皇后曰:“此際宮門豈可夜開!且密諭輔臣黎明入禁中。”又取粥於御廚。醫官既出,復召入,使人禁守之。

曹皇后讓人守住宮門,禁止出入,密諭輔臣第二天才能進宮。

仁宗曹皇后

第二天,英宗、宰輔們知道此事。大臣們擁立皇子趙曙繼位,趙曙還不敢,李燾在《續資治通鑑》中記載道:

皇子驚曰:“某不敢為!某不敢為!”因反走。輔臣共執之,或解其發,或被以御服。

李燾在這段記載後,還特別記載道曹皇后處置的一個疑點。

那就是仁宗去世當夜,曹皇后秘不發喪,不召宰執大臣,英宗是否被召入了宮中?

李燾在《續資治通鑑》記載英宗是第二天才入宮的,他採用的是司馬光日記的記載,“英宗在外,翌旦召入”。

但是皇帝駕崩後的第一件事通常是召來儲君,北宋在這方面可是有深刻教訓的。曹皇后不在第一時間召來皇子趙曙實在是匪夷所思。

李燾還特別轉載兩則他人的筆記。

“蔡氏直筆雲:仁皇暴崩,慈聖光獻皇后秘不發喪,密召英宗入禁中,降內批宣大臣……邵氏聞見錄亦云,仁宗大漸之夕,光獻即召英宗入,翌日大臣方入,英宗即位。”

蔡氏直筆指的是蔡惇《夔州直筆》,邵氏聞見錄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這兩人都是北宋末年的人物,他們都記載了仁宗去世時,曹皇后召英宗入宮。

從宋英宗久病不愈,廢立之議漸起,看宋仁宗暴崩後的帝位風波

宋英宗

不管怎麼樣,仁宗是暴亡的,宋英宗即位後還追究了醫官的責任。

“上初即位,與輔臣言,皆不名。及將責降醫官,有欲為孫兆、單驤地者,言於上曰:‘先帝初進兆等藥,皆有驗,不幸至此,乃天命也,非醫官所能及。’上斂容曰:‘聞兆等皆兩府所薦,信乎?’對曰:‘然。’上曰:‘然則朕不敢與知,唯公等裁之。’皆皇恐。甲戌,兆編管池州,驤峽州,同時責降者十二人,獨驤、兆得遠地雲。”

宋英宗特別將醫官孫兆、單驤貶謫遠地。從宋英宗在處罰醫官時說的話來看,還透著對兩府大臣不滿。

二、宋英宗發病,久病不愈

宋英宗剛繼位時,表現很好,“先是,輔臣奏事,帝必詳問本末,然後裁決,莫不當理,中外翕然,皆稱明主。”

然而宋英宗突然得病,“(乙亥)是日晚,忽得疾,不知人,語言失序,復召已責降醫官宋安道、甄立裡、秦宗一、王士倫等入侍疾。”

儘管英宗繼位前身體也不是很多,但是這時候的得病也很突然,那些因仁宗之死被處罰的醫官又被召去給英宗治療。

先帝新喪,新天子又突然得病,沒辦法,大臣們再三請皇太后聽政。

“丙子,尊皇后曰皇太后。丁丑,群臣三上表請聽政。戊寅,詔許之,既而以疾不果。”

然而英宗的病情遲遲不見好轉,反而有惡化的跡象。有大臣請求“改日大斂”,英宗沒有同意。

“己卯,大斂,上疾增劇,號呼狂走,不能成禮。”

在仁宗大殮之日,宋英宗病情進一步惡化,竟然“號呼狂走”,以至於宰輔韓琦“抱持上,呼內人,屬令加意擁護”。

從宋英宗久病不愈,廢立之議漸起,看宋仁宗暴崩後的帝位風波

宋英宗

也就在這一日,“下詔,候聽政日,請太后權同處分”,皇太后開始“權同處分”國事。

這一切距仁宗去世不過十天左右。

宋英宗的病情很嚴重,引起了很多大臣的擔憂,司馬光上書皇太后說道:

“皇帝繼統,哀毀成疾,未能親政,恭請殿下同決庶務。臣愚伏計殿下念宗廟社稷之重,為四海黎元之計,不得已而臨之,非心中所欲也。若皇帝聖體不日康寧,殿下必推而不居,若藥石未效,則殿下方且總攬萬幾。”

大臣們懇請皇太后聽政,是因為宋英宗病得很重,帶有緊急色彩,無可厚非。

但是對宋英宗來說,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情,何況英宗並非是仁宗親子。若真如司馬光記載,仁宗去世後,曹太后緊閉宮門,第二天才召英宗繼位,他們母子二人的嫌隙在此時就已經埋下了。

仁宗大殮之後,宋英宗下詔將仁宗駕崩和自己繼位的訊息昭告天下。

“庚辰,遣供備庫副使夏僖等二十人,告諭諸路官吏軍民以先帝升遐及上嗣位之意。”

三、母子有隙,有廢立之議

然而圍繞著英宗生病和皇太后臨朝聽政朝臣們仍是議論紛紛。

英宗生病之初,不得已讓曹太后“權同處分”。

這個“權”是臨時代理的意思。

四月丁亥(四月十六),“聖體已安,皇太后乞罷權同聽政”,這時候的英宗病情有所好轉。

“上自不豫以來,喪皆禮官執事,群臣奉慰,則垂簾不坐。乙未,大祥,上始親行禮,又捲簾坐受慰,人心少安。”

但是英宗其實是“疾猶未平”,到了六月“上覆以疾不出”,“覆奏政事於皇太后如初”。

從宋英宗久病不愈,廢立之議漸起,看宋仁宗暴崩後的帝位風波

支援英宗的大臣雖然解釋道:“陛下踐祚,於今累月,哀慕日深,摧毀過禮,聖躬違豫,久而未平”,但是英宗久病不愈,還是止不住各種議論的。

英宗“自感疾,即厭服藥餌”,宰執韓琦甚至親自端藥勸服,“常親執藥杯以進,帝不盡飲而卻之,藥汙琦衣。”

英宗久病不愈,司馬光更是上書要求趕快實行對醫官宋安道等人的懲罰,“令赴貶所”,說“今已及百餘日,聖體終未平復,安道等方術無驗,較然可知。”

仁宗駕崩,宋英宗久病不愈,很少露面,很多喪禮儀式都沒法主持,這在“孝”方面明顯是有問題的,且不能主持國事,這讓很多大臣內心不安。

“帝初以憂疑得疾,舉措或改常度,其遇宦官尤少恩,左右多不悅者,乃共為讒間,兩宮遂成隙。”

甚至有人開始散佈是非,“間有傳帝在禁中過失事”。更糟糕的是,曹太后“對輔臣嘗及之”,幸虧被韓琦“出危言感動太后”作罷。

從宋英宗久病不愈,廢立之議漸起,看宋仁宗暴崩後的帝位風波

司馬光

這從司馬光給曹太后的上書也可以看出來:

“比聞流議喧傳,上疾未間,言或荒忽,承顏之禮,時有所闕,殿下幾至不能容覆。外臣罔測,謂之然矣。然竊慮小人乘間,幸兩宮如是,陰為交鬥,以生他事。”

七月,契丹、西夏使者前來悼念。宋英宗拒絕了西夏使者的“入對”請求,只是“見於皇儀殿門外”。

這引起司馬光的勸諫,說“四夷皆欲瞻望天表,竊覘聖德,又聞向曾不安,意謂未能視朝……今若深閉固拒,不聽入見,則必疑有所隱避,益足使之驕慢。”

於是在契丹使者前來時,宋英宗“遂見上於東廂”。

嘉佑八年十月,“甲午,葬仁宗神文聖武明孝皇帝於永昭陵。”

宋仁宗雖然入土為安,但是圍繞英宗之病和與曹太后的關係仍讓很多大臣操心不已,

“方帝疾甚時,云為多乖錯,往往觸忤太后,太后不能堪。左右讒間者,或陰有廢立之議。”

曹太后曾“遣中使持一封文書付琦,琦啟之,則帝所寫歌詞並宮中過失事。”

從宋英宗久病不愈,廢立之議漸起,看宋仁宗暴崩後的帝位風波

韓琦

宋英宗更曾對韓琦直言“太后待我無恩。”

有賴於韓琦從中調和,司馬光等人上書反覆勸諫,兩宮關係才有所好轉

宋英宗治平元年五月,“戊申,皇太后出手書還政,是日遂不復處分軍國事”。

至此,仁宗駕崩後的帝位風波基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