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何讓城市更加幸福?首先就是要有一個廣場

如何讓城市更加幸福?首先就是要有一個廣場

清明假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出遊?這兩天街道又開始擁堵不堪,或許我們都會歸因於人太多,但是,事實上,都市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與城市的規劃和建設有關。

郊區別墅離開心很遠,封閉式管理並不安全,買私家車約等於花錢變胖,汽車專用主幹道更易發生嚴重事故,一站式大型商場是城市經濟的血栓,通勤時間越長婚姻和子女會越不幸福……

現代都市崛起階層的夢寐以求竟是生活質量的噩夢?為什麼今天都市居民的物質條件空前優渥,幸福指數卻未隨之提高?

加拿大記者查爾斯·蒙哥馬利考察了世界各地的建設教訓和可喜變化,以環境規劃及心理學的思路論證了城市設計的緊要性,從區劃規定、節能減排等宏觀考慮,至紅綠燈間隔、道路寬窄、公園的體量和密度、怎樣讓社群具備真實的公共空間等技術細節,都會人的生活有顯著影響;不夠人性的城市設計必須改變。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城市建設中廣場的意義,希望給你一點新的啟發。

歡聚

選自《幸福的都市棲居》

[加]查爾斯·蒙哥馬利 著,王帆 譯

01

人們因廣場而相聚一處

建築師和心理學家都是提出質疑的專家。1962年,歐洲城市正處於急速擴張期,剛剛畢業於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系的揚·蓋爾和同事,以極盛現代主義的手法重塑丹麥的全部市區。設計師們執念於建築的形式和效率,更關注自來水、照明和草坪。但蓋爾的妻子英格麗德作為一名環境心理學家,深深懷疑設計師一夥的單線條使命。她指出,建築師很少考慮到社群與其中生靈的關係。他們的確在效果圖裡加了人的形象,比如孩子們的簡筆畫形象在大草坪上玩耍,卡通母親們站在光禿禿的混凝土牆邊聊天,但他們沒有真的研究人們會對這些建築作何反應。難怪這些新樓完工後,效果圖設想的嬉戲孩童和閒聊母親常常並不真的出現。

要讓建築師改用心理學家的方式思考問題,可得大費一番佈置。蓋爾夫婦獲得一筆資助去研究義大利中世紀城鎮,此後6個月裡,兩人穿梭於明信片裡出現的各種大教堂、博物館和宮殿。但他們不太注意建築本身,反而專注市鎮建築之間的人類活動,這些市鎮還未被理性的規劃者重新架構,也還未被小汽車侵佔,與哥本哈根完全不同。

夫妻倆開始著手記錄這裡的生活:人們漫步在威尼斯運河的沿岸,急匆匆穿行於佩魯賈的蜿蜓小巷,在錫耶納的原野廣場上安逸地閒逛。哥本哈根的人行道了無生氣,沒人駐足下來喝杯咖啡,相比之下,義大利的中世紀風格城市的公共空間則生機勃勃。

壯觀的原野廣場坐落於錫耶納的心臟,它又以“貝売廣場”聞名,內低外高,從錫耶納市政廳起一路擴散並上斜,止於一條寬闊的半圓形步道,道邊佇立著一排威嚴的五層高大型建築。廣場視線開闊,可用作全城遊行時的路經舞臺。沒有汽車行駛其中。

如何讓城市更加幸福?首先就是要有一個廣場

蓋爾夫婦就駐守在原野廣場邊緣,一連幾日。每半個小時,他們就記錄一下人們的動向,就像生物學家記錄有蹄動物在水窪邊的行蹤樣。清晨十分安靜,隨著太陽不斷升高,人們穿過通入廣場的石頭拱門和陰暗小巷,不斷地湧入。人們停下腳步,喝水聊天,通常聚在咖啡館或餐廳,而這些店鋪的餐桌擺得都溢位了廣場的北緣。步道邊上,每隔一小段就有一根齊胸高的石柱,人們也會倚在上面歇息(這些石柱除了給人靠一下之外也毫無其他用途)。晨露消失,遊客們就盤腿坐在廣場的傾斜磚地上,看著高聳的曼吉亞鐘塔投下陰影,一點點劃過這座露天劇場。日落後,穿著考究的錫耶納人會舉家來此散步,在大理石砌的歡樂泉那裡聊天。

人們因原野廣場而相聚一處,慢下節奏。廣場則把人捧在掌心。

02

人的活動就是城市最大的吸引力

這片人氣旺盛的“原野”著實令蓋爾困惑。難道因為遺傳因素或傳統文化的推動,義大利人真的比丹麥人更喜歡一起在公眾場合放鬆嗎?也許吧。但即便原野廣場這樣的城市空間是當地的文化和氣候的反映,蓋爾也在隱隱猜測,

實際上是這種出色的空間設計引人聚集和逗留,從而塑造了人群的行為

要驗證這個理論,哥本哈根再適合不過了,因為哥本哈根正在開啟一場翻天覆地的實驗。

如何讓城市更加幸福?首先就是要有一個廣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座丹麥首都像所有美國城市一樣,熱衷於擴散型發展。人人都買了車,郊區從城市的中世紀風格心臟地帶分了出去。為了盡力容納川流不息的私家車,哥本哈根的公共廣場和建築之間的空隙都改造成了停車場,而這些地方本來一直是有各種需求的人共用的。哥本哈根市中心的窄街上越發塞滿車輛,到處充斥著金屬、噪聲和廢氣,這座城市開始失靈。警方完全無力疏導交通,而拓寬市中心的道路又一定會破壞諸多建築瑰寶。當城市規劃專家提出可以在市中心東緣的國有湖泊群中間架設高速公路時,這座城市顯然已經到了關的十字路口。哥本哈根可以像許多其他城市一樣改造市中心來適應汽車,也可以選擇退回過去。

1962年,紐約高速公路大羅伯特・摩西正試圖推動一個專案,讓一條快速路穿過曼哈頓下域區中心,差不多與此同時,哥本哈根卻向反方向近出了一步。受反汽車抗議活動的推動本哈根市議會決定在市中心的主幹線路上禁車,這條線路由一連串方街組成,一起稱為“斯特拉耶街”。這是城市發起一場探索實驗。

報紙表示這勢必是場災難,企業主也嚇壞了。馬路上怎麼能有車呢?我們丹麥人認真務實,要建築之間的那些空地到底有什麼用?專家則警告說,這片歷史文化街區將被遺棄。

如何讓城市更加幸福?首先就是要有一個廣場

“人們說:我們是丹麥人,不是義大利人,才不會在冰天雪地的大冬天坐到咖啡館外面喝卡布奇諾!”蓋爾在他的哥本哈根辦公室裡告訴我,此時距離說這番話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那時人們相信這座城市及其市民文化只能以一種方式運作,而這也是過去幾十年工程師們在其他城市一直堅持的原則。

但哥本哈根確實變了,變得非常徹底。沒人比蓋爾更熱愛這座城市的鉅變了。從義大利一回來,他就立刻去了新的斯特拉耶步行街。

“我每週二和週六都去坐坐,無論晴天、下雨還是融雪難行,我要去看那裡的冬夏、晝夜、忙閒之日都在發生什麼。我坐在那兒看孩子啊老人啊都在什麼,或只是什麼人來了這裡,”他對我說,“當時的想法是研究在一天、一週和一年的週期裡,城市的節律會怎樣變化。我想盡力讓公眾看到每個人對城市形制會怎樣反應,這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討論城市形制與生活的相互作用。”

他在斯特拉耶街度過了一年,目睹了這裡的改變。人群湧入原先被汽車佔據的空間,大家夏天來,冬天長夜漫漫的時候也來。商業也在蓬勃發展。

是什麼讓人們願意走出家門?蓋爾眼上關注,手上不停,記下在蓬勃發展人的每一個動作,以便找出答案。城市每添一張長椅,蓋爾都去數數過來坐坐的人有多少。長椅能道出很多事情。一張面朝來往行人的長椅,使用率是一張面朝花壇的長椅的10倍。蓋爾還注意到,聚在建築工地邊上的人比百貨商店展示窗前的人多,但施工人員一下班,圍觀群眾也就散去。蓋爾表示:“比起看花兒、看時髦東西,人們對看別人做事興趣更大。”他的結論似乎顯而易見,但在當時卻具有革命性意義:“

最吸引人、最引人駐足觀望的,永遠是其他的人。人的活動就是城市最大的吸引力

。”

廣告

幸福的都市棲居:設計與鄰人,讓生活更快樂

作者:查爾斯·蒙哥馬利 著,王帆 譯,理想國 出品

噹噹

版權說明

本譯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出處,並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連結。商業合作請聯絡editor@yeey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