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為什麼會成為語言發育遲緩出現的導火索?

手機、電腦、平板等各種電子產品構成了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手裡拿著手機不放的經歷。在以往的大眾認知中,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會影響到孩子的視力,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但很多人不知道,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還會造成語言發育遲緩的出現。

在南通婦幼保健院的一項研究中,專家採用病例對照研究,於2019年1—12月,採用 Gesell發育診斷量表對病例組(語言發育遲緩)54名兒童、對照組(發育正常)56名兒童進行發育評估,全體兒童年齡範圍1-5歲。使用自擬調查問卷“兒童早期視屏暴露情況調查表”對所有參與調查的兒童的主要撫養人進行問卷調查。

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為什麼會成為語言發育遲緩出現的導火索?

那麼結果是如何呢?

結果顯示,兒童每日觀看手機、iPad 的時間≥30min/d,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危險因素(OR=2。431,P0。05)。

從《中國兒童保健雜誌》的《早期視屏暴露對兒童語言發育的影響研究》這篇論文來看,在早期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視屏作為一種常見的接觸物件,對孩子的語言有著相當大的影響。這也難怪那些年從父母到社會對電子產品都在喊打喊殺,原因居然在這裡。

然而,儘管不少父母喊著要拒絕給孩子提供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可當他們一回到家,還是會下意識地將手機扔給孩子,讓他自己玩耍。這種矛盾的行為,屢屢出現在不少語遲兒童的家庭中,成為一個無解的難題。

為什麼視屏的頻繁接觸會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呢?

首先大家都清楚,語言來自於許多方面,比如聽力獲取到的環境資訊、語言資訊等等,還來自於視力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動態資訊轉錄以及兒童本身的理解和交流等方面。這些方面從自身出發是單一的資訊源,但如果綜合來看,就會構成兒童語言的全方位資訊源。

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為什麼會成為語言發育遲緩出現的導火索?

如果聽力出現問題,就會出現聽力障礙,而視力觀察出現問題,就會失明。可視屏的頻繁接觸,不止影響著孩子聽力、視力,還影響著孩子對於事物的理解和認知。假如孩子接觸時間過長,視屏的動態畫面和誘導性的音訊會讓孩子“上癮”,從而干擾孩子對於語言的正常獲取。

其次,視屏內容看似豐富多彩,實際上卻在大資料下陷入了“資訊繭房”。父母們都大機率都玩過短影片,知道有些影片看得多了,軟體會不斷推送相同型別的影片。作為成年人,我們都難免陷入這樣的“資訊繭房”,導致對事物的認知出現偏差,而作為不具備完整體系的兒童,他們無法去拒絕這些東西。

在語言發育遲緩危險因素中有這樣一條:兒童長時間單一接觸特定資訊源,就會造成語言的遲緩和落後,影響其理解與表達能力。

作為父母,如何避免語言發育遲緩的出現?

1。拒絕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

同樣都是電子產品,為什麼在有的家庭能成為父母教導孩子的好幫手,而在有的家庭會成為語言問題頻繁的“兇手”?歸根結底,還是家長們沒有正確認識到電子產品的利弊,因此往往採用一刀切的方法。避免語言發育遲緩的出現,家長們應該意識到,你們需要拒絕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而並非不使用電子產品。

至少,在教導孩子說話發音的時候,自己那早就忘得一乾二淨的拼音總得要用到手機去查一下吧。

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為什麼會成為語言發育遲緩出現的導火索?

2。雙語有用,但不能太早

這兩年關於雙語教育的話題層出不窮,有些家長認為雙語有助於孩子開拓視野,以後可以接觸到很多比較國際化的東西。但也有些家長覺得雙語可能會耽誤孩子母語的學習,以後容易出問題。其實,雙語教育得注意時間,三歲前後往往會呈現不同的效果。

三歲前的雙語教育,很可能成為語言發育遲緩出現的重要因素,因為它抑制了母語的生成。而三歲後的雙語教育,既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還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最近幾年語遲兒童的發生率呈現明顯提高的態勢,福建地區的資料顯示,語遲兒童平均發生率在9%左右,有些地區甚至已經到了12%,而這個資料,12年為4%-6%。因此,語言發育遲緩已經成為影響新生兒和幼童的一個大問題,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

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避免語言發育遲緩的出現,還要認識到語言發育遲緩的嚴重性。當語言發育遲緩出現後,我們才能及時發現,避免語遲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