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FM101.7人文中國】漁家傲.秋思

一篇《岳陽樓記》膾炙人口,引領創新了古代文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節操,曾幾何時成為伴隨我們的座右銘。范仲淹這位政績卓越、文學成就不菲的愛國志士的文學作品繼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氣,與其人格境界一脈相承。

【FM101.7人文中國】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留世的詞作甚少,卻均稱得上是佳作精品,處處彰顯著慷慨豪放之風。其作《漁家傲。秋思》,便是邊塞詞的首創,內容與風格又開宋代豪放詞之先聲,成為不朽的名作。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FM101.7人文中國】漁家傲.秋思

荒僻的邊塞之秋,悲涼傷感賦予所見之景,字裡行間卻飽含壯闊豪情。“塞下秋來”“衡陽雁去”“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一副蕭瑟蒼涼的邊塞秋景圖。雁去無留,號鳴風嘯,落日孤城,難掩內心的淒涼與孤寂。然而,仰望雁歸,遙看千嶂,長煙與落日相映,遠處邊聲齊鳴,原本荒涼肅殺的戰地風光中,便有了壯闊之境。

眼望著大雁南歸,徑直而去,毫無留戀之意,相比之下駐軍卻只能孤寂地堅守在這裡。“無留意”,面對大雁的豁達,鄉愁愈加濃烈,是那份舍家為國的豪情意志,使將士們主動扛起了堅守的重擔。一個“意”字,賦予了多少悲壯的氣概與擔當。

思鄉憂國之複雜情緒,矛盾相向,卻又渾然一體,境界高闊昂揚

“衡陽雁去”“長煙落日”“四面邊聲”“羌管悠悠”,所見所聞之處,淒涼難耐,鄉關萬里之思湧上心頭,感傷落寞,令將士們夜不能寐。借酒消愁,也阻擋不住歸心似箭之感。但燕然未勒,大業未成,報國立功與思歸之情矛盾交織,縱生惆悵,以至“人不寐”。而當聽到軍中號角與邊塞笛聲齊鳴,軍民心意相連,又激發憂國愛民之情。正因思親,思鄉,熱愛家園,與民同心,才會更加憂慮國家的存亡、人民的安居,更加堅定在邊塞固守的決心和對勝利的盼望。只因朝廷軍防無力,乃至將軍征夫都要久駐邊塞。將軍雖老,征夫雖苦,卻依然堅守。思鄉與愛國之情狀,在矛盾中毅然有了最慷慨悲壯的取捨。思鄉所以更愛國,衛國才能更好地衛家!

【FM101.7人文中國】漁家傲.秋思

正如《岳陽樓記》中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國憂民之情結貫穿全詞。情調悲涼,卻雄壯;感傷,卻豪放。如此意境和氣魄,便成就了這首《漁家傲。秋思》獨特的詞風和文學水平。作為邊塞詞的首創,它為宋詞開闢了一個嶄新的境界,更為後來蘇軾、辛棄疾豪放詞派的創作奠定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