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匠心傳承:“桃核趙”徑寸之間顯造化,閻良核雕文化遺產守護者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明代魏學洢的《核舟記》讓我們領略了一代奇人王知遠及其巧奪天工的核雕藝術。

斯人已遠,空留往事讓人們暢懷幽情。不過,薪火相傳,中國的古老技藝總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匠人願意付出一生的時光去守護它、賡續它。今天雖然沒有了王叔遠,但核雕技藝依然在傳承。在西安閻良有一位叫趙秉科的核雕技藝傳承人,由於技藝精湛,被人們稱為“桃核趙”。

匠心傳承:“桃核趙”徑寸之間顯造化,閻良核雕文化遺產守護者

趙秉科_圖

“桃核趙”祖籍陝西藍田,1943年出生於古城西安的一個藝人世家。他16歲時師從我國著名核雕老藝人孫光明和漆器老藝人楊尚武先生學習核雕和漆雕技藝,同時兼攻石、骨、木、篆刻等雕刻藝術。至今,他已經從事核雕藝術五十多年了,其作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並於2008年被陝西省政府評為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我們今天在急切地呼喚“匠人精神”,所謂“匠人精神”就是能守得住寂寞,執著、痴迷於一件事,每天重複著同樣繁瑣、複雜的工序但從不厭倦,並願意用一生去守護它、傳承它。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桃核趙”是一位真正的匠人,他痴迷於桃核雕刻,近六十年的核雕生涯,看似每天都是重複著同樣的工序,但每天對他來說都是新的,每道工序對他來說也是新的。因為,這不是工業化生產,而是用一雙肉手一刀一刀刻出來的,入木三分,刀刀見功夫,刀刀見心血。每件作品既是他精湛技藝的結晶,也是他對核雕藝術這門傳統工藝深情的體現。

匠心傳承:“桃核趙”徑寸之間顯造化,閻良核雕文化遺產守護者

閻良核雕藝術作品 李白醉酒_圖

所謂的核雕是指果核雕刻,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魏學洢的《核舟記》我們至少了解到,明代核雕藝術在廣博與精細的結合程度上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水平。由於地域的差別,核雕技藝也分為南北兩大派,兩派之中又有很多小分支。

而“桃核趙”所傳承的閻良核雕正是屬於北派西安一脈。此脈可上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的山東,斗轉星移、幾經輾轉,最終落戶西安。後經由著名核雕老藝人孫光明先生傳於趙秉科故而形成閻良一脈,閻良核雕主要以桃核雕刻為主。之所以選取桃核雕刻,除了其質地堅硬、取材方便的原因外,就是其有驅邪除災的作用。其實,早在《山海經》裡就有神荼、鬱壘兩位神人在桃木下捉鬼的傳說,後來人們也有了過年時張貼桃符的習俗。除此以外,藝人們也常用桃木雕刻各種飾品,供人們佩戴,以期能夠在一年中吉祥、幸福、平安。而桃核的質地極為堅硬,數百年不會破裂,佩戴的時間越長則會顯得越光滑。

匠心傳承:“桃核趙”徑寸之間顯造化,閻良核雕文化遺產守護者

核雕常用的工具_圖

“三分刻,七分工”,這是“桃核趙”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同時也在一刀一刀中踐行著它。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一套趁手的刀具是很難雕刻出好的作品的,每一件雕刻刀具都是這些核雕藝人根據數十年的經驗需要特製而成。光刀的種類就有剜刀、刻刀、削刀、刮刀等區分,刀法更是有剜、刻、撥、挑、刮、削等十幾種之多。

光這刀法就夠複雜的了,不過相比起雕刻工序來說,自不可同日而語。由於核雕是在方寸大小的桃核上雕刻,所以它的工藝十分複雜、繁瑣,多達幾十道。首先是選材,主要以桃核為主,需要紋路清晰、質地良好。選好之後還要對其進行認真清洗、消毒,為了防止桃核變形,還要放入鍋中蒸。蒸熟以後,還需要對桃核的表面進行清洗,並一刀一刀剔除掉殘餘的果肉,以防蟲蛀,之後將其置於陰涼乾燥處晾乾。然後根據桃核的特徵隨形取巧,進行構思雕刻,如果技藝嫻熟,自可“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如果技藝生疏,則需要用鉛筆勾勒圖形後再動筆。即便是一個手法嫻熟的老藝人,在進行雕刻時也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必須達到眼、心、手合一的狀態,否則稍有差池就會前功盡棄。

匠心傳承:“桃核趙”徑寸之間顯造化,閻良核雕文化遺產守護者

創作中的趙秉科_圖

更為繁瑣的是,在核雕過程中,為了保持紋理清晰,隨時要用桃核油進行刷洗。為了防止作品生蟲,在作品大致成型後還須將桃仁用細針掏淨。然後要用砂紙對成型作品進行細緻的打磨,打磨完成後再用核桃油浸潤擦拭,一件作品經歷過這種種繁複的工藝流程才算圓滿完成。所謂“慢工出細活”,桃核本就是“細活”,如此雕刻它,就更是細上加細。

以“桃核趙”為代表的閻良核雕,近年來馳譽世界,國內外好評如潮。閻良核雕屬於立體微雕藝術,其長不盈寸、造型生動,於細膩中見柔韌,方寸間顯造化,真正顯示了佛家所說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中國的哲學觀一直是天人合一,何謂天人合一?就是陸象山所說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正因為心包宇宙,所以才能在這方寸之間盡顯造化。閻良核雕除了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選材、工藝以外,最重要的特徵恐怕就是民間性了。

匠心傳承:“桃核趙”徑寸之間顯造化,閻良核雕文化遺產守護者

閻良核雕技藝_圖

所謂的“民間性”就是說它的題材都是源於生活百態,人倫日用,將民間故事用核雕藝術表現的惟妙惟肖,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雖然取材於生活,但卻不流俗,而是在俗中見雅趣。這也正契合了中國哲學“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特點,就是在世俗生活中蘊含著天地境界,這種境界不是高懸於外的,而是表現在日用常行之間的,這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

閻良核雕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一百零八羅漢佛珠》、《長安八景》、《八仙過海》、《龍舟》、《漁家樂》等。整個桃核長不盈寸,每個人物則只有芥子大小,但五官清晰、栩栩如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所雕刻的龍舟,船艙有門、船後有錨,錨鏈環環相扣,若將其放在“矮人國”,就是一艘巨輪,可以承載許多人航行於大海。

匠心傳承:“桃核趙”徑寸之間顯造化,閻良核雕文化遺產守護者

閻良核雕 製品_圖

核雕藝術過去是少數貴族手裡把玩的物件,但如今卻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時代。閻良核雕對於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構建和諧社會起著重要作用。它顯示了中國傳統工藝的悠久、博大、精湛等特點,無疑是中華藝術的瑰寶。傳承這一優良傳統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和培養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核雕藝術也受到外國友人的讚歎,這也是連線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橋樑。

閻良核雕藝術的確精妙絕倫,令人歎為觀止。但更重要的還是它背後的這一批批守護它、傳承它的民間老藝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一生專注於一件事,將全部的心學薈萃於方寸之間,用青春和生命守衛著匠人的信仰,用激情與熱血肩負起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文:甪里先生

參考文獻:《閻良核雕文化》及趙秉科相關事蹟記載資料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