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上世紀80年代的3大“金飯碗”工作,曾被人眼紅,現淪為底層職業

引言

雖說職業再無高低貴賤,勞動者間人人平等的理念在當今被大力提倡且被大家廣泛接受,但是,總有些工作因為地位或是收入而羨煞旁人,求職者絡繹不絕;若是能站上它的工作崗位,本身便成了一種榮耀。然而,容顏易老,世事易變,根據社會的變化,人們對同一件事物也總會有不同的看法。在80年代曾存在著大受人們歡迎,如今卻鮮有人問津的“金飯碗”。讓我們循著回憶,來看看它們曾經的光鮮亮麗吧。

上世紀80年代的3大“金飯碗”工作,曾被人眼紅,現淪為底層職業

01

在那個物質還比較匱乏的年代,“供銷社”永遠是孩子們嚮往的天堂,也是人們在茶餘飯後偷得些許唇齒享受的寶地。不止是生活所需的棉花、化肥、農作物種子、鍋碗瓢盆或者是肥皂、洗潔精這樣的日用品;餅乾、糖果,各式各樣叫人目不暇接的點心更是應有盡有。

對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孩子們來說,童年記憶最明亮的色彩總是由那些色澤鮮豔,味道甜美的糖果構成;而為與一眾小夥伴擠在售貨前臺的自己拿來這些糖果的售貨員阿姨,毫無疑問就是象徵著甜美的“天使姐姐”。

作為處理人們龐大購物需求的服務人員,售貨員永遠是人們常常打交道的人物。細心地為人們拿來需要的商品,再為他們送上幾句寬慰一天辛勞的微笑與話語,這樣的售貨員在當時簡直就像民間的明星。所以,對於那時的人們,能當上售貨員也是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上世紀80年代的3大“金飯碗”工作,曾被人眼紅,現淪為底層職業

只是隨著社會的變遷,供銷社的消失也逐漸讓最初的民間明星逐漸消失。對財富的追求與嚮往,讓售貨員這一崗位的地位也不斷下降,它的辛苦也讓人詬病:工資低廉,每天都要保持笑臉,工作時間也長;最終淪為現在的底層職業。再加上當今網際網路購物服務的興起,也許售貨員這個崗位也終將成為歷史。

02

汽車,對於80年代的人們而言還是個極為新奇的玩意兒。若是能弄到一輛,出門的派頭,回頭率百分百。正因如此,能駕駛著這麼酷炫的機器的人——汽車司機也自然是氣派無比。

眾所周知,那個時候中國的工業化剛剛起步,汽車數量稀少不說,操作起來也十分困難,能拿到駕照的人說是屈指可數也絲毫不為過。因此,能夠正大光明地把汽車開上大街,甚至載客的人可是好不吃香。

上世紀80年代的3大“金飯碗”工作,曾被人眼紅,現淪為底層職業

基於這兩個原因,跟了這樣的人,自己臉上也是驕傲十足。所以在當時,司機這個職業的擇偶吃香程度,甚至超過了最為熱門的工人。

不過,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國內汽車的製造規模與擁有規模也是逐年增多,常年擁堵的馬路交通甚至讓人有人手一部車的錯覺。無論是擁有汽車還是拿到駕照,對於當代人而言已經成為一種無需大驚小怪的必修課。久而久之,司機這個職業的含金量也在逐漸縮水。

人們對家庭觀念的重視也讓司機這個職業的弊端顯露。如今,成為一名載客司機,便意味著早出晚歸,每天能掙到的錢也並不固定。對於有家庭,或是打算擁有家庭的人來說,成為司機已經不再是可以毫不猶豫接受的自豪職業,而是需要思量再三地打算了。

03

這是一個現如今真正意義上徹底消失,卻在當時羨煞旁人一時的金字招牌職業:糧站過磅員。

上世紀80年代的3大“金飯碗”工作,曾被人眼紅,現淪為底層職業

當年,人們對於糧站有極為強烈的需求。當時除了公社的一把手、二把手,還有為數不多的技術員能吃到商品糧外,其餘的農民都得靠糧站過活。甚至有話雲“當不了糧站的人,就當糧站的老鼠”。

而糧站過磅員作為糧站中的一分子,還是天天與糧食打交道的職業,自然是讓人豔羨無比。看著他們接過糧票,按照糧票上的數字細細地稱糧食的重量,再將這些糧食打包,交送到人們手上;這每一個動作都顯得像是什麼充滿神聖感的儀式。

然而,隨著整個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那個糧食緊缺的社會一去不復返,用於排程糧食供應的糧站也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意義,逐漸消失。糧站過磅員也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聲不響地遠去。

上世紀80年代的3大“金飯碗”工作,曾被人眼紅,現淪為底層職業

結語

歷史是一本厚重的書,不止是本身的重量,更是每一頁的重量。它們的翻覆從來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滄海能為桑田,海枯亦能石爛,曾經的“金飯碗”也褪色成芸芸眾生的一粒塵埃。但是之所以存在過去,正是因為我們在前進,因此那些過去輝煌的褪色並沒有悲傷可言,我們應當歡笑著,為它們拍手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