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二戰後,英國依舊強大,為何戴高樂連續兩次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

英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鼎盛時期,“大英帝國”人口高達4。58億,佔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二戰後,英國依舊強大,為何戴高樂連續兩次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

然而,到了20世紀,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行,英國急劇衰落,迅速淪為二流國家,英國霸權時代結束,國土面積,迅速縮水。這時候,歐洲國家,衰落的不僅僅是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等等曾經強大一時的國家,同樣如此。1950年,法國外交部長,舒曼首先提出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第二年,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6國簽訂了為期50年的《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

二戰後,英國依舊強大,為何戴高樂連續兩次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

此後,又先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經濟共同體的先後成立,這些組織,被稱作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歐共體的建立,對二戰後的歐洲政治經濟格局和戰略均衡有著極大推動作用。然而,在1963年,和1967年,英國兩次請求加入歐共體,都被法國總統戴高樂拒絕,這英國,雖然不再是日不落帝國,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如此一個強大盟友不好嗎?為何戴高樂要拒絕呢?原因有三,最後一點很無奈。原因一:英國有“前科”。曾經,英國是日不落帝國,是歐洲霸主,作為霸主,自然不願意看著歐洲其他國家強盛起來。1896年,英國首相羅伯特·阿瑟·塔爾博特·加斯科因-塞西爾在第三次擔任首相期間,曾公開說:“英國不需要同盟國,保持光輝孤立,維持歐洲均勢。”,這便是英國的“光榮孤立”政策。

二戰後,英國依舊強大,為何戴高樂連續兩次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

“維持歐洲均勢”是啥意思?就是英國要站在一個制衡者的位置,制衡歐洲各個國家,不讓其中一個國家過於強盛,威脅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有強國出現,那麼英國,便會仗義出手,將其打敗。英國強盛時的這一做法,讓歐洲其他國家很是忌憚,也導致當時的英國,在歐洲幾乎沒有什麼大國朋友。雖然二戰之後,英國國力大幅度衰減,但在歐洲,仍是一個強大的存在,雖然英國加入歐共體,會短時間提升歐共體的實力,但因為有“前科”,如果英國加入歐共體,會不會緩過勁兒後再施行“維持歐洲均勢”政策,誰也說不好。

二戰後,英國依舊強大,為何戴高樂連續兩次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

當時的戴高樂,是法國總統,而法國,又是歐共體的領頭羊,自然希望法國可以強盛,如果英國加入後,打擊法國,那還不如不要這個國家,這是戴高樂拒絕的原因之一。原因二:法國想當歐共體老大法國費盡心機組建歐共體,一是為了歐洲繁榮,但更重要的是法國繁榮。二戰中的法國,被寄予厚望,但二戰中的法國,僅僅堅持了一個多月,便淪陷了,因此,在二戰之後,恢復法國的大國、強國地位,便成了戴高樂政府首要進行的事情。

二戰後,英國依舊強大,為何戴高樂連續兩次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

這歐共體,對歐洲其他國家有利,但對法國更有利,如果英國加入,必定會削弱法國的領導地位,“拖”慢法國發展速度,這讓戴高樂如何能忍?因此,英國兩次想加入,戴高樂兩次都選擇了拒絕。原因三:當時的英國,是美國的“跟班”。二戰之後,美國大發戰爭財,迅速壯大,成了世界霸主,而英國,見機的快,戰後沒多久,便追隨了美國,對美國言聽計從。而當時的美國,同樣不希望歐洲強大起來,戴高樂很害怕,英國是美國派來搗亂的,因此,在英國想加入歐共體的時候,戴高樂提了一個條件,那便是英國與美國斷交。

二戰後,英國依舊強大,為何戴高樂連續兩次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

此時的美國,比歐共體強大的多了,英國如何取決,那還用說?最終,沒能加入歐共體。在戴高樂活著的時候,英國一直沒能加入歐共體,直到1973年,蓬皮杜繼任法國總統,英國才如願以償,加入歐共體。但加入歐共體的英國,跟歐洲其他國家並不怎麼合拍,當時,很多英國民眾和黨派人士,都很擔心,英國會變成歐洲一個“省”,因此,1975年的時候,還舉行了一次公投。雖然沒能脫離歐共體,但英國,卻與歐共體相處並不融洽,成了歐共體攪屎棍。

二戰後,英國依舊強大,為何戴高樂連續兩次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

英國與歐共體相愛相殺多年,終於,在2006年的時候,英國脫離歐盟(前身是歐共體),有繼續了自己“光榮孤立”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