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家長探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寄宿不是撒手不管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支援和陪伴,不過一些地區可能學校數量有限,離家遠的同學只好選擇住校。也有一些家長認為,住校很方便,所以將學生放在學校寄宿。

轉眼間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一些家長也開始擔心起孩子的冷暖問題,紛紛帶著厚被褥來到學校。有位女士卻因自己在兒子宿舍看到的一幕,感到很心酸。

家長探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寄宿不是撒手不管

家長看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

這位家長來自安徽,雖然眼下還不算嚴寒,但室內溫度也明顯有降低。所以她帶著厚厚的被子來到學校,但看到同宿舍另外一個學生的床鋪,她十分驚訝。

床板上除了夏季的薄墊子,沒有任何褥子,而被子也是薄的。她伸手摸了摸,感覺又硬又冷,問起這位同學,原來他是“留守生”,父母常年在外務工。

家長探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寄宿不是撒手不管

爺爺奶奶條件也不好,目前還沒有送來厚被子。可懂事的他還一直說自己不冷。這位家長實在看不得同學這麼小的年紀就要受苦,沒多久就自掏腰包送給室友新被褥。

我們看到,雖然這套被褥款式普通,卻真是厚實了不少。為了增加溫馨的感覺,這個家長還特意選了紅顏色。相信學生感受到的一定不只是被子的溫度,更有精神上的慰藉。

家長探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寄宿不是撒手不管

住校與走讀區別很大,家長安排學生寄宿,不能做“撒手掌櫃”

這位母親的做法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援,但同時也有不少家長看到了背後更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有的家長,將學生送到學校寄宿後,就很少關心孩子了。

住校與走讀區別不小,白巖松在採訪時就曾提到,當年工作太忙,可無論怎麼辛苦都沒有選擇讓學生住校。因為他認為家長有必要參與學生的成長。

家長探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寄宿不是撒手不管

住校有一些好處,同時也能讓家長每天省去不少麻煩,可是跟隨父母生活的優點卻不可替代。住校的學生跟家長見面次數有限,家長難以隨時瞭解他們的情況。

同時也容易讓學生和家長之間產生距離感,或者認為家裡沒那麼關心他們。如果客觀條件確實有限,不得不讓孩子寄宿,家長也不能做“撒手掌櫃”。

家長探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寄宿不是撒手不管

在午休和週末時間,可以拿些家裡的飯菜或應季的新衣物到學校。這些小事無論家長學歷高低、經濟水平如何,都不難做到,所以不應該成為“不懂教育”的理由。

其實家長就是學生最好的榜樣,自己的言行和習慣也會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如果家長自己對學生都缺乏關愛,以後又拿什麼要求他們孝順和體貼呢?

家長探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寄宿不是撒手不管

在外的家長需多與學生聯絡和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其實很多寄宿學校的同學,家庭條件不太樂觀,父母雙方必須都外出。雖然工作很辛苦,但也必須抽出時間來與子女建立更多的聯絡。

雖然身在外地,不能讓學生以為家長的心也不在自己這裡,如果連父母都放棄了對他們的關注,迷茫的他們還有什麼動力認真學習知識和好好表現呢?

家長探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寄宿不是撒手不管

筆者想起一個考上北大的女同學,父母同樣是在外工作,但母親談及女兒時,眼神中那種關切和信任是很多家長難以達到的。

如果無法親自在學生身邊照料,那麼家長一定要經常利用電話、影片等形式,多跟子女交流。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在校狀態,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

(班主任幫學生過生日)

家長探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寄宿不是撒手不管

對於作業的完成和知識的學習,進行必要的監督。偶爾也可以向老師詢問學生在校情況。同時也不要只盯著成績看,學著跟他們聊日常的話題,拉近自己與子女的距離。

【筆者寄語】安徽一母親幫兒子室友送棉被的舉動,相信一定感動了不少人。而事情的背後,我們也要看到部分家庭角色上的缺失。

家長探望住校的兒子,看到同學床鋪莫名酸楚,寄宿不是撒手不管

想到那位同學不斷說著自己“不冷”,受了苦也選擇默默承認的樣子,真的叫人倍感酸楚。希望家長們可以更細心地照顧學生,就算選擇住校也不等於可以做撒手掌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