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徵方臘後,宋江被加授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對於宋江來說,他的人生達到了頂峰,他終於不再是一個小吏,而是有著正式編制的朝廷公務員了。並且是掌握一方軍政大權的國家公務員。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可以說,宋江的政治抱負基本上實現了。不過,他實現這一目標的代價有點大,接近三分之二的梁山好漢血染江南,永遠地留在了那裡。

有人說,宋江是用兄弟們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子。確實,梁山泊的犧牲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宋江並沒有得到善終,他得罪過的奸臣們並不打算放過宋江。他們在皇帝御賜的酒裡面做了文章,用慢性毒藥,將宋江害死了。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宋江臨死前,把李逵召到身邊,騙李逵喝下了毒酒。宋江死後,李逵也中毒身亡。花榮和吳用二人來到宋江的墳前,因感念宋江的恩德,二人雙雙自縊於宋江墳前。

以前看到這裡的時候,總是有些替花榮和吳用不值,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後來,隨著年齡漸漸增長,逐漸明白了二人的心思,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就是這個道理。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那麼二人當時為什麼不起兵為死去的宋江報仇呢?

一方面,實力已經不允許了(兄弟們的梁山亡了)

有人可能有疑問,小李廣花榮是應天府兵馬都統制,吳用是授武勝軍承宣使,都是手握軍權的大官,為什麼不興兵造反呢?

其實,吳用的官職不過是個虛職,並沒有什麼實權。而花榮的兵馬都統制確實是個級別不低的武官。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但是,宋代有個特殊的體制。宋太祖陳橋兵變後,為了防止歷史再次上演,就大大削弱了武將手中的兵權,在各地的精銳抽調到中央成了禁軍。剩下的組成地方的廂軍,並且軍權在文官手中。

正是宋太祖的這種操作下,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現象。作為武官的花榮想私自調動部隊,尤其是大股部隊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若是花榮起兵造反,很可能只是光桿司令一個。一個空降到地方不久的軍官,恐怕是沒有什麼影響力的。

李逵曾經就對宋江提議起兵謀反,看著熱血沸騰的李逵。宋江表現地很平靜:

“兄弟,軍馬盡都沒了,兄弟們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

梁山泊的原班人馬都被分散到各地了,哪裡還會有人響應他們呢?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要想謀反為宋江報仇,花榮和吳用最好的辦法還是走原來的老路,嘯聚山林,招兵買馬,等到實力雄厚了,再起兵。

“百戰疲勞壯士哀,招安一改勢難回。梁山子弟今雖在,肯于軍師捲土來?”

吳用和花榮都沒有宋江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造反這條路,恐怕是走不通的。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另一方面,瞭解宋江的他們不會這麼做

宋江希望花榮和吳用為他報仇嗎?

我看未必,梁山泊上恐怕除了李逵願意並敢於為宋江起兵造反外,恐怕就沒有別人了。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宋江知道李逵的心思,所以宋江臨死前,特意把李逵召到了身邊。宋江在給李逵的接風酒裡下了慢性毒藥。在與李逵交談時,宋江提到有奸臣要毒害自己,李逵聽後就要造反。宋江沒有應允。

次日,李逵就要回到潤州,臨行前宋江對李逵說:

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因此請將你來,相見一面。昨日酒中已與了你慢藥服了,回至潤州必死。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宋江把李逵召到身邊,並不是因為喜歡李逵,而是他知道以李逵的性子,得知自己被害一定會起兵謀反,如此一來,自己辛苦了半輩子才洗白的忠臣名聲就會毀於一旦,所以唯有在自己死時把李逵也帶走才是最穩妥的辦法,才能保住自己忠孝臣子的美名。

那麼宋江就不擔心吳用和花榮嗎?

完全不用,作為宋江心腹的吳用和花榮在這一點上是與宋江高度保持一致的。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花榮在宋江墳前對吳用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等在梁山泊時,已是大罪之人,幸然不死,累累相戰,亦為好漢。感得天子赦罪招安,北討南征,建立功勳,今已姓揚名顯,天下皆聞……如今隨仁兄同死於黃泉,也留得個清名於世,屍必歸墳矣。”

花榮也很看中“清名”,什麼是“清名”呢,就是清白的名聲,怎麼能保持清白的名聲呢?那就是做朝廷的忠臣孝子,不做亂臣賊子。

宋江被奸臣毒殺,死忠花榮吳用為何不興兵報仇,而是選擇自殺殉主

既然不能為“兄”報仇起兵反叛,那麼就只能殺身以成仁,自殺殉主了。

如果說,宋江死於對朝廷的愚忠,那麼花榮、吳用二人就是死於對宋江的愚忠。不過在那個年代,那樣的思想文化背景下,這種“愚忠”就是主流。他們這一生都是為了所謂的“忠義”而活,也被所謂的“忠義”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