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習慣,就是把看到的,經歷的,腦子裡想到的觸動我的東西記錄下來,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想法就會擴充套件成一篇長文,不過更多的還是一個一個小點。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當中的一些,也期待能和你們一起討論。

1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關於這點的思考,開始於前幾個月小宋刷牙特別不配合的時候。看到我拿牙刷他就躲,每次我說“三分鐘後刷”,“看完這本書就刷”,或者“做完xx就刷”,或者讓他自己說什麼時候刷,他總是一口答應:好!

然而,真到了要刷的時候,該跑還是跑,該拒絕還是拒絕。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我便心生惱怒,說話不算話這怎麼行,守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質,是你自己答應的,你就得做到,如果你現在還不知道,那我就用行動告訴你!

這個行動基本就是把他摁倒,強迫他刷牙,同時對他說教:說話要算話!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幾次下來,絲毫沒有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我還覺得自己被消耗得嚴重。

“不應該是這樣的”

,這樣的想法在我腦子裡冒了出來。

教會孩子學會誠實守信很重要,但我這種做法真的是在「教」嗎?為什麼我覺得甚至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想到這,我便再也沒有說過類似的話。

後來有一次和朋友聊天,發現在他的嫂子和侄兒身上也發生了一樣的情景。

他侄兒比小宋小一個月,同樣刷牙不配合,同樣每次都答應得好好的,同樣之後又反悔,他的媽媽也同樣因此而指責他。

我便跟他說了我之前的思考。這兩個2歲左右的小朋友,或許就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這種「說話算話」的要求是行不通的。

媽媽,我們才2歲而已啊,換個方式吧!

至於誠信教育,更重要的是「身教」,是在整個育兒生涯當中的「潤物細無聲」,而不是一次次的「說教」——哪個人喜歡聽人說教呢?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對於我們生養的孩子,有時候覺得很瞭解他,有時候又覺得他好像來自外星。

他的語言遠不止於「說話」,他的行為才更能表達他的內心。

以上是我的思考,如果大家有看到相關書籍或瞭解相應的發展規律,歡迎指教和討論

02

觀察的自由,給孩子發呆、「什麼也不幹」的時間

滑滑梯是很常見的遊樂設施,小區裡、遊樂場、幼兒園都能見到,觀察孩子如何與之互動也很有意思。

從小宋第一次遇見滑滑梯,到第一次從滑滑梯上滑下來,中間相隔了很長時間。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在這期間,他可能會嘗試從滑梯底部爬上去——總是失敗;或者從樓梯走上去,站在滑梯頂部用雙手扶住欄杆,就在那看著;又或者,在地面上什麼也不幹,看別的哥哥姐姐玩。

後來會滑了,從矮矮的滑梯,到高的,螺旋的,又經過了一段時間,從明確的表示自己“不敢”,到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走上去-滑下來,享受其中。

一件如此平常的事情,恰恰就是孩子從我們懷裡

「走出去」

的一個縮影。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一開始可能

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積累

,後來還可能會有反覆,走三步退兩步。

但是我發現,有一些孩子,沒有

觀察的自由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宋一歲多我帶他去遊樂場玩,那一次他就沒有玩滑滑梯,只是在周圍看著。

突然一個媽媽抱著一個男孩從一個螺旋滑梯滑下來,幾秒鐘後男孩大哭了起來,孩子的媽媽立即安撫,爺爺奶奶也趕緊圍過來。

小宋在一旁看呆了,我也忍不住心生感慨。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在這次「事故」之前,他們已經抱著孩子玩了很多東西了,但那個孩子看起來也只有一歲多,幾乎全程都不在狀態,在媽媽說“滑滑梯很好玩的,我帶你去玩”時也沒有反應。

後來在各種不同的滑滑梯上,我又看到了大同小異的場景。小小的孩子,總是一次次地被大人抱到滑梯上。

哪個孩子不會玩滑梯呢?何必這麼著急。再說,一直抱,不累嗎?

其實,

觀察也是一種學習

啊,

孩子應該有發呆的自由,有「什麼也不幹」的自由。

養育一個孩子,並不總是要「做什麼」,「不做什麼」也很重要。

03

哭泣的自由,以及「轉移注意力」的兩面性

昨天小宋在爬椅子的時候摔了下來,立馬大哭起來,我從廚房走出來,看到翻倒的小椅子,他已經自己站起來,我抱著他問哪裡摔疼了,他一邊說耳朵一邊伸手去摸右耳,我一看都磕青了,就安慰他說:一定很疼吧,都磕青了,有點腫起來了。

小宋一聽,哭得更厲害了。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好吧,我是挺不會安慰人的,我只能好好地抱著他,聽他在我肩膀哭泣。

我說:好在沒有破皮,你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但我不說:好了,沒事了,不哭了。

沒人願意聽孩子哭,安撫孩子的時候,“不哭了”這種話很容易就脫口而出。除此之外,還會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給他看一個好玩的東西,止哭效果一流。

Jordan常常這麼做,當然我也會。

可是,

因為疼痛而哭泣不是很自然的嗎

?這個時候把他的注意力轉移走,會不會實際上是一種干擾?

疼痛是很重要的感覺,哭泣也是很重要的情緒宣洩方式啊。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人生百味,童年也並不總是歡聲笑語

所以這段時間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

有意識的不說“不哭”

,雖然剛開始哭得更厲害,但在我懷裡其實他很快平息下來。

等待一個情緒的自然波動過程後,又像沒事人一樣繼續愉快的玩耍。

別要求2歲的孩子“說話算話”,也別因為“說話不算話”而指責他們

至於「轉移注意力」,有時候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孩子想玩那些不能玩的東西時,我們用安全的玩具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可有時候又是行不通的,疼痛、悲傷,都是必不可少的體驗,他們也該擁有哭泣的自由。

育兒,可真是沒有標準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