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如果不是你成天加班不回家,會發生這樣的事嗎?!”

“家醜不可外揚,這事兒你就非得跟人說說,弄得人盡皆知嗎?!”

“這樣的日子我過夠了,我們離婚吧!”

冷戰、吵架、摔東西……這樣的場景已經成了男孩凌霄家裡的日常。

雖說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哪個父母也不能保證自己就沒在孩子面前吵過一次架、鬥過一次嘴,但是這個七八歲的孩子低頭沉默不語的樣子,著實讓常爸的心揪了一下。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直到看到他媽媽拖著行李箱離開頭也不回的樣子,我才終於替凌霄長舒一口氣:可算能消停了!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有時候,沒媽可能比有媽強!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上面說的這一幕,是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劇情,作為一部聚焦原生家庭的親情大戲,它最近可是賺足了觀眾眼淚,用我們團隊其他小夥伴的話說就是“一集一個哭點,簡直太讓人上頭”。

常爸感覺前兩集看得很壓抑,很難過,每次看到凌霄媽媽出現在螢幕上的時候,都忍不住在心裡說:吵架可以,能不能在孩子面前閉嘴?!

沿著時間線倒退幾年。

那是一個下雨天,媽媽把兩個半大的孩子反鎖在家裡,臨走前特意交代讓凌霄“照顧”妹妹。

凌霄像往常一樣給妹妹剝核桃吃,上一秒兄妹倆還在說笑玩鬧,下一秒妹妹就被核桃卡住了氣管,一張小臉憋得通紅。

年幼的凌霄猛砸窗戶,扯著嗓子喊“救命”,可沒有一個人聽到。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顯然,這是一場誰也不願意看到的意外。

但這位母親在面對女兒的慘死時,選擇了用爭吵來掩飾內心的傷痛。從那天起,這個家裡就沒有一天安生日子。

她怪罪丈夫的工作,指責他不顧家、不關心家人。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稍有不順心就在家裡摔破碗筷,留孩子打掃殘局。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從三天一小吵到每天一大吵,就連樓上樓下的鄰居都苦不堪言,更何況是共處一室的孩子。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面對父母無休止地爭吵,凌霄是怎樣的反應呢?

是顫抖的身體和深深的恐懼。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是心痛、自責、難過。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是一個只要父母一吵架就坐在樓梯間看漫畫書、卻明顯心不在焉的孤單背影。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很多父母都以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不理解,所以無所顧忌地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其實孩子的內心非常敏感,越是小的孩子越會察言觀色。

就像劇中的凌霄,每次爸媽繃著臉,他就知道暴風雨又要來臨了,每次都自覺地拿著書走出家門。

或許父母發洩完,家裡會短暫地獲得一段時間的平和,然而卻極少有家長會注意到爭吵對孩子造成的惡劣且負面的影響。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曾經有一個針對3000名學齡兒童的心理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

絕大多數的孩子表示:最害怕爸爸媽媽吵架。

吵架給孩子帶來的恐懼感真的非常深刻,並且會伴隨孩子終生。

有的家長不信邪,認為現在的孩子抗壓能力和自愈能力都特別強,就算孩子小時候有點所謂的陰影,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慢慢淡忘。

並不是這樣,有些傷害,真的會烙印在孩子心裡,難以抹去。

綜藝《少年說》中有一個上初中的男孩,站在天台上鼓足勇氣對父母說:“

我其實一直很後悔,怪自己成績不好老是讓你們為了我吵架,有時候都在想是不是我努力一點你們就不會吵架了?我身邊很多同學的父母都是因為吵架離婚了,我每天都在害怕你們是不是也會分開。

雖然你們常說我是小孩不該管大人的事,但是今天我也想問問你們,如果我把自己管好了,是不是也能管管你們?你們能不能不要再吵架了?”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還有的,雖然人到中年成家立業,可是因為童年都是父母吵架中度過的,每次回家的時候還是會下意識地腿腳發軟、心跳加速,膽戰心驚。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即便當時的場景模糊了,但他們的性格、行為方式、思考方式無一不在刻骨銘心地提醒著自己:這些恐懼和害怕,他們還記得。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或許是一時的,可是修復心靈卻要花費他們一生的時間。

夫妻磕絆、摩擦實在是平常了,也是一種情緒宣洩的方法。畢竟生活不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表達不滿、宣洩情緒的權利。

但是作為父母,在表達情緒的時候還是應該有幾個禁忌,最好能時刻放在心裡。

可以吵架,但不要有人身攻擊

夫妻兩人吵架時,往往已經是氣急敗壞的時候了。但這個時候,還是要用理智告訴自己,說話要有底線,不要戳對方的痛處,也不要進行人身攻擊。因為這樣,會把爭吵從一件事放大到整個人身上。

當孩子看到父母互相攻擊時,會非常受傷和矛盾。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在孩子眼裡都是充滿光輝的形象。父母的攻擊,會讓孩子美好的世界坍塌。他們可能會覺得世界是不安全的、是不值得信任的、是可恨的。

吵架沒關係,但別忘了事後的解釋和表達愛

其實,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的原因往往不是吵架,而是事後的行為。很多父母在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後,把孩子單獨留下,沒有任何安撫,任由孩子悲傷、難過。

如果你們能把吵架的原因給孩子解釋一下,孩子很可能就會理解。關於這點,影片《怦然心動》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裡面女主朱莉的父母吵架後的補救行動就很值得效仿。

朱莉家的院子被男主一家嘲笑,朱莉很生氣告訴了父母。母親要求平整院子,父親不同意。兩個人在餐桌上大吵一架。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雙方冷靜後,他們分別到朱莉的房間解釋。父親說,他把所有錢都用於治療智障的弟弟了。他愛弟弟,也愛自己的家人。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朱莉的媽媽則說,自己非常愛爸爸,也很愛她。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很快,朱莉就釋然了,並很感謝父母。

《以家人之名》中,這個孩子全網心疼:爸媽,求你們別再吵架了

實在過不下去,離婚也比爭吵好

面對婚姻,很多人還持有“寧拆一座廟,不破一樁婚”的觀點,勸那些已經感情破裂的男男女女:“為了孩子,湊合過吧”。

但是,孩子真的需要父母這樣的忍耐和犧牲麼?貌似不是!面對爭吵不休的父母,很多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拜託了,你們早點離婚吧”!

相比於離婚本身來說,雙親衝突(parental conflict)才是真正造成不幸的原因。

Amato(2003)的研究就揭示了父母不和、離婚和子女幸福感三者之間的關係,發現與父母爭吵不休的家庭相比,單親家庭的孩子幸福指數可能更高。

所以,當關系已經無法挽回,與其每天爭吵,讓自己生活在焦慮和痛苦中,不如早早結束這場戰火,給孩子一片清靜、更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

其實,好多父親或母親寧願忍受爭吵也不離婚,根本不是“要為孩子好”,而是源於自己內心深處的害怕:害怕無法預知的未來,害怕從此要一個人承擔生活的壓力,害怕被別人議論……

只是這與孩子沒有半點兒關係,這是一個成年人應該要擔起的責任。不要再拿著孩子做藉口,困在無望的婚姻裡,彼此做無謂的折磨!

每位家長也都是從孩子時期過來的,我們比誰都明白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所以,最後想再說一句:在你們相愛相殺的同時,請放過孩子!

你會當著孩子的面和另一半惡語相向嗎?你是從小生活在父母經常吵架、打架的陰影中嗎?歡迎在文後留言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