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按需餵養”≠“按哭餵養”!五種症狀告訴你他不餓,媽媽可別再餵了!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寶寶一哭頭就大,媽媽立馬餵養安撫,久而久之養成“一哭就喂”的習慣。搞得寶寶吃奶就像吃零食,吃幾口就不吃了,沒多久又哭著要,分不清寶寶到底是餓沒餓。因此,導致很多媽媽:

1、寶寶沒哭就不喂,等哭了再喂。

2、擔心寶寶睡太久餓了,喊醒寶寶餵奶。

3、總以為寶寶餓了,結果造成過度餵養。

這樣的結果就是媽媽成為“餵奶工具人”,寶寶則一不小心就積食、脹氣,搞得大家都身心俱累,甚至懷疑按需餵養這種方式有問題。

其實這不是按需餵養有問題,而是

媽媽們理解錯了按需餵養中“需”的真正內涵。

1

“按需餵養”≠“按哭餵養”

按需餵養,正確判斷寶寶飢餓需求

按需餵養對大家最大的考驗是,家長能不能正確判斷寶寶的真正需求。我們提倡按需餵哺寶寶,但這並不是說寶寶一哭就得喂。

如果家長盲目以哭鬧作為寶寶飢餓的判斷標準,很可能會出現過度餵養引起寶寶肥胖,甚至更加嚴重的健康問題。

也就是說,

給0-3月齡寶寶按需餵奶,不是寶寶一哭就需要餵奶,而是應該觀察寶寶的狀態來確定寶寶是不是餓了。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如何判斷寶寶因飢餓哭鬧?

寶寶飢餓的早期表現包括警覺、身體活動增減、臉部表情增加等,飢餓的後續表現才是哭鬧。

雖然寶寶腸胃道不適或其他身體不舒服,甚至情緒不佳也會表現出不同狀態的哭鬧,但非飢餓性原因引起的哭鬧顯然無法透過餵奶得到完全安撫,只能暫時緩解寶寶焦躁難受心理,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按需餵養”≠“按哭餵養”!五種症狀告訴你他不餓,媽媽可別再餵了!

正確掌握鑑別寶寶飢餓的方法:

寶寶平躺時,頭總是向左或向右轉,同時還會張開小嘴巴,像是在尋找什麼。

吮吸嘴邊的所有東西,比如衣領、袖口、被子角,吃得津津有味。

用手指碰觸寶寶的嘴角,寶寶會快速轉向手指,還可能會吮吸到手指。

被抱在懷裡時,總會將頭轉向乳頭或奶嘴的位置並張開小嘴。

透過這4種表現,基本可以在寶寶哭鬧前就判斷出寶寶是否餓了。如果是母乳媽媽也可以透過漲奶來判斷是否給寶寶餵奶。

“按需餵養”≠“按哭餵養”!五種症狀告訴你他不餓,媽媽可別再餵了!

2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呢?

1、從寶寶的吞嚥動作判斷:

寶寶吸吮慢而深,可看到吞嚥的動作,並能聽到吞嚥的聲音,等寶寶吃了大概10-15分鐘左右,吞嚥聲逐漸變小,說明寶寶吃飽了。

2、從寶寶的精神狀態判斷:

飢餓時寶寶會有找尋乳頭的動作或者哭泣,餵飽後會自然會將頭轉開,不再吸吮,對你笑或者不哭了,容易進入睡眠狀態,說明孩子吃飽了。如果吃奶後還哭,或者咬著奶頭不放,或者睡不到兩小時就醒,都說明奶量不足。

“按需餵養”≠“按哭餵養”!五種症狀告訴你他不餓,媽媽可別再餵了!

3、從寶寶排便次數、性狀判斷:

小便次數減少,少於5-6次/天,大便出現秘結、稀薄,發綠或次數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說明喝奶量不足,寶寶沒有吃飽。

4、從寶寶體重判斷:

嬰兒體重的變化狀況,往往能表明寶寶是吃飽了還是飢餓。6個月內的嬰兒,平均每月增加體重600克或至少每週遞增125克。如果嬰兒的體重增加達不到上述標準,而且相差較大,在排除了疾病之後,多說明寶寶沒吃飽,喝奶量不足,營養沒跟上。

5、從媽媽乳房感知判斷:

如果是母乳餵養,寶寶吃飽後,乳房會由飽滿變鬆軟。

家長一定要注意,切勿教條地規定寶寶必須每隔3~4個小時吃一次奶,這樣很可能會過度餵養,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入;有些寶寶還會因為家長的“按時餵養”而出現對進食的牴觸情緒。

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沒有必要苛求奶量去喚醒熟睡的寶寶喝奶,因為進入睡眠狀態的寶寶,身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也處在旺盛階段,所以夜晚應該儘量讓新生寶寶好好睡覺。

雖然0-3月齡寶寶一般情況下是有夜奶需求的,但是媽媽也不必叫醒寶寶餵奶,最好的方法是等寶寶自然醒來,餓了找奶吃是寶寶的本能反應。“按哭餵奶”更適合有正常夜奶需求的寶寶在夜晚睡覺時參考~

好啦,希望所有媽媽學會正確判斷寶寶的哭鬧,而不是一哭鬧就上奶。這樣媽媽也辛苦,寶寶也痛苦。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寶寶逐漸規律進食,直至2-3歲完全和大人一致。

如果媽媽能從出生就有意識的注意甄別寶寶的各種訊號,不盲目在寶寶不需要奶的時候也給奶,那麼媽媽和寶寶都會非常輕鬆。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如果錯過了培養良好習慣的機會,把自己變成了安撫奶嘴,媽媽就要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太懶”沒有給孩子更多樣化的陪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