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對父母的忠告:在孩子面前當一個真實的人,而非虛假的“聖人”

我觀察許多父母與孩子的互動發現,很多家長常常會將自我塑造成「聖人」形象,遇到孩子與自己意見相左時,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就應該要聽爸媽的話!甚至自己犯錯不承認,找一堆理由解釋。在孩子面前當聖人真的好嗎?什麼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建立的形象呢?

真誠的與孩子相處,不要塑造完美的形象

對父母的忠告:在孩子面前當一個真實的人,而非虛假的“聖人”

父母在孩子面前無須表現得那麼完美,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爸爸媽媽也會犯錯,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當然也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應該考量孩子心理年齡,適時分享個人的狀態,這是身教的一環,同時也是讓孩子理解與面對人生真實的課題。

舉例來說,當我們犯錯時,願意在孩子面前為錯誤負責,並且修正自己,這樣的身教比說教來得有威力,未來如果孩子犯了錯,他會記得爸爸媽媽面對錯誤的態度及作為。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分享挫折,其實沒有那麼困難,而且有機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溫度。犯錯與挫折都是每個人共有的人生體驗,在孩子面前當一個真人,而非聖人,我相信有機會讓親子關係更靠近。

練習1/與孩子建立互信關係

怎麼樣讓孩子信任你?

怎麼樣讓你信任孩子?

對父母的忠告:在孩子面前當一個真實的人,而非虛假的“聖人”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人與人的信任是依靠互動,一點一滴累積而成,但卻可能一夕崩解。然而若缺乏互信的基礎,關係又無法順利運轉。每個人都需要相信自己的人,因為相信帶來力量,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而要成為孩子可以信任的物件,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一個穩定的大人,不只是情緒的穩定,也包含生活作息的規律性。

情緒穩定並不代表只能壓抑自我的情緒,而是要讓孩子知道「即使我有情緒,我仍然能主動積極的迴應,選擇合適的行為表現與抒發」。除了成為一位穩定的成年人之外,要建立與孩子的互信關係第二個關鍵,就是要能夠說到做到!不要輕忽自己對孩子的承諾,做不到或是不想做的不要說,像我就最討厭古早常說的「騙」孩子、「騙」嬰孩……。

有許多孩子都是被爸爸媽媽騙大的,這樣的感受其實並不好,如果你認為孩子還小,你可以用這樣的「招式」與他互動,只是不斷地在破壞彼此的互信關係,情感帳戶會持續透支。爸爸媽媽在和孩子相處時要練習說到做到,秉持誠信原則,這種互動方式不僅用在與外人交往上,也是和孩子相處的基礎。

對父母的忠告:在孩子面前當一個真實的人,而非虛假的“聖人”

建立好與孩子的互信關係,自己一定要先選擇相信孩子,這樣的相信是即便你知道他可能做不好或做不到,但你仍然選擇先相信他(給他機會)。當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信任的,力量就會慢慢的被培養。而當你願意相信他時,他也就更有機會願意相信你。不要只求孩子要先做到,先付出,你才願意給。我認為這樣的相信,是源自於我們對孩子的愛!如果是愛就無須計較,爸爸媽媽應該要大器一點。

練習2/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不難,只要你願意:

認真的聽孩子說說話,把時間留給孩子。

創造屬於你們彼此的時間,陪伴孩子去做他喜歡的事情,這樣的陪伴建立在單純的陪伴,而非指導。在生活上,聽取孩子的意見,採納孩子的建議,即使你認為建議不周延,可能會有問題,但只要後果是大人可以承擔的,讓孩子做決定也是一項重要的練習。

對父母的忠告:在孩子面前當一個真實的人,而非虛假的“聖人”

在重要的節日透過實際表現,讓孩子感覺自己是重要的,一個生日蛋糕、一頓美食、一個小禮物,出席孩子生命當中重要的場合,都會讓他感覺被你重視,他也可以從這樣的互動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練習3/練習同理孩子的困難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不要拿大人的腦來評價孩子的腦,不要用自己過來人的經驗去輕視孩子遇到的困難。

常有機會聽到爸爸媽媽說:「這個問題這麼簡單,你怎麼都不會!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那你以後還能做什麼?」這些過來人的數落,對孩子都是傷害,再簡單的問題,我們都有可能卡關,有時候無關乎能力,不要因為孩子受挫,就否定他這個人。

我相信許多爸爸媽媽已經不記得自己小時候曾經做過的蠢事,請練習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眼前的問題,長大後很多事情變得容易,那是因為時間的積累。不要倚老賣老,練習真實的感受孩子的困難,不要只出一張嘴,在旁邊下指導棋。

在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應該做為孩子最堅強的後盾,而不是加深沒有意義的挫折感。請記得,當孩子遇到困難受挫時,你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日後的發展,以及你們之間的關係。我們用一個比喻吧,如果孩子還不會游泳,掉到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池中,其實就跟他生活當中面對困難是一樣的情境,當下我們會怎麼做呢?

對父母的忠告:在孩子面前當一個真實的人,而非虛假的“聖人”

練習4/避免過度批評與評價

和孩子在一起,有時候就單純的在一起,陪伴不一定要指導,靜靜的與孩子一起經歷,和孩子對話也是一樣的。

練習傾聽孩子的童言童語,嘗試理解孩子的天馬行空,過度的批評容易扼殺孩子的創意,也會破壞彼此的關係。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場合,多練習聽聽孩子怎麼說。父母傾聽的方式決定了孩子未來是否持續願意說,試想,如果有人成天潑你冷水,你還會願意跟他分享嗎?

與孩子相處時,請練習同理心的傾聽。

親子關係其中一項重要指標是:孩子到底願不願意把事情告訴你?如果孩子有想法願意說,有情緒願意分享,代表你是孩子的夥伴,孩子對你具有信任感。

如果我們期待孩子與我們有這樣的互動關係,請記得,忍一忍,不要急著批判,不要急著給予價值評斷。

練習5/沒有人會喜歡被比較

我相信沒有人喜歡被比較,但這又是我們容易犯的錯。

對父母的忠告:在孩子面前當一個真實的人,而非虛假的“聖人”

絕對不要輕忽比較的殺傷力,比較可能扼殺孩子信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養成孩子偏誤的價值觀。舉例來說,誰家的孩子又考到什麼樣的學校,誰家孩子參加什麼樣的比賽得到冠軍……「為什麼你就不能像誰一樣?為什麼他可以做得到,你卻做不到呢? 」

人的價值不應該建立在與他人比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價值。我們應該追求的是自我評價,應該只有自己能超越自己,今天的自己可以跟昨天的自己比,這是一種自我參照。「別人家孩子考上什麼樣的學校,到底跟我有什麼關係?誰比賽得到冠軍真是好棒棒!但那是他,不是我。為什麼別人做得到,我就一定要做得到呢?」這樣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想傷害一個孩子,那你就拿他跟別人比。

練習6/培養對孩子的敏感度

沒有人應該比父母親更理解自己的孩子,這無關乎能力,只要我們用心和孩子相處,我們就該對自己的孩子有足夠的敏感度。

過去有許多父母親在晤談時會問我說:

「為什麼我的孩子最近好像悶悶不樂的?」

我覺得與孩子長時間相處的父母,應該要有能力覺察孩子的情緒,感受孩子當下的感受。孩子今天在學校是不是受挫了?他最近的學習有沒有遇到瓶頸?他有和同學鬧矛盾嗎?這些環境的刺激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父母親對孩子狀態的改變應該要有覺察的能力,而這樣的敏感度是從陪伴中養成的。

練習7/拋棄既有的刻板印象

不要拿自己人生過去的經驗套用在孩子身上,或是用自己的舊經驗去理解孩子的遭遇。人容易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但也因為這樣,讓我們無法看清現狀。

你的經驗是你的經驗,不代表能夠完全複製在孩子身上。先入為主的觀念會讓我們自陷泥淖,讓小事變大事,使事情變得複雜。你沒經歷過,不代表不可能發生;你不知道的,也不代表就不存在。鼓勵爸爸媽媽們要練習拋棄自己的經驗,用心去看看孩子所身處的環境,多回到孩子的脈絡去思考問題。

練習8/人生需要一點幽默感

幽默感是人生中重要的調劑,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當中必定經歷許多錯誤與調整,而幽默感是面對逆境的潤滑劑,當人生卡關(齒輪卡死)或遭遇無可奈何的情境時,它代表的是主動積極的心態,我們可以選擇自怨自艾,但我們也可以選擇一笑置之。

要培養孩子的幽默感,父母必須學習與練習。幽默感是生活中的重要策略,它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挑戰時,加速調適,並且前進得更好。

練習9/實事求是的面對問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遭遇許多問題,當爸爸媽媽在面對問題時,我建議要能夠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很多時候,父母第一時間會選擇掩飾問題,或者是不願意相信與接受事實,但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孩子活在泡泡中。

它就像是一個保護傘,剝奪孩子面對現實的機會,也侵害了他們認知真實世界的權利。有些家長認為要避免讓孩子碰觸敏感問題,希望藉由善意的謊言解套,殊不知拖延並不能解決問題。在我的輔導經歷中,遇過許多家長不敢告訴孩子他們自身的特質,而這會影響孩子形塑自我概念,讓孩子無法完整的認識自我。

練習10/父母也需要與時俱進

孩子會長大,家長也需要調整自己的腳步、角色與策略,不要用對小孩的方式對待青少年,不要用對青少年的方式對待成年人。

我相信在父母親的眼裡,孩子終究是孩子,但大孩子還是跟小孩子不同,青少年在尋求自我認同,需要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導權,爸爸媽媽就要學習授權,讓孩子在嘗試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