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真傳丹道理法及修煉教程-1

【免責宣告】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真傳丹道理法及修煉教程-1

謝懷宇 謝懷昭 著

前 言

丹道學問至今有五、六千年歷史。丹道修煉之學的創立,反映了我中華民族不屈不饒,征服自然,維護生命尊嚴的偉大精神。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大德大智、高真大隱賢哲聖者不計名利,不計得失,為征服自然;探索生命真諦付出了一生的精力。這一切奮鬥之目的也只是為了我們人類能生活得更加美好,使我們人類不被天地自然所控制與擺弄。

丹道乃實人、實物、實證之事,丹道決非唯心之說,決非迷信,更不搞偶像崇拜,不信仰與崇拜“神權”。丹道修煉注重自我生命的存在與價值,乃是一種獨立自主之精神支撐著修煉者。求神拜佛,祈求神靈大師保佑護持,乃是放棄自我之個體,依賴他物的一種消極逃避的人生態度。對此,丹道修煉者更是極端反感與厭惡。“人定勝天”、“我命由我不由天”才是修煉者的奮鬥理念與人生觀。

丹道修煉是以自我生命體為實驗品,並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上,以期完善我這個有缺陷的肉體生命與人生,希望能達到與完滿無缺的“天道”想融、相生。故此又可以說,修煉者若無決大之毅力與實踐精神,以及不計成敗得失的忘我精神,是絕難全部成功的。故此,也可以說丹道學就是我們中華民族與大自然作鬥爭,並改造自然,完美人生的終極學問,其中積極向上的偉大奮鬥創造精神,更有甚於現代科學家們對於現代科學的汲汲追求。

若有人說,丹道修煉之學根本就是虛假和不切實際的,並列現代科技理論以解釋之。愚以為,現代科技僅有數百年曆史,而丹道科學已有五、六千年歷史。現代科技之發達以及她所帶給我們的便利是舉世公認,無容置疑的,但是並沒有達到萬能之地步。現代科技並非達到能解釋天地宇宙間一切是非真相、真理奧義的地步。現代科技仍在自我完善與進步,孰或不能與丹道不謀而合乎?因為他們所奮鬥的目標是一致的,皆是使人類由必然王國向自然王國飛越。

世上只要有其事,必有其理,因未有者,在於我們學識不足;世上有其理者,當有其事,所以無者,在於我們經驗不夠,科學之所以稱為科學而不名迷信,就在於不斷的自我否認與完善。

從某一種意義上說,現代科技是人類對困難的一種變相逃避,一種變相消極。因此,曾有人戲稱現代發明創造是懶人的結果。比如:一段遙遠且崎嶇的路途,以至於是我們這個肉體生命用雙腳是難以完成跋涉任務的,於是我們動腦子,發明創造出代步工具如:馬車、腳踏車,繼而飛機等,以此輔助工具代替人類完成跋涉目的,如是形成了人對機械的依賴,人反成了機械的奴隸,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的尊嚴已經喪失。

但是丹道科學並非如此,而是迎難而上,想辦法完善,完美自我之心靈以及肉體功能,使空間距離以至時間之箭皆不能成為我之障礙,不須藉助外物,以期達到相同之結果。

現代科技是以外物作為實驗物件,丹道科學乃是以自我作為實驗物件。因此現代科技可以一代一代完善,一代一代的發展,能保持其連續性。如果前人發明了某種機器,後人可以在此前人的成功基礎上完善發展,因此,現代科技之優點顯而易見,可以說是一種接力賽。而丹道科學則不然,如果前賢從頭開始,一步步驗證,直至成功,並將其方法與詳細過程記錄下來,而後人也只能憑籍此方法,但必定仍得從最初步開始,來實現自我之昇華,再後來者,亦復如此。可以說,丹道科學是一種個人獨立賽。因此,丹道科學雖有五、六千年歷史,但幾乎仍停留在開始之階段,只留有一大堆前賢高真大隱對此方面研究的大量文獻而已。

正因上述之原因,現代科技逐漸佔住了主導地位,凡是才能,學識與聰慧的人才絕大多數都投入到了現代科技的研究中,並不斷推動其進步,而丹道科學,少有人問津,正因為如此,使丹道科學日益為人不識。現代科技已被人共認。凡研究現代科技者,即使終其一生亦未能攻克某一難關,但也會贏得絕大多數人的尊敬。可是,對丹道研究者,如能成功,固然能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與崇敬以至盲目神化,如:魏伯陽、張紫陽、呂純陽、張三丰、全真七子等,但也有終其一生,因條件不具備而未能成功者,此輩先賢又莫不默默無聞,不但未能得到人們給予其應有的尊敬,反而受到不斷的擊評和嘲諷。因此說,研究實證丹道,非是有超凡之見識、超凡之毅力,圓融靈活應世之才幹與不計名利得失,功過是非的大丈夫,大英雄,大豪傑而不可為。

由上諸多原因,使丹道學問塵封以久,使丹道科學之研究斷代已久。現正值國泰民安,科技昌明之時代,重整丹道科學已正當其時,也刻不容緩也。若使此學問消沒,我們愧對五、六千年來的歷代先祖,也愧對後之來者。

基於上述原因,愚等特將天元丹法,畢生所得,凡可洩露者皆露於《中國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闡真》與《丹道指南》兩書中,二書相互闡釋,相互補充,前者對於天元丹法之修煉、功法以及歷代所傳心法口訣,並附內景真機,細微火候,驗證標準等莫不真實的披露在諸同好面前。《丹道指南》乃是對前書的解讀,並設有丹道實修問答,以及女丹功法等內容,同時此書又透過縱向之比較,試圖將天元丹法之理法清晰無誤的完整再現在讀者面前,庶幾,使諸同好修行有路,驗證有據,前進有階也,縱或不能實證超凡入聖之功,但對消除疾病,修養身心,解除因生活緊張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並完滿人生,亦是綽綽有餘。祖師曰:“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此身不向眾生度,更向何處度此身。”愚願與諸君共勉!

目 錄

第一編

理 篇

第一節  道說鴻濛

性命與觀化

鴻濛一炁淺釋

先天與後天

第二節  動靜之說

第三節  天地人三者的關係

第四節  清靜總論

第五節  丹道命功與性功之異同

第六節  口訣中之口訣——元神與真意

第七節  丹道基本名稱及術語淺釋

第二編

太和玄功修煉秘旨

一、太和玄功修煉之外在身法

二、外在身法修煉之要點

三、修煉之時間安排及其它事項

四、太和靜功築基修煉法

1、損止入靜法

2、導忘入靜法

3、順其自然入靜法

4、小結

5、太和靜功修煉要旨及驗證標準

6、太和靜功之層次

7、日常生活處事入靜止念之法

五、太和玄功煉炁築基法

六、太和玄功觀光法

七、注意事項及其它

八、命功輔助築基法

1、退符之法

2、回陽止漏化欲法

3、中老年培補虧損之法

第三編

太和玄功性命雙修功程次第

一、煉心歸真初涉真景

1、正法行持

2、內景真機

3、細微火候

二、橐籥開通,炁息歸根

1、正法行持

2、細微火候

第四篇

悟道心言

一部分:初次煉己

二部分:二次煉己

三部分:煉己總論

編後語

第五編

築基概說及補充部分

第一章:築基總說

第一節:性功入手法

第二節:性命雙修法

第三節:先命後性法

第四節:服藥為主修煉為輔

第五節:男女雙修神仙栽接

第六編

鴻濛內丹工程次第四步法程概

第一章:四步法程概說

第一節:四步法程

第二節:煉精化炁概言

第三節:煉炁化神概言

第四節:煉神返虛概言

第五節:煉虛合道概言

第六節:綜述小結

第二章:兩重天地四個陰陽與先天一炁

第一節:後天地淺述

第二節:先天地淺釋

第三節:先天一炁

第四節:綜述小結

第七編

煉精化炁修煉秘旨

第一章  煉精化炁第一轉

第一節:修煉正法——心息相依

第二節:煉精化炁之切要

第三節:精炁之辨

第四節:日常精生和靜坐精生運煉心法

第二章  煉精化炁第二轉

第一節:內景真機與微細火候總述

第二節:微細火候

第三節:泥丸溫養

第四節:消陰秘訣

第五節:日常用功

第六節:內火與外火

第七節:藥之老嫩細微

第八節:河車秘旨

第三章  煉精化炁第三轉

第一節:心法正功

第二節:注意事項及其它

第四章  煉精化炁之效驗及其它

第一節:效驗

第二節:總結

第八編

煉炁化神

第一章  功修關竅及法理秘旨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關竅秘旨

第三節 真胎息秘旨

第二章  煉炁化神一轉

第一節 下田封固,真陽育胎

第二節 火候細微

第三節 內景真機

第三章  煉炁化神二轉修煉秘旨

第一節 泥丸煉性,玄珠服食

第二節 火候秘旨與內景真機

第四章  煉炁化神三轉修煉秘旨

第一節 黃庭溫養,陽神成就

第五章  煉炁化神防危慮險總論及其它注意事項

第一節 防危慮險

第二節 修煉外部之條件及其它

第三節 效驗略說

第九編

煉神還虛修煉秘旨

第一章 煉神還虛正法

第二章 內景真機與火候

第三章 真空煉形法則

第十編

煉虛合道秘旨

第一章  煉虛合道

第二章  最上一乘性命雙修法訣

第一節 功修法理

第二節 心法篇

編後語

第一編

理 篇

我鴻濛一派,直授於太上道祖,乃先天自然大道,貫通天、地、人三元丹法,為性命雙修之學,故學人學此法之前,必需明理,方不至入魔道。

第一節道說鴻濛

本門丹經雲:“時空一體,性命無二,鴻濛化氣,觀化無究,心物始成”,何謂“鴻濛”?萬物天地,宇宙未生之前,稱之為“鴻濛”。無形、無相、無動亦無靜。或曰:“混沌無極”。應之於人身心,則曰:“清淨之時”,此刻氣候氤氳陰陽流轉,皆未成形,待此“氤氳”運釀至一定“時機”,火候滿足則鴻濛化氣,恍惚杳冥之中產生一“信”,謂之先天鴻濛一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萬物出矣,性命出也,鴻濛之刻,萬物一體,人天合一。仙家丹道修煉,乃來源於我國古老偉大之天人合一思想,整個丹道修煉即是仿照宇宙產生之過程而修行,所謂鴻濛化氣,觀化無窮也。

性命與觀化

性者,吾人靈覺之觀也;命者,吾人生機之氣化。本門以觀化立門,對觀、化二字有特別之解,何謂觀?一為有識之觀,為識神用事;二為真觀,彷彿千百萬億之燈同照一室,無影無形乃至無相,一體同照,不分彼此,此觀乃鴻濛中初現,故稱之為先天真覺、元神,其體寂然不動,其用則感而邃通,又稱無中妙有,吾人之真性,不神之神。此元神雖說有層次之分,但也只不過是“用”與“通”之不同而已,其體則一也,丹道修煉之最終目的,只是將此“靈覺元神”放入陰陽造化爐中,造化烹煉至極精純之地步,最後合於天地宇宙本體之“元神”,而修成永劫不死之元神,所謂“天地壞時,這個不壞也”。何謂“化”,有兩層含義,一為氣也、意也,一為虛無、無形,所謂“一”也。丹經有云:“存神達化”之化即為虛無無我之意。觀者,我之神,為觀察者,化者,彼之神,為被察者,人類之所有文化科技思想……之發展和創生,皆來源於一覺一觀。有化,定具相應之觀,有觀定具相應之化,二者不可割裂,易曰“遂感而通”,於是“化”乃出也,化即觀,觀即化,觀化合一,始入鴻濛,能無觀,即無我,能無化,即忘氣。忘我以養虛,忘氣以養神。鴻濛內丹總訣雲“觀化一體,因果互變,生生不已,綿綿矣,細細矣,泛泛矣,觀化無窮,用之不盡,觀化合一,無觀無化,無物無我。合歸虛無,歸於先天至道——鴻濛一炁,其道乃成”。

鴻濛一炁淺釋

鴻濛一炁者,非物質,非能量,非有,非無,非心,不可以以精粗論,亦不可以以大小論,不但凡眼不能見之,即道眼亦不可見之,行者需於天人合一,物我兩忘之中“求”之。《悟真篇》雲:“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用現代語言勉強描述為,產生宇宙萬物,並維持之的一種無形“能力”。但鴻濛一炁,雖說不可見,並不是說不可知。鴻濛一炁雖說無可捉摸,但其用至大無剛,至微至柔,其“真用”一出,則露出“真象”,我們據此真象,自然知之,而產生所謂鴻濛一炁之說,故道經有云:“恍恍惚惚,其中有象,其中有情,其情甚真。”丹經有云:“玄關火發”。此即對鴻濛一炁之“真用‘的勉強語言描述,而實不可完全說明之。故本門有云:“鴻濛一氣自虛無生”此虛無者,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神氣完全合一之時,非死寂頑空、枯木頑石之“靜態”也。鴻濛一氣故又稱之先天一氣。

先天與後天

何謂先天,此有三層含義:一是指宇宙萬物產生之前為“何”?二是指父母未生我之前,其中又有層次可分,(一)為胎兒在母腹之時期,(二)指父母交合之初始,(三)指陰與陽轉變與過渡之中和點,如白天與黑夜之交界處,極動與靜之交界過渡點,生與死之中和點。故丹經雲:“物物各具一太極”,“太極有時候,有真種”,時候之意即是“真種”,有此太極之中和,萬物才能生髮,中和之中更有“真種”,否則,萬物何以創生?故本門有云:“事事有虛無一刻,時時有先天一點”,有中含有真無,無中自生妙有,道無所不在,三層之含義,實一以貫之,中和之態,即先天,人之先天更應於天地之先天,人身乃一小宇宙也。

所謂後天,指一切有形有象,有質之事物和東西以及層次境界,于丹道說來,最初後天指外呼吸,思慮之神、交感之精。到高層,人身一切內外形相之運化皆為後天,其實,修至一定層次,行者定能明白,所謂先天與後天之說法皆為相對之言,唯是有為無為之區別而已,無為者先天,有為者後天。丹經又云:“先天不得後天,無以招攝;後天不得先天,無以變化”。無後天陰陽之交和則無法“採取”先天一氣,在父精與母血交合之時刻,必入虛無,則先天一氣自歸其中,如後天父母壯者而交合又得其時,則子女亦先天充足,打個比方,嬰兒雖先天充足,但後天沒成人強大,所以抵抗力弱,力氣小,故必須補充後天營養和後天教養,而漸使其先天之能力全部顯象,如力氣增長,身高增長,智慧增加,否則,不補充營養,不吃不喝,則先天無以顯其變化待死而已,反過來,如無嬰兒之先天遺傳和先天無形生炁,則後天無所依託,故常有嬰兒早死,兒童夭折,未老先衰之事發生,此先天不足,無論如何補充後天,皆毫無用處,反促其速死。丹經有云:“若將有形成變化,細酒羔羊亦上升”。只有補充先天無形之生氣,才是根本。我中華丹道,最偉大之處就在於補充先天。

於層次來說,無緣因,無條件的自虛無中而生,曰先天,故不落因果,先天而天不敢違也。丹經雲:“不憶過去,不思未來,不擬現在,三心皆無”,無為而為,佛經有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皆對先天及如何進入先天而說之。有中生有,思憶存想而得,有為而為,落於因果,稱之為後天,故為天命所制,天生之必天殺之,有生有死,有命有運,是宿命的。

果真窮究至無上之根源,先天即後天,後天即無天。先天后天,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另,先天后天于丹道另有特別意義)。

第二節動靜之說

動分陽動與陰動,由中和趨於生長的運化稱之為陽動,有放射發散之意。由中和向衰敗及死亡,歸入於寂靜的動,稱之為陰動,有收縮之意。靜也分陽靜與陰靜,一為覺照合一之靜,一為頑空,死寂之靜。動若無靜主入其中而制之,則其動變大,成為亢陽,不可收拾,最終走向死亡。而靜若無動包之,則無以暢通和順,而其神不清明,必入昏沉,成為濁陰,大事壞矣。故丹經有云:“以鉛製汞,以息運神”。丹道修煉必須動靜相得、相宜。況絕大多數人,皆是動特多,而靜少之又少,其神紛芸變動,未能定止,日夜操勞,無而了時,一時之內,念起念滅,心隨物轉,本我已迷。故吾人之神,日為外物所奪,神去,氣亦隨處,神氣日耗,趨於死亡。而吾人身體也日日奔波,被物所使,神氣更失,必以靜來制之,故丹道入門之始,必以靜主之,明白靜之含義,靜者在於“安”,在於“無念”,在於“休息”,靜功之道,即是告訴人們最佳休息方法而掌握之,“動”用於煉氣,動者在於“和順”,在於“連續而不滯礙”,無一絲間斷,莊子雲:“神無隙,乃成純氣之守”,放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刀兵不能害。此為氣長生。又“安”之意在於自然,安於連續之動而無念,所謂一靈獨存是為真神,丹經而云:“內煉之道,全在於綿綿若存,勿忘勿助”。

本門認為:“無絕對靜止,也無絕對運動”,任何運化和動機,都必需一“靜止”的背景場所,以此暗暗隱含的無形“靜止”來允許“運化”之存在和成立,此遍一切之處的“靜止”即為大道一體同觀之“覺照”,寂然不動,無形無象,無我之“真觀”也。靜與動本一體,實不可分,由靜才能體現動機、化機、丹道之要,在於靜以得之,無靜、無以察動,無靜無以制動,丹道所有妙處之產生,都來源於一“靜”。只有“靜”才能做到順其自然,才能主宰命運,因命運本身是一種運動變化也,故修真聖典《陰符經》雲:“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故制之以至靜之道”,丹經有云:“其靜曰元神,其動曰真意”。

修煉之士,使此後天紛芸變化之各種識神歸於寂然不動之元神,使後天粗短、急促、間斷之呼吸歸於細長連續無滯之真息,使形體不再奔忙勞累,歸於靜養休息之狀態。如是神亦歸於身,氣亦歸於身,神氣形渾同一體,歸於吾未生之前的“形態”,神氣相抱,不分彼此,化為一氣,於吾之祖氣想吸相連相應,則玄牝立焉,玄關成矣。動靜合一,情性合一,性命合一。

第三節天地人三者的關係

何謂天,渾萬物而為一者曰天;分萬物而為二者曰地;合萬物而為三者曰人。天乃無形之天,地乃有實之地,人乃陰陽相間之人,人本於地而生於天,故人身亦是一小天地,人身之氣候亦同於天地氣候之規律,故《陰符經》有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天理即地理,人心即天地之心,天機應於人機,人機反於天地之機,人身之真造化,無不合符天地之自然造化,凡人不能直接察之,唯道人知之,天地之冬至,必應於人身之冬至,天地之夏至必應於人身之夏至,凡人後知之,故稱後天,道人先覺之,故曰先天。行者果能修至自然而然之天然層次,則人身內外之精氣之運化規律無不具一定之韻律而與天地氣候真訊息相契,合符一定的執行規跡和運化內景。否則,說明煉已不純,心性未清。又如,上半月,人之無形氣機趨於旺盛,此時應上弦月逐漸明朗、圓滿,在此一階段,人之性天也象中天寶月一樣,逐漸明朗、清醒,精神也振奮起來,而下弦月則反之,人之氣機和本性易入混濁和衰減,其中玄妙雖言語難說之,但修行之人自心能覺之,故丹經有云:“有人問我修行路,遙指天邊月一輪。”煉已精純,性地極其潔淨,就如天上無一絲雲,而一輪明月常懸空中,無形無相之真氣候自得之,不假絲毫作為矣,就怕人“人心不死”,而“道心難生”。又如太陽之週期變化,太陽系之黃道應於人身之黃道,天地將雨未雨,將雷未雷之氳氤氣象亦有合於人身之氤氳氣機,天地有“子”時,人身亦有“子”時,此天人之機的相應,不差毫髮,人身一“小天地”也,真能達到天人合一之極則,行者將與天地之情,天地之精神相往來,完全超乎後天凡俗之情,莊子曰:“與天和者,謂之天樂”,最後,悟通天心即人心,人心亦能改變天地,不在五行,不受陰陽支配,更能提契天地,把握陰陽。

第四節清靜總論

中華丹道雖說異常玄妙而神秘,但總括所有精深內涵,亦不過“恬淡虛無,清靜自然”這八個字而已,無甚奇異所說,行者果能把此八字理解透徹,且行之極細極微處,則還丹易於反掌,可惜大多世人不知此理,以為越奇越玄,則越為上乘法訣,誰知大道至簡至易,杏林真人云:“其口訣不過半句,驗證不過片響”,大道貴簡,忌煩。《老子》雲:“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悟者自悟,迷者自迷,丹道於迷者欲修欲繁難,對悟者,越煉越易,乃至無法無修,完全的無為。最上乘丹法,簡單圓融,以一貴之,此“一者”、清靜也。天仙口訣有云“徹始徹終,唯無念”。所謂“火候”之說,其實是針對後天而言,先天本無“火候”,“一意精純”即為火候之真口訣,又有所謂“微細火候”之說乃是針對每個人在不同之時,不同之地等,所現內景之不同設論說,從行者所生“內景”之情形而確定行者之後天中哪一方面或哪一步未煉至精純,對症下藥,以方治病,治後天之病,使之“清靜”而已。故古仙有云:“還丹容易,煉已最難”,此“已”即“恬淡虛無,清靜自然”也,行者果得清靜,則下元自無漏失而返還童體,行者果得“虛無”,自然真陽時生,天地之氣時歸身中,不結丹,而丹自結也。能恬淡自入虛無,能時入虛無,“心”自易清靜,心得清靜,自合於自然,功修完全不假入為。

第五節丹道命功與性功之異同

丹道之命功在於煉氣,屬有為之法,最後歸於無為自然,雖曰無為,實亦有作,丹經雲:“無為也有功夫在”。性功主於清靜,以養為主,所謂靜能生氣,性功首先需止念,最後忘我,無我歸入“虛無”。命功主“動”,心神、心意必參入“氣之運化”中,先以意隨氣,再以意領氣,最後意即炁,炁即意,性功基本屬於靜功之道,須行者自悟,方可全明,非師能授。命功則必需師傳,否則,恐有大患,命功有極限,真胎息者為命功之極,性功無限,丹經雲:“煉已無限”。

但是,靜中自有動機,靜到極處,心有大動,況且無靜無以察動,無以制動,命中含有我之真性,煉性之時,即是煉命。煉氣之時,行者必須一心一意,不可有遊絲雜念,故需行者靜功達到精深之地步,方可做到一心一意,所謂:“一靈獨存”,行者煉氣,行氣之時,因歷劫以來所累之各種積習使得出現種種雜精和凡氣等,如果行者性功不精純,則不易分清誰是凡精雜氣,誰是先天真氣,以至認假為真,禍及本命靈根,氣動,而心不動,方才為真功,氣行即神行,純以神行氣,而非意識行焉,此種層次,需行者修行到處,方可明白何謂“神行”。氣動之時,行者心性不安定而飛揚散亂,雜念眾生,則其氣迅速變濁,不可得也。甚或連本帶利一齊為天地所奪。又,命者,代表人的肉體方面;性者,人的精神方面,丹經雲:“神依形存”。丹道的任何修煉皆離不開肉身,性無命不存,命無性無主,只有一具殭屍而已,誰看見頑石死屍能自覺修成而得道者,但是反過來,離開肉身談修煉只一個無居遊魂,無所憑依,皆為虛妄。只修性不修命,一則修證無據,二則慾念難伏,降伏慾念沒有把握,只修命不修性,猶如盲人騎瞎馬,半夜臨深池。從人出生起,人之精神和肉體皆是相連在一起的,在某種程度上相比較而言,是先有命,後才有精神,如嬰兒初生時,是先呼吸(大哭一聲),漸次才有了意識精神,故丹道修煉,對大多數人說,命功重要,命功有限,性功無限,需先做到長生,才能功德圓滿,才能了性,生命有限,急需延我之命,才能了性完滿。如專做性功,性未煉成,命已不存,修行到頭一場空。

大道不拘於有形無形,物物皆含道性,有即無,無即有。丹道修煉就是將此玄妙無形之“道”修煉成有形“靈感”之丹。所謂“形神俱妙”也。何況,仙貴有形,故需性命雙修,而以命為重要。先做到肉身長久而不壞,方可再談“性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總之丹道命功之極則為胎息,果達真胎息之層次,則後天之命已了,以後只需入於先天中搜求和體悟即可,到此,全為性功,功修全不假人為,全為天行。

第六節口訣中之口訣——元神與真意

元神者,吾人之性體,為有中之無,無中妙有。當天地人物未分這時,混混沌沌,無任何憑跡與因緣可尋找,無觀察者,更無被觀察者,動靜俱無,陰陽未分,忽偶感而“動”,自混沌中憑空一驚一跳,而生出一“覺”,此即為先天真覺元神也,此一覺即是天地人物的真主宰。此一“靈覺元神”前無所依,後無所靠,非因緣合和而生,乃無微不透遍一切處,光光淨淨,照耀萬有之本性靈光,道書雲:“神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即此靈覺元神,故丹經又云:“吾人之性乃虛空一光”。

我們修丹之士,首要之務必先弄明白此元神真覺,要認得“真”。因此行者必先從杳杳冥冥虛極靜篤之中尋找到我未生以前太虛本體,才不會落入邊見和方所,莊子謂:“無何有之鄉”,再於“虛無”中體悟出那先天真覺元神,由此直覺再來認識那太虛之本體。實際上,也只有那先天真覺才能“團聚”那“太虛”。此個元神不生不滅,出有入無,吾人本來就有。在何時用何種方法才能體悟到?於至陰之中,恍惚之時,此刻行者無任何知覺,在混沌無覺中,忽然有了知覺,不是思議,不是模擬,不是觸物,不是觸境……。而是於杳冥衝醒而來,苟或妄為,則全體皆非,夾有絲毫暗想暗意,都非真正元神。丹經雲:“靜時固非,動時亦非,其機在靜極而動之初,其間只一息耳”。普通之人,慾念紛紛,雖時有元神出現之景,但都被後天識神矇蔽,一瞬即過,移時即非,不能知此真機。

何謂真意呢,即在此一“覺”之後,如何“保持”此一“覺”之意,禪宗有云:“何謂無念?無者,無妄念,念者,念真如”,即是一心一意持守此“覺”,念住此“覺”而無它念。覺後意動,此意與覺是一是二,有別亦有相同處。行道之人,意發之時,心中仍是無任何慾念遊思,心內無有一物,此時之意謂之真意。丹經雲:“無心忽覺為真覺,一心內守為真意”,看似有別,實是一覺而已,一意而已。真意實際就從那一覺之後,只保持純潔一心,而無二念罷了,丹經雲:“守心如一曰真人”也。就如同一個走路之人,順著一條大道一心往前,並沒有絲毫念頭要尋岔路,這就是真意,一句話順其自然,道經雲:“道法自然”,修丹全在順其自然,但非完完全全無作為的任其自然,如一放任而漫不經心,則又可能墮入頑空,無法成就變化莫測之元神,如果執於有作,則入於魔道,害人害己。故曰:“順其自然,勿忘勿助,綿綿若存”。

真意有二,丹經謂:一稱作已土,一稱作戊土,知靜之時叫已土,知動之時叫戊土。意動而氣動,神在炁先,意炁一體,不可分之,靜而有覺炁歸入神謂之已土。

行者性功必須極度精純,心中無有一點慾念,身體無有一點陰濁之氣。方可窺入並把持此元神和真意,此為不持之持,不守而守,到此地步,才能完全明白元神與真意之深刻內涵。如行者修功之時,稍有測度,摸擬之心,則得之非真,丹經雲:“不可思議也”。丹道不過以此真意為丹頭,意即炁,炁即意,神即炁,炁即神矣。

整個仙道修煉過程,無非是對此“覺意”進行反覆煉養,先在身內安爐立鼎煉養,再入於天地之爐中煉養,最後入於宇宙太虛之爐鼎煉養,再入於天地之爐中煉養,最後入於宇宙太虛之爐鼎中煉養而修成曠劫不壞之元神。

故我們修丹之士,首要之務,最緊迫之事,必先對此元神、真意認得明白,方不至步入岔路。

第七節丹道基本名稱及術語淺釋

一:道

道有兩重含義一曰後天之道,指一切在有形有相之東西和事物的執行和發展規律,《易經》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也。二曰先天大道,即老子所云:“……獨立而不改……執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強名為道”。先天大道,無形無相,不可說是有,也不可說是無,言詞極難描述。

二:一陽

即一陽初動,行者透過對身心的調節入靜,使得身中生髮出新的生炁,此剛生之陽炁,稱為一陽,其卦象“地雷復”,一陽爻生於五陰爻之下,故稱一陽來複。此一陽亦有層次可分。

三:黃芽

鴻濛一炁最初發象之時,其炁萌動,至微至細,如種子入土之後,剛剛拱出的嫩芽,雖極其微小,但是蘊含無限生機,故稱“黃芽”。此“黃芽”為先天神炁合一,天地人三家相見之後得來。故又稱刀圭、戊己土、些子。其它異名更多,如黍米,一點,一粒,丹頭,半黍,可點化全身陰質,如同點豆腐之滷水一般。

四:活子時

子時即半夜11點至1點之間,此時太陽開始從東方升起,喻之人身、應之人身,即為一陽初動之炁

從下元(北方)氤氳升起,與太陽初升之子時相同,因此,一炁之發生只要合符其理,未必就在真正時間上的子時發生,故稱為活子時。如《入藥鏡》雲:“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伍柳丹法以外腎興起之時為活子時。

五:“時至神知”

時者,活子時,神,先天真覺、真意,非後天識神,乃自然而然於虛無中忽生之“覺意”也。不是暗想和後天粗相之感覺也。所謂時至神知,在丹道中是指炁動之時,元神自知也,因為神在炁中,

炁抱神外,神炁本為一物故可時至神知,唯炁未動時,稱之為神,炁動時,稱之為炁動或意動。

六:鉛汞

一指為外丹中金石的真正藥物,二喻指人身之神氣。鉛者,人身之腎氣(炁),屬腎水,其性易沉,而使人慾念紛起,故以鉛喻之。汞者,指人之神,屬心火,其性易飛,故以汞喻之。修丹之士在於先使心腎二氣(炁),相交相合,化為一炁。

七:真鉛、真汞

真鉛者,喻指坤宮北方(指下腹)真陽之炁,乃水中之金,後天清水源所生之炁也。也有以黃芽作為真鉛之說,此說更為上乘。真汞者,真心之火,真火也,指吾人之靈覺元神,在人元金丹之中另有所指。

八:水源清濁

水者,腎水,人身中之所有生炁,又稱精,源者,產生生炁之方所,水源濁者,喻後天識神用事於中而生之炁,此炁生中有殺,又稱陰精,非單指生理上之精液也,採之回來,只能成就幻丹,最終必將漏失,水源清者,喻先天元神主事,不識不知,虛極靜篤下而生之陽炁,又稱陽精。

九:精、炁、神

精者,炁也,精、炁、神皆是指先天,由於所處階段之不同,故有精與炁之區分,實不可分,最初萌動之時,至微至細,叫做精,到騰發之後,叫做炁,或在不識不知,無形無相遍佈全身內外之氤氳炁候,叫做炁,聚於一處、一點,稱之為精,神者,氣中之主也,神即炁,有此神,才能體現此炁,三者為一,不可強分,運化階段不同而稱呼不同罷了。

十:丹田

分上、中、下三個丹田,一般單指下丹田。丹田者,顧名思議,結丹之田,養丹之土地,生丹之田地也。丹道修煉皆離不開丹田之運用,無丹田,不能成丹,不能養丹,無法對肉身進行改造,無法重創性命。上丹田在泥丸宮,即眉心入內三寸左右,虛空一穴,丹成之後,為出神之所,其異名甚多,如:太微宮、彼岸、內院、流球宮、天堂、交感宮、瑤池等。中丹田心下腎上之間入內三寸左右,虛空一穴,丹成之後,此處為養丹之所,又稱之為:中土釜、中田、黃庭、中黃、中宮、洞房、守一罈、戊己門等,下丹田,位於臍內,入裡一寸三分之下,方圓一寸二分,虛空一穴,人身之精皆從此生髮,故稱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處為結丹之所,異名甚多:“氣海、氣穴、生門、土釜、造化爐、北海、曲江”又有稱作此為黃庭、中宮的說法。

十一、刀圭

指在修煉之時,口中所產之津液,和丹田所產生之元炁,咽此液,服此炁,即為飲刀圭,因津液實為修煉之元炁化生,含有先天炁之玄妙作用,乃是真意凝合而成,不比普通人體之津液,而是極具靈性,故稱刀圭。

十二:鼎爐

鼎爐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詞,鼎為烹煉丹藥之用,爐為煉丹火力所需,後來引入內丹,在煉精化炁階段,就人身而言,以下丹田為鼎,而以心火降下為爐。針對人身而言,以煉神還虛的層次,以坤腹為爐,而以乾頂為鼎。以上專是就人身說法,因丹道修煉無論如何是離不開人身體的,但修煉者不可執於形色之死竅,此竅乃是活竅。

十三:後天呼吸與先天呼吸

後天呼吸即是指口鼻呼吸,先天呼吸指的是嬰兒在母腹中之時,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氣,這個呼吸叫做胎息,又稱先天呼吸,人下生之後,變為口鼻肺呼吸,則胎息之路已斷,丹道修煉必須使生命逆轉,重新回到嬰兒時期的胎息狀態以反奪造化,成就長生久視之道。高層次時,指與天地同其呼吸。

十四:陰蹺

陰蹺,針炙上名為會陰穴,處於前後陰之間,又稱海底,含有日月交併,陰陽和合之意,陰蹺脈即處於此,其脈在尾閭前,陰囊下,道家修煉言此處為任督二脈之總樞,煉精者,守此陰蹺,真意注入此處,精自化炁,採氣之時以此先,此脈一動,諸脈皆通。陰蹺,又稱為天根、死戶、覆命關、生死根、豐都鬼戶等。

十五:火

指心神,用心、用神、用意,皆稱“用火”,內煉之時,心神放得集中、凝定、收縮、呼吸亦隨之振作,以助火工,稱為進火或武火。文火,又稱退火、溫養、沐浴等,是指內煉之時,心神放得極輕極微,呼吸亦若有若無,如同爐中之火,封固之後,僅存溫溫一點火焰,在修煉中,是指進火之後,藥已歸爐,須以文火養之,以防傷丹,武火者在於烹煉,追攝而不使散失,文火者在於知止、知足,而以防過尤不及。

十六:止火

有二種含義,其一是指停住前面之用火,而換以後面之文火,其二是指在用火封固之後,應當停止一切用火,歸於無知無覺大靜,返入先天層次,才有出神入化之妙用。

十七:風

風,內外之呼吸也,因心神屬火,若加呼吸吹噓,則可加大火的力量,如同風箱一般,故又稱為橐籥,丹經雲:“真息為火之橐籥”。

十八:火逼金行

火,指先天真意,金,指真炁,火逼金行,即是以真意引導真炁執行,以為內丹之作用。

十九:三寶

一指外天地日、月、星三寶。在丹道修煉中,三寶是指精氣神,即生殖交感之精,口鼻呼吸之氣,念想思慮之神,此是指後天三寶,丹道修煉所用應之三寶為先天三寶,即元精、元炁、元神。後天三寶可分,故稱後天。先天三寶實不可分,故稱為先天。《心印經》雲:“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即指此先天三寶不可聽,不可聞,不可見也,因是不可分之緣故也。

- 第一編完 -

文源:修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