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個比陳小春還兇的男人,是所有孩子的噩夢

在電影《怦然心動》中,有一幕讓我很是印象深刻,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溫一遍。

女主角Julie的父母情緒失控,在女兒面前爆發了激烈的爭吵,Julie看到嘶吼、暴怒的父母,淚水跟著掉了下來,充滿著恐慌、害怕和失望。

父母從女兒眼裡看到了不安,覺察到自己的失態,給女兒造成了傷害,於是在臨睡前,分別來到女兒的房間,向她解釋他們爭吵的原因。

爸爸說了Julie叔叔的遭遇,說他很愛這個弟弟,並且他答應過自己的父母會照顧弟弟,但同時他也很愛這個家,愛Julie和她的媽媽。

而媽媽則告訴Julie,她很愛爸爸,愛他的堅強和善良,並且一再告訴Julie,他們爭吵並不是她的過錯。

爸爸媽媽的行為極大地撫慰了Julie。

這個比陳小春還兇的男人,是所有孩子的噩夢

在我看來,Julie父母的行為是所有易怒暴躁父母的最佳學習範本,作為父母,難免有失控或者情緒不好的時候,但如處理自己的憤怒,以及在事後如何向孩子解釋自己失控的原因,才不會讓孩子受到到負面情緒的傷害。

然而,大部分父母只做到了第一步,在孩子面前動不動就暴怒,斥責或吼叫,讓孩子變得戰戰兢兢,唯唯諾諾。

1、易怒,亂髮脾氣,吼叫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

就在,前幾天,《爸爸去哪兒6》在芒果TV國際版悄咪咪的播出,楊爍憑藉一己之力愣是將自己和節目上了熱搜,很多人看到他的教育方式,都說想到了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樣子,太情緒化了。

楊爍的教育方式到底有多讓人窒息呢?

我總結了以下個點:

——沒耐心

——動不動就為小事發怒

——暴怒、吼叫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楊爍是如何每一步都精準得打在“PUA式”育兒上的。

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很容易會產生高原反應的,何況是一個孩子呢,兒子走路慢了,楊爍就滿臉的暴躁和嫌棄,“路不會走是吧?”立刻指揮兒子回到出發的地方,重新再走一遍。

這個比陳小春還兇的男人,是所有孩子的噩夢

真的是迷之問號,不擔心兒子會不會有高原反應,反而讓兒子重新再走一遍,這是哪門子挫折教育呢?

這都快趕上變相虐待了。

這個比陳小春還兇的男人,是所有孩子的噩夢

在走去選到的房子的路上,楊爍依舊怒吼:“能不能快點,不能我再讓你跑到村口再走回來。”兒子沉默不語,不敢有一點脾氣。

這個比陳小春還兇的男人,是所有孩子的噩夢

因為他們選的房子是最遠的,導演建議楊爍要是小朋友等會兒不舒服,可以適當抱一下。

楊爍不管不顧,說“我不管,他自己選的,自己承擔”。

而且好幾次威脅兒子,要是走路比他慢,就要從頭再走一遍。

真的就搞不清楚,他為什麼就更走路過不去,小孩子走路慢不是正常嗎,哪有一生下就會百米賽跑的,再怎麼培養孩子也要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來啊。

這個比陳小春還兇的男人,是所有孩子的噩夢

整個過程中,兒子眼裡全是害怕,沒有一句反抗,只有默不吭聲服從,很多人都說,楊爍兒子的眼裡無光,沒有其他幾個小孩那樣明朗活潑。

而楊爍,一直雙手插褲兜,只會暴躁地命令兒子執行他的指令,還時不時怒吼一句。

這個比陳小春還兇的男人,是所有孩子的噩夢

連在上一季被小朋友公認最兇的爸爸陳小春,都對他說:“你好像太兇了吧”。

這個比陳小春還兇的男人,是所有孩子的噩夢

難怪很多網友說,楊爍喚起了自己關於父母的童年陰影,因為楊爍身上有很多父母的影子,暴躁易怒,陰晴不定,不知道什麼時候又要發脾氣,而孩子根本不敢反抗。

2、如何做到不失控,我們都缺一門情緒管理課

養育孩子確實有很難搞定的時候,尤其是在孩子3歲以下這個階段,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因為孩子的一個小行為或者小事情,就點燃爆炸。

那為什麼我們對孩子這麼生氣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大人的憤怒情緒容易被孩子的行為所點燃,其中一個原因是源於我們在童年時候的陰影:童年時經歷過的被自己父母打罵、忽視、甚至虐待,會像幽靈一樣跟隨著我們,心理學家將此現象稱為“託兒所中的幽靈”(ghosts in the nursery)。

也就是說,很多父母的暴怒和吼叫,也曾是來自於曾經父母對待自己的模式的複製,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我們才能從根上察覺自己的情緒來源。

也許有的父母會說,即使我已經剎車了,讓自己的情緒沒有爆發,但是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是不發脾氣就沒有一點效果,總不能縱容孩子的錯誤行為吧。

其實關於憤怒、發脾氣,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在生氣時採取行動,比如給孩子懲罰。

因為這個時候,顯然孩子也會生氣,所以這時你實際上在教孩子如何正確的處理發怒的情況。

以下是給大家的一些建議處理方式:

1)、在情緒爆發前,讓自己冷靜下來

停止、放下、還有深呼吸。提醒自己現在不是危急情況。找個會讓自己發笑的理由,解除心理緊張的按鈕,甚至強迫自己笑,幫助自己冷靜,或是哼一首歌。如果你一天可以找個孩子不在場的時間練習讓自己放鬆,那孩子惹你生氣時,那你就更有能力讓自己冷靜下來。如果你能夠深呼吸地更徹底,可能會發現自己憤怒背後是害怕、難過與失望。但不要強化這些讓你憤怒的情緒,只要深呼吸,這些感覺會慢慢過去。

2)、傾聽你的憤怒,而不是表現憤怒

憤怒就像其他情緒,我們有責任處理它。有建設性的方式處理怒氣是去理性分析它的原因,並且改變現狀。有時候其實是教養的問題,或許要加強孩子的常規、或許是要提早帶孩子去睡覺、或許要加強親子間的關係。有時我們甚至會發現自己生氣的原因不是孩子,而是白天工作時的老闆,或是自己的另一半,孩子只是我們宣洩怒氣的出口而已。

3)、管教前先等待

不要在盛怒之下管教孩子,你可以說:“跟你講過那麼多次了,我實在不敢相信你又打了你弟。我們等下要好好談這件事,在這之前,我期待你能好好表現。”然後,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強化孩子犯的過錯,就使用上述技巧讓自己冷靜。

4)、不要體罰

體罰讓父母暫且發洩怒氣,但對孩子有恆久的傷害。研究發現體罰會讓父母上癮,因為它能發洩怒氣,但父母應該找到其他發洩怒氣的方式,而不是傷害孩子。

5)、寫下處理怒氣的適當方法

在不生氣時,跟孩子討論生氣時那些行為是可以接受或不接受的,列下來貼在冰箱上,因此你跟你的孩子都可以看到。可以接受的方式像是:跟其他人講你的需要、唱歌聽音樂、當你想要打人時,拍手或抱住自己。

6)、選擇戰場

選擇真正值得你生氣的事情。你的孩子隨手把衣服放在地上可能會讓你抓狂,但是這不值得賭上你與孩子的關係。記得你跟你孩子間的正向關係有多深,他也就多願意聽從你的指令。

7)、尋找正向教養方式,鼓勵好行為

有很多正向教養孩子的方式,而非處罰怒氣。研究顯示,孩子因為怒氣而受處罰,會有更多行為上的問題。有很多家庭有強壯的親子關係,父母願意幫助孩子的需要(包括壞行為的需要),這些家庭的孩子情緒上很健康,也願意管理自己的行為。

最後,願我們都能做一個內心平和,喜悅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