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溝通能力弱是思維邏輯的缺失,找到原因,父母再正確引導

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

"與人交談一次,往往比多年閉門勞作更能啟發心智。"

因此足以說明溝通比埋頭苦幹或者苦學來的更重要。

但是生活中很多孩子的溝通能力都比較弱,有不少父母反應自家孩子遇到人不太會講話,喜歡躲在父母身後,比較膽小,聲音小,缺乏自信,尤其是被老師點名或者當著眾多人面時,溝通的能力更差。

孩子溝通能力弱是思維邏輯的缺失,找到原因,父母再正確引導

鄰居家的點點就是這樣一個孩子,這可急壞了她的媽媽,明明長得可可愛愛的一個小姑娘,在學校被別的同學欺負了也不知道表達。

媽媽在家問不出個所以然,直到給班主任打了電話才弄清楚。平時媽媽跟點點溝通的時候,也是經常半天弄不明白孩子的意思,因此媽媽認為點點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問題。

其實,孩子溝通能力的強和弱,與父母的引導方法有很大的關聯。所以說

"良好的溝通是父母實施一切教育方法的關鍵 。"

如果父母跟孩子溝通起來都有問題,那麼就更別談教育了,父母說的話孩子絕對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而且父母也聽不懂孩子們到底在講什麼。

孩子溝通能力弱是思維邏輯的缺失,找到原因,父母再正確引導

孩子“溝通能力弱”的表現

1)有想法但表達不出

有的孩子很多事都不會說出來,甚至更喜歡藏在心裡不願意與人交流,

即使有時候想要表達,也抽不出重點

,而且講的話沒有邏輯,一聽就覺得思維不清楚。

這樣就給人一種答非所問的印象,其實這樣的孩子比較缺愛,因此才不夠自信也不夠勇敢,上文的點點跟媽媽的溝通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2)講話容易重複、口吃、緊張等

有的孩子喜歡講話,但就是很囉嗦,經常出現重複性的詞語或者某句話,說了半天別人也不理解。

還有一部分孩子口吃,感覺腦子跟不上嘴巴的樣子,磕磕巴巴,

一句話要說三四句才能說全

,給人思維混亂的感覺。

再有一種孩子只能和父母溝通,稍微生一點的人來,就開始變得緊張,這些都是孩子“溝通能力弱”的表現。

3)講話毫無邏輯感

當孩子真正可以完成溝通的動作並自己講話的時候,才算是真的長大成人。但有的孩子雖然不會緊張,也不會口吃,可講話經常前言不搭後語。

這就是

講話沒有邏輯性,看似"會說話",其實表達能力並不強

,甚至有些成年人講話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孩子溝通能力弱是思維邏輯的缺失,找到原因,父母再正確引導

"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其專業技術,而85%則要靠他的人際關係和為人處事的能力",因此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是父母首先要做的事情。

正確培養孩子溝通能力的方式

1)耐心聆聽,讓孩子有機會說出來

要想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一定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當然這需要父母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並且要付出足夠的耐心。表達能力需要日積月累的鍛鍊,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輕易做到。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生活圈總是在變,也會經常接觸大量的陌生人,家長們要

教孩子抓住一切表達的機會,引導孩子表達

比如:鼓勵孩子主動和其他小朋友聊天,教他尋找共同話題,幫他克服與陌生人講話的恐懼感。

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經常給孩子加油打氣,並讓孩子在聊天過程中形成很好的心理暗示,慢慢的把溝通能力鍛煉出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潛意識裡總是渴望與人交流,得到群體的認可,以此獲得生存的安全感,這是人類的固有特徵。

孩子溝通能力弱是思維邏輯的缺失,找到原因,父母再正確引導

2)透過興趣話題,建立思維邏輯

孩子之所以沒有什麼話講或者不願意講話,可能就是他對話題不感興趣,這種情況可以透過尋找共同話題來改變。

家長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最容易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因此要找到孩子感興趣的點,比方說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兒童讀物,這樣既讓孩子學習了知識,又增進了親子感情,還可以幫助孩子get到溝通的良好方式。

當然在看書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嘗試

引導孩子建立思維模式,也就是講話時的邏輯程式,

有時孩子的溝通能力弱很可能是思維邏輯的缺失。

孩子溝通能力弱是思維邏輯的缺失,找到原因,父母再正確引導

比如讀了一本故事書,讓孩子講講故事的主線,故事的概要等等,這樣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語言模式,漸漸的孩子講話的思維思路就會清晰許多。

美國哈佛教育心理學家Catherin Snow凱瑟琳· 斯諾經過研究發現,6歲前會說故事的孩子,小學時學習和社交能力比較好。這是因為當孩子在說故事時,需要用到組織能力、語言詞彙能力、想象力,說故事時還需要運用到記憶力,以及加上孩子內在的道德判斷力和生活經驗,這些都是一個孩子認知能力的關鍵,將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受益匪淺

孩子溝通能力弱是思維邏輯的缺失,找到原因,父母再正確引導

3)給予肯定,讓孩子主動出擊

每個孩子在剛開始面對陌生人時,多多少少都有些膽怯,這時父母的肯定對孩子之後的溝通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想讓孩子克服恐懼感,達到可以和陌生人交流的境界,需要父母的積極指導和積極肯定,這也是給孩子的一種迴應。

因為孩子若開口和陌生人主動去說話,父母毫無反應,那孩子會漸漸的陷入自我懷疑的地步,變得不愛講話。

尤其是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了之後,家長的肯定就變得更加重要。可以利用一些小事情幫孩子去鍛鍊溝通能力。

比方說:“幫媽媽去跟鄰居阿姨帶句話,媽媽相信你會做的很棒”。並且在孩子完成任務回家之後

,給予肯定的答覆,以增強他的表達自信

孩子溝通能力弱是思維邏輯的缺失,找到原因,父母再正確引導

寫到最後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溝通能力,非常重要。會表達,只是溝通能力的其中一項,更為關鍵的是,你得會聽。世界上那麼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兒,

沒人願意跟不會說話的人費勁

所以,讓孩子擁有溝通的能力非常關鍵,這需要父母的引導和鍛鍊,也需要父母的耐心和陪伴。

我是@薔薇媽媽,兩個寶貝的媽媽,善於記錄和反思生活中的育兒經歷,分享實用的乾貨助力你科學育兒,另外配圖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刪除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