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天天不打孩子,若有所失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我的朋友說,今天不打能做到,天天不打肯定不行。熊孩子嘛,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我家裡有兩個熊孩子,我也經常有打的想法,但是因為沒有打的習慣,所以打只是停留在嘴上。打孩子在我這更像是一種“核威懾”,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

不愛動手並非我作為老父親仁心宅厚,而是從小沒有捱過打,缺乏經驗,沒有在實踐中學會如何打孩子。

如果把打孩子算成一種家暴的話,這種暴力傾向據說是是有遺傳性的。父母打兒子,兒子長大打孫子,在很多家庭是一種常見又自然的現象。

因為遺傳源自基因,也受環境影響。

我是家中老小,很小就跟著外祖父母生活,出生之後的很長時間就沒人打過我。

上學回到父母身邊,弟兄三個相差四歲,經常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

爸媽也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每次犯了錯,哥仨站一排領受教訓,家裡的掃帚被打爛了不少,但是每每輪到我這時懲罰就提前結束了。哥哥都覺得父母偏心。

確實,平時在吃喝上我會受到一些額外的照顧。因為瘦小,吃麵條吃到最後經常發現碗底臥了一個荷包蛋,也會單獨喝一些麥乳精、賴氨酸一類的補品。

但是,我現在覺得小時不捱打,也不完全是因為父母偏心,而是父母也沒有養成打我的習慣。

我回到父母身邊,沒有學會如何和父母正常相處,父母也沒有和我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突出表現就是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打我一頓。

父母對我有太多的補償心理,我媽對我更是近乎百依百順,可以滿足各種無理的要求。

上中學時,有一天氣溫驟降,我媽覺得我冷,就騎車來學校給我送衣服。我覺得被嬌生慣養,面子不好看,就拒不出教室。

我媽去世已經九年了,每年春天回到老家,在溫暖的陽光下伏身於青草萋萋的墳塋上,想著再也不會有人如此在乎我的冷暖,禁不住心中大慟。

現代教育的理念好像都不支援打小孩,認為打小孩會帶來很多嚴重的身心創傷。

不敢說這種結論不對,但是竊以為打小孩也有不同分類。

父母如果把小孩子當出氣筒,暴打一頓,肯定造成心理創傷,如果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的緣故,打一頓或許並不會傷害到孩子,反而會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深愛。父母與子女不需要相敬如賓,小杖受,大杖走,別打傷了就行。

我兒子有段時間比較叛逆,油鹽不進,我也慫恿老婆,不行就打一頓吧。

但是,老婆真拿了戒尺去打兒子的時候,我本能上還是接受不了,又急不可耐地衝進去,奪下戒尺一掰兩斷。

所以,我只是在理論上支援打孩子,還沒有認真地實踐過。

一天不打孩子無所謂,天天不打孩子若有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