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母乳多到冰箱存不下,這“福氣”給你要不要?

在奶量這個問題上,很多時候都是hand hands,load loads。

奶少羨慕奶多,更是常見現象。

但我真心奉勸各位:奶多,不是一種福氣。

你為什麼會奶多?

奶量的多少由什麼決定?

其實很簡單。乳汁的“產生”有賴於“移出”,移出越多,乳汁就會產生越多。

打個比方,我們的乳房就好像一家食堂,大腦和乳房就像是廚師。食堂的食物被吃得越乾淨,廚師才會越發拼命炒菜,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因此,如果一位媽媽除了親喂滿足孩子,還經常擠奶,奶量就會越來越多,超過孩子的需求。

不少月嫂,甚至醫務人員會這樣說:喂完孩子以後,如果乳房裡有“剩下”的奶,一定要擠乾淨,否則容易乳腺炎。

這是一個錯誤的操作。因為越擠,乳汁就會越多。越多越擠,越擠越多,越多越擠……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麼搞的盡頭往往是乳房扛不住了,不得已發動了一場乳腺炎,然後在發熱疼痛穿刺等等硝煙瀰漫中,整個世界才會安靜下來。

當然,追奶的媽媽到是可以反向操作一下,利用這個點,在親喂之餘額外擠奶,可以有效提升奶量。不過注意張弛有度,不要太貪心。

很少數情況下,如果媽媽沒有額外刺激乳房,還出現奶太多的情況,就要考慮媽媽健康出了問題。

奶多的危害在哪裡?

產奶是需要能量的,儲奶是需要空間的。

奶水過多,對媽媽來說是一種能量消耗。正常情況下,純母乳餵養一個寶寶的媽媽,每天需要額外消耗約500kcal的熱量。多產奶,自然就要多消耗熱量。

很多大奶量的媽媽產後都會瘋狂掉體重,甚至比孕前還瘦。這些短期內迅速掉秤的媽媽,往往會用“虛弱”來描述自己。這並不是一種健康的減重方式,也不能帶來減重應有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實際上,很多這樣的體重減輕伴有心理上的不舒適。很多人是驚恐的,就如同懷疑自己得了什麼病一樣驚恐。想減肥的朋友們不要動歪腦筋啊。

此外,擠奶還會佔用很多休息時間。有的媽媽一晚上漲奶好多次,不敢翻身怕壓到乳房,還要頻繁“仰臥起坐”吸奶。到天亮也沒睡上幾個小時。

是的,晚上不敢翻身,白天不敢抱娃。

因為奶水過多,乳房總是腫脹,乳房裡可供暫時安置乳汁的空間不夠,乳汁就容易“旁逸斜出”。

例如,稍微被哺乳內衣的縫線壓到、被孩子踢到、晚上不小心側睡……就容易發生乳腺炎。此外,奶水過多,容易造成輸乳管阻塞,也就是堵奶。

我見過不少冰箱堆滿母乳的媽媽,但真別羨慕她們。不少媽媽在月子裡反覆乳腺炎,嚴重的甚至發生感染性休克。你還羨慕嗎?

奶多,反而對孩子不好

我們的孩子需要攝入“後奶”才能長得好。

所謂後奶,是指一次正常的哺乳過程中,時間上靠後面出來的乳汁。這種乳汁富含脂肪,能夠給孩子提供生長髮育所需的能量。

每個媽媽產出後奶的時間不是絕對的,不必嚴格掐著表喂。一般要讓孩子吃到乳房相對軟趴趴時容易吃到後奶。

對奶量太多的媽媽而言,孩子都吃飽了,很可能乳房還在漲。就算寶寶每次只緊著一邊吃,也吃不到後奶。

吃不到後奶的孩子,體重增長可能會變慢,伴隨拉綠便、泡沫便。(插播知識點:如果體重增長好,綠便和泡沫便不必擔心哈)

此外,媽媽奶量太多,孩子更容易脹氣、哭鬧、嗆奶,甚至拒絕親喂。

有的地方會讓媽媽在哺乳前先擠掉一部分乳汁,這樣做,雖然當下這一頓也許能照顧寶寶吃到後奶。可然後呢?額外擠奶又會越擠越多,越多越擠……

治標,還要治本。

如何減奶?

正因為奶量是越擠越多,所以減奶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要擠那麼多。

具體操作就是:

1、任何時候,不漲奶就不用吸奶。

2、如果漲奶漲到不舒服了,可以適當擠出一部分,緩解一下漲奶的不適感。

如果媽媽習慣性在餵奶後使用吸奶器,可以這樣做:例如,如果估摸著現在每次漲奶能擠出60ml,就先砍掉一半左右,一次只擠出30ml。剩下的奶在乳房裡算是給乳房提個醒。這麼操作,也許過上半小時、一個小時又漲得不舒服了,還是一樣,只吸出30ml。

3、一開始吸奶肯定會很頻繁,這是表面現象。往往過上幾天媽媽就會發現漲奶次數減少了。之後可以進一步減少吸出來的量,例如每次漲奶只用手擠,稍微緩解一下脹痛的感覺就好,見好就收。

4、可以正常飲食和喝水。正常的食物和飲水對奶量沒有影響。回奶已經很辛苦了,照顧好自己。

只有這樣適當地“憋一憋”,乳房這個大食堂才能知道“菜炒多啦”,才會逐漸下調奶量。

奶會減到不夠孩子吃嗎?

減奶後,媽媽的第一個感覺可能是:哎呀,奶不漲了,心好慌,孩子會不會吃不飽?

來,判斷孩子“吃飽了”的指標是尿量和生長髮育。奶漲不漲根本不在標準答案裡。

相反,母乳餵養的最高境界就是供需平衡,也就是不喂軟趴趴,一喂嘩啦啦。換句話說,孩子不吃的時候乳房完全不漲,鬆鬆軟軟就跟沒生過孩子一樣。但孩子含上一小會兒,乳汁就滾滾而來。

怎樣,夠不夠智慧?爽不爽歪歪?

不用懷疑,只要按需餵養,把多餘的乳汁量減下來,你也可以擁有這樣高階的餵養。

參考資料: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infant-and-toddler-health/expert-answers/hyperlac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