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千萬別成為這樣的“窮媽媽”!真丟人

17塊錢,甚至10塊錢、6塊錢,就能敞開肚子吃一頓海底撈你相信嗎?

千萬別成為這樣的“窮媽媽”!真丟人

之前只是在網上看過類似的帖子,沒想到真的有人效仿,然後還跑到網上抱怨店家服務不好,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

她還帶著兩個孩子……

千萬別成為這樣的“窮媽媽”!真丟人

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到,服務員其實送了不少食材、水果,還給做了手部護理。

而這位媽媽給孩子吃的其實就是火鍋底料、調料拌米飯。

網友說:

“倆孩子攤上這麼個媽真的好慘……”

千萬別成為這樣的“窮媽媽”!真丟人

這個新聞火了以後,大家發現這種“幾塊錢吃垮XXX的帖子”超多。還有網友找到了那位媽媽的賬號,發現她條件並不差,有車有房,但也不是第一次帶著孩子這麼幹了,言語之間透露著一種

“只要出門不撿錢就是賠本”

的價值觀……

如果是真的吃不起,27塊錢完全可以在家給孩子做一桌子家常菜,何必噁心完別人又噁心自己呢?

千萬別成為這樣的“窮媽媽”!真丟人

不管這些人真的是為了薅羊毛,還是為了營銷都無關緊要,只是能不能別帶上孩子?這種行為真的連窮養都算不上,而是在給孩子灌輸扭曲的金錢觀。

錢在一個家庭中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對錢形成正確的認知,長大以後又會變成什麼樣?

01

你正在給孩子灌輸哪種金錢觀?

金錢觀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

孩子的金錢觀在七歲左右形成。

3~7歲是孩子金錢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們會從父母的行為中觀察學習,然後形成對金錢的理解。

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內心又是極其匱乏的,越小的孩子越依賴父母,渴望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付出。

所以父母如何看待錢、如何為子女花錢,非常關鍵。

心理諮詢專家武志紅在談起原生家庭對孩子金錢觀的影響時,他把家長大致分成4個層次。

第一層:心甘情願且豐盛

很多人曲解了富養的意思,富養並不是滿足一切物質需求。

而是指這個層次的家長能夠用心甘情願的愛和照料幫助孩子戰勝內心的匱乏感,讓孩子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

第二層:心甘情願但匱乏

處在這一個層次的家長雖然能做到無私的付出,但是受限於物質條件,或者總是有意無意地提醒孩子自己多麼不容易,生硬地告訴孩子要懂得感恩、珍惜。

這會讓孩子在索取時產生內疚感、罪惡感,孩子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壓抑慾望。

而另外的兩個層次家長更容易把孩子逼向極端,一種是

豐盛但不情願

,另一種則是

匱乏且不情願

就像是捏橡皮泥,這兩種家長總是苛刻地對待孩子,也會在無形中扭曲了孩子對金錢的認知,扭曲了孩子自然生長的性格。

抖音博主@墨墨千金 對19個月女兒做了一個測試,很多媽媽看完都被暖得淚流滿面。

這位博主給女兒放好零食,告訴她“媽媽要去喂小寶吃飯,一會兒等媽媽回來一起吃”。

女兒等了一分鐘見媽媽還不回來,扯著小奶音提醒媽媽趕緊回來喲。

千萬別成為這樣的“窮媽媽”!真丟人

見媽媽還不回來,拿起山楂棒放到嘴裡,想起媽媽的話又放下了。

終於等到媽媽回來,開心到飛起。

千萬別成為這樣的“窮媽媽”!真丟人

但是聽媽媽說想吃唯一的一個山楂棒,試圖掰成兩半,發現自己掰不開乾脆主動讓給媽媽。

然後作者的一番話更是講到了媽媽們的心坎兒裡:

千萬別成為這樣的“窮媽媽”!真丟人

“一個從未被滿足過的人,很難有能力自控。”

而內心富足的人,就像這個只有19個月大的小女孩,她在面對誘惑時有自制力,還會判斷、思考。

因為把零食換成別的什麼,也是一樣的道理,

內心匱乏的孩子容易在關鍵時刻做出錯誤的選擇

02

匱乏的金錢觀容易養出

敏感、懦弱的男孩兒

和沒有安全感的女孩兒

金錢觀對人的影響是刻骨的,我們甚至可以從一個成年人的花錢方式判斷出他父母的消費習慣。

那些在匱乏的金錢觀影響下長大的孩子,到底會變成什麼樣?

也許不會犯大錯,卻可能在細節上處處犯錯。

前幾天週末,同事家的閨女去相親,晚上回家以後男生就在微信上多次暗示閨女吃飯花了158塊。同事家的閨女就很直接地講:如果覺得貴,下次可以吃點別的,或者讓她來付錢都可以。但是男生聽完不高興了,覺得閨女在瞧不起他……

其實這個男孩兒家裡條件不錯,一家三口都在事業單位工作,但閨女說兩個人聊天男孩兒總是在提起他爸媽如何如何節儉、媽媽如何賢惠,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我想他相親很多次都以失敗收尾也是這個原因,因為匱乏的金錢觀而變得

敏感、懦弱

,不敢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

與之相對的,在匱乏的金錢觀影響下長大的女孩兒,

更容易沒有安全感

關於安全感的缺失,我相信很多女性讀者都深有體會。

知乎上有個問題:

“不缺錢,但是把錢看得很重怎麼辦?”

一位匿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說自己也是這樣視錢如命,現在工作了有了很多存款,但是從來不捨得給自己花錢……背後的原因就是她的媽媽給她留下了很多關於錢的陰影。

比如小時候媽媽特別摳門,她跟媽媽要零花錢媽媽總是極其嚴厲,即便現在條件好了她也不捨得花。

比如讀大學,周圍同等家庭水平的姑娘們都是1000~2000,媽媽每個月卻只給她800塊生活費,根本不夠花。而且媽媽經常忘記打錢,每次開口要生活費,媽媽都會質問她:“怎麼又要錢了!”

問媽媽要錢的那種辛酸一直徘徊在心裡,讓她跟自己較勁,一定要存很多很多錢,用不完的錢……

千萬別成為這樣的“窮媽媽”!真丟人

這讓我想起看過的一本書,裡面總結了一條又一條常見的性格缺陷,就來自於自小形成的匱乏的金錢觀,比如:

死要面子活受罪、只在乎蠅頭小利、總是在給自己找藉口、膽小怕事沒自信、不會拒絕別人更容易妥協、相信讀書無用、害怕決策畏畏縮縮、沒有安全感……

03

家長應該如何為孩子正確示範?

其實指導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除了正確“富養”,還要讓他們切身地去感受“錢”,例如我經常做的:

1、帶孩子去菜市場購物,讓孩子明白五塊錢可以買多少菜?

2、帶孩子去工作單位或者在家裡陪我一起工作,甚至讓孩子體驗大人的工作,讓他們知道辛苦工作一天可以換多少錢?

3、鼓勵孩子自己支配錢,幫助孩子制定花錢計劃。

4、每當家裡添置物品,讓孩子一起參與進來發表意見。

……

很多時候,類似這種生活化的教育要比強行灌輸有用得多。

現在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越發覺得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我們的複製品,我們如何示範,孩子就如何演練。

錢是把雙刃劍,教會孩子如何對待錢其實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因為人不怕窮,最怕的是一輩子受困於心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