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青少年自傷:不少孩子正在用你沒有察覺的方式傷害自己!

一位學校老師的提問:

“我是中學的一位心理健康老師,最近在我們學校七八年級的好幾個班級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一部分孩子用小刀劃自己的手腕,問原因,有的說是好玩,有的說是看到別人這麼做,自己也跟著這麼做,沒有多想。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自傷已經成為了現在青少年的一種流行了嗎?”

青少年自傷:不少孩子正在用你沒有察覺的方式傷害自己!

科科相信,不只是老師,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困惑。

對於孩子的自傷行為,家長除了心疼,更多的是不解:“拿刀劃自己的手,不疼嗎?”“有什麼過不去的事情,要這麼折磨自己?”“不知道家長會擔心難過嗎?怎麼這麼不懂事呢?”

今天

藉助這個問題

我們就來詳細談談青少年自傷的問題

青少年自傷:不少孩子正在用你沒有察覺的方式傷害自己!

常見誤區

青少年自傷:不少孩子正在用你沒有察覺的方式傷害自己!

01

自傷的孩子,沒有自殺風險?

很多人會以為自傷的孩子只是做做樣子,肯定沒有勇氣自殺。

這一說法太過絕對。

就像我們說爬到樓頂上威脅要跳樓的人一定不會跳一樣,都是過於武斷的下結論。

面對自傷的孩子

首先要排除的就是自殺的風險和機率

青少年自傷:不少孩子正在用你沒有察覺的方式傷害自己!

如果有自殺的想法或者舉動

就需要特別留意

必要的時候去醫院住院治療

02

自傷的孩子就是為了吸引關注?

“她傷害自己就是為了讓我們難受,看到我們難過了,她就開心了。”這是一個家長的原話。

“他就是做給我們看的,就是故意的,我們不理他就好了。”

青少年自傷:不少孩子正在用你沒有察覺的方式傷害自己!

很多孩子劃傷自己隱藏得非常好,父母甚至幾個月都不知道;也有輕輕劃傷自己,轉頭便去告訴父母的孩子。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唯一紓解情緒的方式,沒有這樣的方式,他們會感覺自己隨時處在崩潰的邊緣。

自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能武斷地一概而論。

自傷原因

青少年自傷:不少孩子正在用你沒有察覺的方式傷害自己!

03

為什麼孩子會自傷?

其實造成孩子自傷的原因很複雜,下面是華西醫院根據臨床經驗結合相關研究總結一些可能因素。

個體因素

人格特徵

:具有抑鬱、自卑、攻擊、衝動等性格特徵的青少年更易發生自傷。

精神疾病

: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及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患者可能會發生自傷行為。

家庭因素

家庭環境

:家庭成員之間如果缺乏關心和凝聚力、缺少相互支援和幫助,甚至矛盾重重,導致孩子難以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容易壓抑情緒,遇到困難後不能及時獲得支援。

成長經歷

:家長過度保護、過度控制,孩子長期被忽視、遭受暴力/虐待等,導致孩子不能合理調節自己的情緒,無法應對困難時,就會採取極端的方式來處理。

學校因素

同伴

:同伴關係對青少年的認知、情緒、人格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同伴之間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年齡段,而且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容易相互模仿,如與同伴關係不好,或者同伴中有自傷行為的,青少年自傷的風險會增加。

學業

:學習壓力過大、成績不理想、老師的責罰、父母的過高期望和對未來的迷茫等都可能誘發青少年的自我傷害行為。

社會因素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青少年透過網路、書籍等渠道容易獲取和傳播自傷行為,在一些錯誤的引導下,沒有辦法客觀認識到自傷行為的危害。

04

反覆自傷,可能還有以下因素

心理層面的因素

為了緩解不良情緒

為了表達自我憤怒

為了應對情感麻木

為了引起他人關注

為了抵抗自殺衝動

為了尋求興奮刺激

生理層面的因素

持續存在的自傷行為還可能與個體的大腦活動特點相關,甚至改變人的大腦功能,如啟用大腦的神經獎賞迴路、抑制前額葉區功能;導致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的平衡失調;改變個體的疼痛知覺,升高疼痛閾值和耐受性等。最終從生理層面演變成一種失控的成癮行為。

自傷行為的強化

無論自傷行為的目的是希望緩解負面情緒還是獲得他人的關注,一旦這種行為每次出現都可以獲得預期的結果,那麼自傷行為就會被反覆強化,持續保留下來。

就像老話說的,奶娃兒一哭就有糖,那下次想吃糖的時候他就曉得哭。

青少年自傷:不少孩子正在用你沒有察覺的方式傷害自己!

應對方式

青少年自傷:不少孩子正在用你沒有察覺的方式傷害自己!

家長

不少家長髮現孩子有自傷行為時憤怒並驚訝,管孩子與孩子溝通需要講究方式方法。

及時發現並制止自傷行為

父母應儘早發現孩子的自傷行為並予以堅決制止,避免行為的強化。

學習接納,提高養育技巧

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各種狀況,提高親子溝通技巧,給孩子提供積極的心理支援,引導、提高孩子的情緒表達和管理能力。

處理好父母自身的情緒

父母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自己在事業、生活、人際交往中的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瞭解心理健康知識,科學應對

家長可以主動了解一些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科普知識,及時與老師溝通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要諱疾忌醫!

學校

接納關心學生,個體化幫助

學校應該關心、接納有自傷行為的學生,積極與家長溝通。

建立預防與預警機制

學校應糾正校園排斥、孤立及欺凌行為,建立自傷行為的預警機制,提高學生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

社會

社會應該糾正大眾對於自傷行為的錯誤認知和不良態度,並向青少年提供正確的處理方式和求助途徑,給予有自傷行為的兒童青少年更多的理解、重視和引導,避免歧視和汙名化。

孩子可嘗試這些方法

1、嘗試理解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解讀及理解自己的痛苦,想一想為什麼會做出自傷的行為,梳理可能付出的代價、考慮後果。

試試換一種更加積極的思考方式,逐漸調整不合理的認知,強化正面情緒和積極的調節技巧。

2、嘗試接受現狀,不評價、不指責

比如遇到堵車不抱怨;調動味覺自我撫慰:吃美食;調動視覺自我撫慰:欣賞美景,看看喜歡的人的照片;調動聽覺自我撫慰:聽舒緩的音樂、有趣的節目。

3、尋找安全的替代行為來紓解情緒

很多時候可以嘗試以健康的、無害的行為來替代自傷。比如,當想要自傷的時候,用手握住冰塊,用力擠壓,讓徹骨的寒意麻痺並分散你的注意力,或者用紅色記號筆在身上狠狠地畫下去,來替代刀割。

4、學會轉向快樂的活動

快樂的活動可能不會馬上消除痛苦,但可以起到舒緩的作用。

5、學會轉移注意力

用學習和雜事(比如做家務、數數)等來轉移注意力。

6、及時求助

如果自己發生了自傷行為,不要任其發展,應及時向父母、朋友、老師、醫生等求助。

他們是第一次為人父母

你們也是第一次當孩子

第一次成長

誰的成長不是跌跌撞撞、歷經波折

再一起扶持著,繼續向前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