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 聽郭醫生說

我年紀很輕

不用向誰告別

有點感傷

我讓自己靜靜地坐了一會兒

然後我出發

背上黃挎包

裝有一本本薄薄的詩集

書名是一個僻靜的小站名

小站到了

一盞燈淡得親切

大家在熟睡

這樣

我是唯一的人

擁有這聲車鳴

它在深山散開

喚醒一兩位敏感的山民

得到隱約的回聲

不用問

我們已相識

對話中成為真摯的朋友

向你們訴願

是自自然然的事

我要到草原去

去曬黑自己

曬黑日記藍色的封皮

去吧,朋友

那片美麗的牧場屬於你

朋友,去吧

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 聽郭醫生說

+ + + +

+ + + +

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 聽郭醫生說

偶然的機會,讀到海子寫於大學時代的一首詩《畢業歌》,出現在他自己油印的第一本詩集《小站》裡。大學即將畢業,一位滿懷憧憬,準備走出象牙塔,直麵人生,開闢詩歌新天地的少年心情活躍於字裡行間,那年他才19歲。這本詩集的多數作品並沒有被目前世間常見的《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海子作品集所收錄,可以說只有真正熱愛海子的人才有機會觸碰得到。

+ + + +

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 聽郭醫生說

海子的詩就像一個永恆的磁場,有著一種天然的魔力,吸引著熱愛它的人去探尋,而每一次都會讓人有新的發現,並以此向發現者注入新的能量,讓他的心靈滋潤和豐滿。正如詩中描寫的那樣,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學情懷裡,最常見的是純潔真摯的友誼和對幸福人生的嚮往。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學子們將聽從命運的召喚,手握一紙分配證明書,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今年時逢我大學畢業30週年,這首詩讓當年的赤子之情又重新浮現在眼前。

+ + + +

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 聽郭醫生說

海子在短短25年的生命裡,留下了300萬字的詩稿,天才的巨大能量在極短時間內迸發,點亮了一代人內心深處的黑暗。流星般短暫的生命讓後人惋惜,但他能生活在那個充滿詩意,無比純粹的年代,卻又是幸運的。海子去世後,他的詩集由好友駱一禾、西川編輯出版,這就是當年北大詩壇的三劍客。駱一禾曾對西川說過:海子死了以後,我的朋友只剩下十個了。在那個物質相對貧乏的年代,除了打球、跑步等日常的鍛鍊以外,和朋友在一起的聊天被視為是一種非常高階的享受。當然,能夠成為這種聊天筵席上賓客的人,一定是為數不多的真正的朋友。

+ + + +

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 聽郭醫生說

也只有成為一個純粹的人,才可能寫就如此壯美,扣人心扉的詩篇。30多年過去了,我們仍被海子的詩浸淫著、感動著,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來自於海子詩中那股純粹的生命力,他那麼年輕,那麼天才,尚未沾染世俗的氣息,伸手即得來,摘取了那個無數詩人夢寐以求的聖盃,並盛以自己的血來獻祭,終獲永恆。

+ + + +

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 聽郭醫生說

時光流逝,曾經少年的我們仍終日流連於塵世間,早已不復往日的純真,絕大多數人已向命運低頭,變得庸庸碌碌,甚至面目可憎。日常的觥籌交錯多是被逼無奈,戴著面具相互迎合,人與人的交往極少真情流露,把朋友之間的聊天當作一種享受更是何從談起。想來這正是海子的詩長盛不衰的原因所在。讀他的詩,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精神寄託,希冀它可以幫我們滌盪心靈,找回久別的那份內心的溫柔。

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 聽郭醫生說

+ + + +

本週六為你選擇的是曾被電影《畢業生》用作插曲的《斯卡布羅集市》,一首古老的英國民謠,歌中所唱到的歐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四種植物在中世紀的歐洲分別代表了善良、力量、溫柔和勇氣。

歌聲中你是否回想起了自己的畢業季?那個充滿叛逆和激情,憧憬未來,渴望正義,厭惡虛偽,追求幸福,肆意揮灑青春的年代。但願我們都能保持住那份純真和美德,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迷失方向。

歌曲分別由原創保羅·西蒙和加芬克兒樂隊、莎拉·布萊曼演繹,不同的風格卻都堪稱該曲的經典。

眼裡一片海,我卻不肯藍 | 聽郭醫生說

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還請關注:

新浪微博:SMG子龍|喜馬拉雅FM:聽一首歌

【文稿原創:郭醫生】

【封面圖、文帖插畫: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