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麼小的孩子,能聽懂嗎?——當然!越早說越早懂

1

小宋7個月的時候,有一次我用揹帶揹著他出去辦事,在小區門口等車的時候他對旁邊的路牌產生了興趣,於是我順勢跟他說,這是指示牌,左邊是腳踏車走的,右邊是行人走的,像媽媽和寶寶,我們就是行人,我們要走右邊的路。

這麼小的孩子,能聽懂嗎?——當然!越早說越早懂

這時一個看起來比我稍大些的女性經過,很詫異地問我:這麼小的孩子,你跟他說這些,他能懂嗎?

2

前幾天公公在拖地,15個月的小宋走來走去,想玩拖把和拖把桶,會旋轉的拖把桶一直很吸引他。爺爺解釋道,要拖完地再給他玩。奶奶順口說了一句,跟他說這麼多,能聽懂似的。

那麼問題來了,

跟小嬰兒說話,他們能聽懂嗎?

這麼小的孩子,能聽懂嗎?——當然!越早說越早懂

要說小嬰兒能聽懂,我自己也不信。剛出生的寶寶,必然是聽不懂的。

但是

聽不懂不代表我們不要說,而且一定要說

,原因有三:

1⃣️ 你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能懂,往往意識到的時候已經遲了。

2⃣️ 越早跟他說,他就越早懂。相信我,如果你堅持做“話癆”,很快他就會很“懂事”。

3⃣️ 如果你做什麼事從不跟孩子說,養成了不考慮孩子心理的習慣,等孩子大了,往往就做不到或者很難了。

所以結論也很簡單了:

既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能聽懂,而且越早講孩子越早懂,那麼

為什麼不從出生開始就這麼做呢?

和孩子親密的說話,不也是很好的親子活動嗎?

這麼小的孩子,能聽懂嗎?——當然!越早說越早懂

接下來我們再稍微深入地探討一下和孩子說話的意義。我認為還有重要的有兩個層面:

一是語言輸入,二是培養尊重、平等的意識。

語言促進智力發育

小宋的語言能力發展得很好,用我媽的話來說,“什麼都會說”,指的是他基本能重複出我們說的每個東西(往往是最後一個字或兩個字),而且大多說得很清楚。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

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要拿東西會指著說“拿”,要看什麼就說“看看”,要喝湯就喊“湯湯”,問他有沒有便便,有就說“有”,沒有就說“沒有”,前幾天感冒想給他吸鼻涕,他哭著說“不要”。

幾個月前,他用鴨嘴杯喝水,但角度不對就喝不到,他有點急了,我就說要不要媽媽幫你,從此他學會了“幫幫”。

需要幫忙拿東西,需要爬到高處但自己做不到,上下臺階沒有扶手,但凡需要幫忙,他就會說,並向我們伸出手。

這麼小的孩子,能聽懂嗎?——當然!越早說越早懂

事實上,“幫幫”可能是他每天說得最多的詞了。但現在很多情況下,我會鼓勵他先自己嘗試,同時用語言解釋他的需求。

語言能幫助孩子積累知識。

日常口語中摻雜很多生活、科學知識,別人說的話能聽懂的越多、反應越快的孩子,大腦受到的刺激就越豐富,思維能力提高得就越快,知識的積累就越多。

——《0-6歲,A+育兒法》p40

語言能力絕不僅僅只是說話,語言能力越好,在聽故事、聽知識、聽課的時候,能理解得就越多。

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才可能激發思考,引起好奇,發散思維,也就是說,語言能促進智力發育。

相反,如果聽不懂故事,也就很難對其產生興趣。久而久之,對知識、對世界的好奇心也就喪失了。

簡單粗暴的一言以蔽之:

“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尊重孩子、認真平等

跟孩子解釋他目光停留在的一切東西上,在日常一切護理上都提前告知,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尊重你,我們之間是平等的。

潛移默化之下,孩子必然也會學到尊重和平等,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知道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尤其是在和孩子相關的活動上。試想一個成年人,你給他穿衣、換鞋、洗臉等日常護理活動,不打招呼直接上手,人家會怎麼想?

這麼小的孩子,能聽懂嗎?——當然!越早說越早懂

前些天育兒群裡分享我給娃理髮的經歷,朋友總結道:育兒原則真的很簡單,一句話總結,

把孩子當人看。

“把孩子當人看”這句話我一直很想跟長輩說,為什麼沒說,因為認知水平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就不同。

長輩聽了肯定會莫名其妙吧,當然是當人看。

仔細想想,把這句話補充一下:

把孩子當成有自主意識、有自己想法的人看。

這麼說長輩能理解嗎?

不要想孩子懂不懂,什麼時候能懂,一開始就這麼認為、這麼做,就行了,這樣最簡單,最有效,也最好。

END

身材焦慮?育兒焦慮?

統統滾蛋吧!

快樂健身,快樂養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