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育兒•音訊:6歲孩子每天在店裡幫媽媽做事:好的教育就是要捨得「用」孩子┃ 半生微涼

作者┃半生微涼  朗讀┃小莫  編輯┃丄學號

前段時間,廣州一段6歲小男孩幫媽媽打包賣滷菜的視屏火了。

孩子因為太餓,在打包的間隙先吃幾口涼麵墊墊肚子,看到有顧客來了,趕緊把面放到一邊,給顧客打包,扣蓋,裝袋,放上筷子,遞給顧客,動作嫻熟麻利。

育兒•音訊:6歲孩子每天在店裡幫媽媽做事:好的教育就是要捨得「用」孩子┃ 半生微涼

由於天氣熱加上持續地勞動,小男孩的短髮都被汗水打溼了,一戳一戳的貼在頭皮上,但是他毫不在意,看到媽媽額頭上流著汗珠,小男孩踮起腳尖幫媽媽擦汗,貼心的樣子有超出同齡人的成熟。

孩子媽媽說:“孩子還在上幼兒園,每天放學後做完作業,就會主動過來幫忙打包。”

育兒•音訊:6歲孩子每天在店裡幫媽媽做事:好的教育就是要捨得「用」孩子┃ 半生微涼

忙完生意後,孩子還會幫助媽媽一起搞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作為一個單親媽媽雖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孩子如此懂事體貼,即使再辛苦心裡也是甜的。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給與什麼的教育決定這張白紙的內容,孩子是家庭成員的一份子,理應在能力範圍內,做力所能及的事,捨得“用”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心理學家塞德茲說:“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幼兒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每個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都不一樣,事事以孩子為主的家庭,往往養出白眼狼,從小懂得鍛鍊孩子「動手」能力的家庭,養出的孩子反而勤勞穩重,體貼父母。

好的教育方式

從培養孩子愛勞動開始

一項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進行體力勞動或者體育鍛煉的時候,大腦中的氧氣含量最充分,含氧量越高,大腦越清醒。

培養孩子勞動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它與孩子上各種培訓班一樣重要,愛勞動的孩子,反而更樂觀,做事效率更高。

育兒•音訊:6歲孩子每天在店裡幫媽媽做事:好的教育就是要捨得「用」孩子┃ 半生微涼

近日,一則3歲萌娃採茶的視屏走紅網路,引來很多網友的羨慕。

3歲的孩子,大多數還窩在爸媽懷裡撒嬌,穿衣吃飯還要需要幫助,而這個小女孩居然可以幫助家人幹活了,這能不讓大家羨慕嗎。

小女孩腰間挎著一個採茶簍,頭上帶著小帽子,個子才比茶樹高一點點,但是表情嚴肅認真,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孩子因為長年和家人在茶地裡,面板沒有一般孩子那麼白嫩,小臉蛋粘有泥土,配上孩子熟練的採茶動作,卻顯得特別憨萌。

孩子媽媽說:孩子從會走路開始,就經常和家人在茶地玩,孩子剛開始採茶時,大多是在搗亂,老葉新葉全都揪下來,時間久了就慢慢學會了。

每次採茶回家後,孩子還會讓媽媽稱一下茶葉的重量,檢測一天的勞動成果。孩子雖然還小,但是每天也能採2斤茶葉。

育兒•音訊:6歲孩子每天在店裡幫媽媽做事:好的教育就是要捨得「用」孩子┃ 半生微涼

孩子年幼時,對各種事情充滿好奇,總想動手倒騰一番,作為父母不要嫌棄孩子搗亂,而是應該好好引導,給孩子一個從不會到學會再到熟練的過程。

斯坦福大學教授朱莉曾說:那些在職場成功的人,都有一種「捲起袖子踏實肯幹」的思維。

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關鍵時期,家長教孩子再多,不如讓孩子實踐來得更有效果,勞動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實操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實現自我存在的價值。

養廢孩子,

最扎心的方法

就是讓他

「閒」下來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孩子十幾歲了連最基本的家務勞動都不會,更別提會幫助父母分擔其他的工作。這裡面有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也有孩子自身的原因。

育兒•音訊:6歲孩子每天在店裡幫媽媽做事:好的教育就是要捨得「用」孩子┃ 半生微涼

魏永康事件曾經轟動一時,一個讀書的天才,卻是生活裡的「低能兒」,這讓他成為教育裡的反面教材。

魏永康2歲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小學只讀了二年級和六年級,4歲時,他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年僅8歲就進入了縣重點中學讀書。

13歲時,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大學畢業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

他母親為了不耽誤他學習,在他讀高中的時,還親自給他餵飯,除了讀書,不讓他做任何無關的事情。到北京深造後,他執意不讓媽媽陪讀,就出現了一系列生活問題,導致他跟不上學習,最後被勸退。

他母親重視教育的觀念是正確的,錯的是把讀書當成孩子人生裡唯一的目標,剝奪了他對生活技能的學習,把孩子培養成了了一個讀書的

工具人

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只有幾歲的小男孩,站在一口大鍋前,熟練的洗著大鍋裡的髒碗,旁邊放著一堆已經洗乾淨的碗,整整齊齊的疊在一起。

從小男孩熟練的動作來看,孩子洗碗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也沒有大人在旁邊指導,可見家長是充分的信任孩子可以做好這件事情的。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朱棣文,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很難想象那些只會唸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如果一個孩子連基本生活技能都不會,很難讓人相信以後會有大作為。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方法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入手,慢慢地培養孩子動手能力,這是對孩子以後的人生負責,也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勤勞的好品質。

育兒•音訊:6歲孩子每天在店裡幫媽媽做事:好的教育就是要捨得「用」孩子┃ 半生微涼

如何讓孩子喜歡被

「用」

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一個只知道紙上談兵的人,即使說的再好,終究無法取信於人,作為家長,不要一味的把孩子送去培訓機構,讓孩子所有時間的都被學習佔據,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同樣重要。

01

抓住孩子愛「動手」的關鍵期

其實我們都知道,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自己實際操作來的實在,在鍛鍊孩子動手能力上也是一樣,抓住孩子愛動手的關鍵期,放手讓孩子自己操作更重要。

我大女兒還只有9個月的時候,我就有意識的鍛鍊她自己吃飯,家裡吃飯的時候,也會給她盛一點飯,放上一個小勺子,雖然她不會用,每次弄得到處是飯粒,但是到她11個月的時候,就學會自己拿勺子吃飯了。

俗話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家長懂得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既減少了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思想,也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給大人騰出時間做其他的事。

02

陪孩子一起「動手」

讓孩子在勞動中感受樂趣

歌德說: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就如前面那個自願幫助媽媽打包的小男孩一樣,或許在他心裡,能和媽媽一起勞動,能幫媽媽分擔工作,便是他開心又滿足的事。

有時候勞動並不是一件持續快樂的事,尤其是孩子學會了後,就失去做下去的耐心,這個時候,需要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完成,可以在做事的同時,給孩子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增加勞動的趣味性。

03

家長有耐心,孩子才會有信心

孩子不是天生的懶惰者,在孩子想動手勞動時,家長總以孩子做不好,或者不安全為由阻止孩子實踐,等孩子大了,失去興趣後,又怪孩子整日好吃懶做。

我姐姐的孩子就是很好的案列,小時候事事想動手操作一番,做家務也很積極,可是她爸爸嫌孩子還小,也做不好,不讓她做,而現在又嫌棄女兒不做家務。

有人說:成功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剛開始鍛鍊孩子勞動的時候,急於求成,反而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一個慢慢學習的過程。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輩的事業,也許不是每個父母都深諳教育之道,但是從身邊的小事抓起,積極延續中國幾千年的勞動教育終究不是錯的。

作者:半生微涼,人生經歷很多坎坷,始終不屈服。愛看書,愛分享,每一天都在積極進取,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優秀。

讚賞歸作者所有

朗讀者┃小莫

小莫,初中老師,文字是有靈的生命,用心體悟文字的魂,用朗讀契合文字的本心,用聲音傳遞文字中的愛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