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科學實驗:剛出生的寶寶啥也聽不懂,為啥還要進行語言輸入

【導語】:有位媽媽說,和一個聽不懂的娃娃,說個不停,感覺傻傻的。剛出生的寶寶,啥也聽不懂,有必要開始進行語言啟蒙嗎?

科學實驗:剛出生的寶寶啥也聽不懂,為啥還要進行語言輸入

一個關於新生兒的實驗

心理學家對出生僅三天的新生兒做了一個實驗:主要是測試新生兒的聽覺偏愛。讓新生兒的母親朗讀一個兒童故事,並用錄音機將其聲音錄下來,作為聲音刺激材料。進行測試時,新生兒與母親接觸的時間總共才12小時。

測試方法是:如果嬰兒按一定的頻率吃奶,他們就能聽到自己母親朗讀故事的聲音;反之,如果嬰兒偏離了這個頻率,他們將聽到另一個女人朗讀的聲音。

測驗結果表明:85%的新生兒都強烈地表現出對母親聲音的偏愛,只有聽到母親的聲音時,才能保持安逸和溫和。

實驗啟發:

新生兒雖然聽不懂父母說話,但已經算是進入了前語言階段(0-12月)。雖然聽不懂,但寶寶已經開始了語言學習的基礎準備。

其實在母體(胎兒時期5-8個月)就已經有了初步的聽覺反饋和聽覺記憶能力。能夠感受噪音,語音,能夠被聲音安撫和驚嚇。尤其是對母親聲音有著蜜汁偏愛。

科學實驗:剛出生的寶寶啥也聽不懂,為啥還要進行語言輸入

出生後寶寶的語言能力

在出生後0-1個月,嬰兒能夠憑藉聲音進行感知、定位。

2-6個月時,開始對語言聲音給予充分的迴應,並表現出很強烈的語音模仿動機

6-8個月時,能夠分辨語音、語調、節奏、語氣等特徵,並開始大量地模仿父母發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寶寶能夠分辨出自己語音模仿的質量,亦能夠對錯誤語音進行自我修正,這個能力很重要。

11-12月左右,大部分寶寶都能夠發出有意義的語言,開始對語言符號進行轉化記憶,開始進入語言學習的高速模式。

所以在出生後,儘管寶寶聽不懂媽媽說話,但作為寶寶的第一撫養人,父母一定要充分地給予寶寶足夠的語言刺激。這對寶寶的益處非常大。

科學實驗:剛出生的寶寶啥也聽不懂,為啥還要進行語言輸入

剛出生的寶寶需要更多語言資訊

與成年人與寶寶的正常說話相比,嬰兒會更多地注意大人們的牙牙學語,並對之更加熱情。調皮誇張、高亢的音調,都會吸引小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更感興趣。

寶寶大腦80%的發育發生在寶寶的三歲之前。隨著腦區域功能的發育,學會思考、學會處理資訊,並建立一些聯絡。這些稱為神經突觸的連線,以超快的速度形成,在最初的幾年中大約每秒700次。

不要以為寶寶聽不懂,什麼也沒做,其他他們的小腦袋裡,正在高速運轉。多與寶寶說話,會激發大腦處理語言的重要神經突觸。寶寶聽到的語言,肢體和眼神越多,情感刺激就會越強烈。

這個過程可以增強寶寶未來的語言能力和整體學習能力。 更多機會聽到大人的牙牙學語的寶寶,會在2歲時比其他同齡寶寶知道更多的單詞。

科學實驗:剛出生的寶寶啥也聽不懂,為啥還要進行語言輸入

怎麼和嬰兒聊天?

如何吸引寶寶對成人說話的興趣?可以這樣做:

經常和她聊天:健談的父母往往會有說話多的孩子。與寶寶一起度過一些單獨的時間:當父母與孩子一對一,並且沒有其他成年人或孩子在身邊時,牙牙學語讓寶寶最有益。

當你的寶寶嘗試與你說話時,請不要打擾或移開視線,寶寶需要知道你在乎聽他說話。

不要自顧自說,給寶寶迴應的時間,哪怕咿呀聲音迴應,也要給予鼓勵。

不要把寶寶交給電視或其他電子產品,寶寶看太多,會阻礙語言的發育。

大人之間說話時,也可以讓寶寶參與其中:寶寶也需要聽到日常談話中的單詞正常發音。

科學實驗:剛出生的寶寶啥也聽不懂,為啥還要進行語言輸入

其實和寶寶聊天的方式和機會有很多,但一定要考慮寶寶的情緒和動機。例如:寶寶喝奶時,無所事事時,換尿片時,除了聊天,有韻律的兒歌,模仿動物的聲音等,都能極大地調動寶寶的注意力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