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觀點:教育基於家庭,成於校園,終於自我

從老師的角度,學生的成長動力源於家庭;從家庭的角度,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於老師,所以,在現實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學校與家庭還有學生自己,這三者常常並不能形成合力,教育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長常常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表現與成績,而老師常常思考的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有孩子的自我成長教育,這三者構成了每一個人成長教育的三股力量:

一、家庭教育

對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基於家庭,家庭教育是根的養育,這個根特指的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幸福感,對時間的觀念、金錢觀念、對性別的觀念、對規則的觀念、對成敗的觀念,以及根源於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這些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孩子今後對自我的認知、對他人的認知、對社會的認知。舉個例子來說,比如面對孩子同樣的錯誤,不同孩子的父母對待孩子的要求與處理方式幾乎都有差巨大的區別,學校要求不準帶手機,如果帶手機,要主動交給老師代管,而有兩個孩子卻交了個手機模型,把真手機留在自己手裡,一個家長只是簡單批評了一下就完事,另一個孩子家長則對此極其憤怒,認為孩子誠信有問題,乃至上升到孩子品德教養層面,表現出非常嚴厲的不滿,要求孩子必須做出保證,並要受到其它相關嚴厲的批評與處罰。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家庭不同家長有著完全不同的價值標準,而這些不同的價值標準必然地會影響著孩子各不相同的價值觀。

有些父母,對孩子是縱容的,孩子的某一個錯誤狀態,一直放縱,而不知或不急於或不屑於重視,而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錯誤,是非常嚴厲的,動不動就是呵斥,甚至責打,這些不同的價值直接作用於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形成了他們看人看事看生活的基本態度。這也是他們學習態度的重要根源。

可以說,家庭,全然地主導了孩子的潛意識的形成,而潛意識將主導著孩子未來的一生。

二、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是對家庭教育的延續與拓展。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學校教育讓孩子開始學會處理與他人、與集體、與老師、與公共規則、與公共財物等等的相處關係,同時接受大量的知識資訊與基礎的能力訓練。而孩子接受知識資訊與基礎能力訓練的程度,幾乎根源於孩子內心深處由家庭形成的安全感、幸福感等等最基本的意識,當然也包括種種生理的與心理的家庭遺傳。然而學校教育畢竟是要以教學——傳授知識為根本的,這不像中國古代的門派授徒制,一旦接受了一個徒弟,那個徒弟就會長期待在師父的家門之中,長期熏習,言傳身教授,從而師父的思想、知識、技藝、意識、價值觀深深影響徒弟,但現在的學校教育,往往是5+2=0的,在學校五天的學習教育,回到家2天週末,便一切歸0。學校的老師,最核心的任務就是教授知識,對孩子思想意識、價值觀的形成方面,雖然也有刻意的影響,但這些影響卻根本經受不住家庭價值觀念、思想意識及由此行成的行為習慣的衝擊。常常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著巨大的矛盾衝突,這些衝突體現在孩子身上,便是種種糾結與叛逆,產生種種煩惱,而這一切都要有老師來背鍋。一旦老師遇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反差大的孩子,那將是非常頭痛的事情。

在學校,如果孩子遇到了喜歡的氛圍、喜歡的集體、喜歡的老師,他們會有大地表現出自身的優點,如果他們遇到了自己不喜歡不適應的人或事,他們會表現出極大的不合,會顯得非常消極、牴觸與應付。老師當然會對孩子有很深的影響,但前提是學生沒有在家庭形成的心理排斥。孩子在學校表現出的不積極、不合群、不配合,絕大部分原因是源於家庭中形成的觀念與性格,當然也會因為小學時期對老師形成的牴觸與逆反,且這種牴觸與逆反早已根深蒂固,除非遇到自己非常喜愛的老師不足以改變。

三、自我教育

孩子的教育,最終要看自我教育。只有孩子有自我教育的意識與能力,孩子才算是真正的成長,教育的任務由外在的他育,到內在的自育,從而孩子完成了一個真正能自我主導的人。自我教育,是自我反省、自我判斷、自我更新、自我迭代,這個能力,基於家庭,發展於學校,最終在社會職場的歷練中成熟。

沒有自我教育意識與能力的孩子,無論接受了多麼好的學校教育,他的成長都是失敗的。

比如許多學生考上了大學,只知道玩手機、上課逃課睡覺,這就是沒有自我教育意識與自我教育能力的人。還有不少學生考試成績差了,或者受到了挫折,便沒有自我反省能力,沒有自我調整能力,沒有自愈能力,根本上是沒有自我教育能力,他們不懂得如何自我成長。這個鍋該誰來背呢?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學校。第一責任一定源於家庭。而學校也常常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管理理念,這常常也是害人的。因為生活、工作、學習,無論哪一方面,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都不是可能以那個人為中心,只有我們不斷地自我調整,不斷地自我教育,從而不斷地提升適應能力,增強自己與外界他人的協調能力,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這個世界絕對不會以任何人為中心,它自有自己天然不動的執行規律,我們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我們所有的教育,最終都是在為孩子的自我教育而努力。但實事上我們沒有這個意識。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是必然的,關鍵是家長、老師、孩子自己對錯誤的態度,而這個態度裡的關鍵是代價意識。

四、統合教育

教育的這三個支點:家庭、學校、自我,以家庭為根基,以學校為主導,以自我為目標。

但實事上,家庭教育,在當下的中國,是完全散亂無序的,只有家庭家長的自發自覺,幾乎完全沒有人引導。而學生的自我教育呢?幾乎也從來沒有人真正系統的引導,常常基於學生自身的摸索,或者班主任的點撥。但班主任根本無法全然地承擔起這個重任。學校教育,目前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幾乎只有教學這一項獨大,成績好就是一切都好。這是社會家長共同逼迫來的,怨不得誰。

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自我教育,的確需要進行一個統合,讓家庭教育有人引領,讓自我教育有所弘揚,讓學校教育有所兼顧。這很需要進行統合發展。但我們這個社會沒有這樣的機構,沒有這樣的認識,如果勉強而言,學校教育是唯一有望將三者進行統合的機構,但當下的學校還沒有這個能力。除非真正地研發出“家校聯盟”的作用與行動方案。

這是個很有意義的探索。

觀點:教育基於家庭,成於校園,終於自我

今後學校的功能,必須是以教學為根本,以引導家庭教育為依託、以自我教育為目標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