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神爾國學•每日必讀 —《論語》顏淵第十二(20-21)

神爾國學•每日必讀 —《論語》顏淵第十二(20-21)

顏淵第十二(20-21)

20.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張請教孔子問:“士(知識分子)怎樣做才可以叫做通達?”孔子說:“你說的通達是什麼意思?”子張答道:“在諸侯的朝廷裡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裡也必定有名聲。”孔子說:“這只是虛假的名聲,不是通達。所謂達者,是要品質正直,遵從禮義,善於揣摩別人的話語,觀察別人的臉色,從而看得清楚時勢,有先見之明,經常想著謙恭待人。這樣的人,就可以在諸侯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裡做到通達聞名。至於有虛假名聲的人,只是表面上做的是善事,看起來很有道德,而行動上卻違背了正道,而且毫不懷疑這樣做有什麼不好。但他無論在國君的朝廷裡還是大夫的封地裡都必定會有名聲。”

21.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樊遲陪著孔子在舞雩臺下散步,說:“請問怎樣提高品德修養?怎樣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樣辨別迷惑?”孔子說:“問得好!先努力做好事情不問結果利益,然後從中得到經驗和領悟,不就可以增進德行了嗎?檢討自己的過錯而不批判別人的過錯,不就可以消除怨恨了嗎?由於一時的氣憤,忘記了自身的安危,以至於牽連自己的親人,這不就是迷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