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夏季防治暑溼之邪可選用8味藥單獨服用

每到夏季,人們都會不經意間表現出睏倦,乏力,納差,時時睡意,脘腹飽脹,泛酸,口中甘味,涎沫增多,舌苔厚膩等。或僅有一兩個臨床症狀,或有多個臨床症狀並存,大多數病人經過各種輔助檢查,都查不出實質性病變。這類疾病歸屬於中醫學所稱的溼溫、暑溼等病範疇,運用中醫藥治療療效較為理想。筆者行醫近30年來,常指導臨床症狀輕微患者運用單味藥物治療,療效較為滿意。現將筆者常用的單味藥物情況介紹如下,供同行參校。

藿香

藿香屬於芳香化溼藥,味辛,性微溫,具有化溼,解暑,止嘔功效。《本草圖經》記載,“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也就是說,藿香對脾胃不和所致的噁心、嘔吐、呃逆等療效較為理想。而在《本草正義》中記載,“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溫煦而不偏於燥烈,能祛除陰霾溼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溼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好,舌苔濁詬者最捷之藥。藿香雖不燥烈,然究是以氣用事,唯舌有濁詬而漾漾欲泛者最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鹹非所宜。” 從文獻中看出,藿香是一味用途較廣,療效理想,比較安全的藥物。

筆者臨證經驗總結,每到夏天或天氣氤氳時節,適當用生藿香或幹藿香泡水服用,能預防中暑、溼溫等病。生藿香可每天可用30克左右,幹藿香每天可用20克左右,用開水泡服,或煎水服用均可。

佩蘭

佩蘭屬於芳香化溼藥,味辛,興平,具有化溼,解暑功效。《素問。奇病論》中記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逆,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說明佩蘭屬於治療消渴之要藥。還有,暑熱時節,膳食肥甘者出現口甘,苔厚膩者,也比較適合選用佩蘭治療。

夏季時節,用佩蘭泡水或煎水服用,可防治中暑、脾胃受損、口甘口膩等病症,成人一般用10克至20克。筆者臨證經驗發現,暑熱天氣常適量服用佩蘭,可預防溼邪內阻所引發的顏面黃褐斑、食納不佳、頭暈頭重等證。

砂仁

砂仁屬於芳香化溼藥,味辛,性溫,具有化溼,行氣,溫中,安胎功效。《藥性論》中記載,“主冷氣腹痛,止休息痢,勞損。消化水谷,溫暖脾胃。”因其性溫,比較適宜於寒溼所致病變。

近些年來,冰凍食物成為人們夏季喜愛之品。然而,有一些健康人群在食用冰凍食物過後,很容易引起胃痛、嘔吐等症狀,多由寒溼之品傷及脾胃所致。

根據筆者臨證經驗,這類患者比較適合運用砂仁治療。要麼在出現臨床症狀後,立即用開水浸泡10克左右砂仁服用,要麼在使用冷凍食物之前,運用5至10克砂仁泡水服用,預防寒冷之品傷及脾胃。當然,控制冷凍食品之量或避免食用冷凍食品,也很重要。砂仁不適宜治療平素有實熱之邪患者,臨床應當注意甄別。

白豆蔻

白豆蔻屬於芳香化溼藥,味辛,性溫,具有化溼,行氣,溫中,止嘔功效。《開寶本草》記載,“主積冷氣,止嘔逆反胃,消谷下氣。”說明白豆蔻降逆止嘔功效理想。

筆者臨證發現,砂仁和白豆蔻性味功效相似,從臨床療效觀察來看,砂仁適用於伴噁心為主的感傷暑溼之邪患者,白豆蔻適用於伴嘔吐為主的感傷暑溼之邪患者。凡平素陽氣不足,時有手腳冰涼者,在暑熱夏天或飲冷,或感受氣候驟變之溼邪,導致嘔吐,乏力、頭暈等,均可選用白豆蔻泡水服用,每次用8~10克。或者,平時準備一些白豆蔻研末盛裝備用,夏天外出、乘坐汽車、遇上極端寒冷天氣等,用2~3克吞服,防中暑、暈車、感受風寒等。

蒼朮

蒼朮屬於芳香化溼藥,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溼健脾,祛除風溼功效。《本草正義》中記載,“脾家鬱溼,或為䐜脹,或為腫滿,或為瀉洩瘧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腫,或積滯而二便不利,及溼熱蘊蒸,發為瘡瘍流注,或寒溼互結,發為陰疽痠痛,但有舌濁不渴見證,茅術一味,最為必須之品。”從文獻條文中看出,蒼朮的主要用藥指證為“舌濁不渴”,主要就是舌苔厚膩而不口渴。

筆者臨證發現,蒼朮適用於夏天感傷暑溼、寒溼而導致舌苔厚膩為主症患者。可用10克煎水服用,或泡水服用。若伴有其它臨床症狀,需用其它藥物或湯藥治療時,可在服用間歇服用單純蒼朮水,或在醫師指導下,適量在辨證處方中加蒼朮一味。

薏苡仁

薏苡仁屬於利水滲溼藥,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滲溼,健脾,除痺,清熱排膿功效。《本草新編》記載,“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溼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準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溼病易去。故凡遇水溼之症,用薏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之健脾去溼之味,未有不速於奏效者也,倘薄其氣味之平和而輕用之,無益也。”從文獻中看出,薏苡仁用於溼邪之疾,應根據患者病情而酌情選擇用量。

因薏苡仁性微寒,比較適用於平素無實寒或虛寒病症者夏季預防暑溼之證。即可用薏苡仁單獨煎水服用,亦可用薏苡仁與大米煮成薏苡仁粥食用。尤其是夏天需經常外出工作者,經常食用薏苡仁能預防中暑、胃腸病變等。一般每天用量可在50~100克之間。

白朮

白朮屬於補虛類藥物,味甘、苦,性溫,具有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功效。《本草會編》中記載,“脾惡溼,溼勝則氣不能旋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焉。用白朮以除其溼,則氣得周流而津液生矣。”從文獻條文看出,脾虛之人容易感傷溼邪,運用白朮能健脾利溼,即顧護脾胃,又阻擋溼邪內侵。

筆者臨證發現,凡平素有脾胃不舒,脾陽不足者,比如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腸功能紊亂等,在夏季適當服用白朮,能有效防止中暑等。每日用10克左右煎水或泡水服用,可連續服用半個月以上。凡需在夏季出遠門者,可提前服用3~5天白朮,能減少溼邪傷及脾胃。

紫蘇葉

紫蘇葉屬於解表類藥物,味辛,性溫,具有發表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

筆者臨證總結,紫蘇葉的發表和寬中功效能有效防治夏季暑熱之病。暑溼之邪所以容易“駐紮”脾胃,主要原因在於脾喜燥而惡溼,一旦暑溼之邪阻礙於脾胃,脾的運化機能隨之削減,運用紫蘇葉能透過解表和行氣作用,為暑溼之邪尋找出路,從而讓脾胃得安。紫蘇葉適用於平素脾胃不好,夏季突感寒邪、誤食或過食冷飲等所導致的胸脘痞悶、噁心、嘔吐等病症。一般每天用5克左右泡水服用則可,或採摘新鮮紫蘇葉泡水服用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