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年輕人為何對科研“望而卻步”?這些社會問題引發思考

本來打算寫個正氣凜然的回答,想了想實在不知道如何下筆,腦子裡全是負面的東西冒出來,倒不如直接u1s1了。

那現在國內的科研工作環境如何呢?從我個人感受而言,是不能算好的。結合我個人及身邊一些朋友的情況。如果現在確實有年輕人對科研望而卻步的現象,

我認為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一定逃不過內卷嚴重這一項

年輕人為何對科研“望而卻步”?這些社會問題引發思考

通俗一點說,就是現在要從事科研工作投入產出的價效比太低。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如今的社會無疑是一個比以往更為物慾橫流的社會,而一個人要堅持一件事,如果沒有物質上的激勵,那自然需要在精神層面找到支援,就像寫文章,網友們的點贊和關注是維繫我持續輸出的重要原因一樣,單純的為愛發電長期來看一定是難以為繼的。

而科研工作貌似兩頭不靠,就拿積累時間來說,從本科開始算,到博士畢業才能勉強算一個科研新兵,這中間可是實打實的十年寒窗啊。

在這期間,你的財富積累和社會地位,可能已經被你曾經不如你的高中同桌遠遠甩開了。而這種刺激在這段時間中還會不斷上演,越到後面越嚴重越頻繁。特別是讀博時期,本科同學經過兩三年的奮鬥都升職加薪、娶妻生子了,你還每天擔憂著試驗的進展,每個月領著低保過著眉頭皺巴巴的生活,peers內卷更讓你一刻都不敢鬆懈。

即便你熬到了畢業,你會發現接下來的壓力和刺激會更大。不知道有多少青椒為了寫經費本子抓破了腦袋,有多少青椒迫於五年後文章考核的壓力,徹夜難眠,熬禿了頭。殊不知,即便這樣的付出,可能也換不來體面的物質生活。幾個月前,上了熱搜的海龜博士扎堆進私立高中教書事件,只不過是這種現象的一個小小縮影。

年輕人為何對科研“望而卻步”?這些社會問題引發思考

既然沒有物質上的激勵,那精神上呢?不好意思,大機率也不會有,畢竟科研還是以基礎科研為主,這就註定了受眾的規模。有的時候並不是單純的興趣缺失,而是基礎知識門檻的需求。就像我讀研的時候,我父母其實對自己兒子從事的研究是很感興趣的,但真的沒辦法,就像你面對一個連DNA都不知道的人,如何給他解釋什麼是遺傳突變呢。

那面對這個情況,有什麼改善的建議呢?其實從近年國家出臺的政策就能看出,其實國家也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比如提高科研崗位的待遇,鼓勵產學研專案的合作,放開高校教授創辦企業的限制等。

那從我個人角度,我覺得國家還應該加大對科研領域的報道力度,讓大眾對我們國家的科研進展,科研人員更加的熟悉。

雖然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但比起如今千篇一律的綜藝,偶像和狗血劇,難道真的就不能策劃出一些優質的科學節目嗎?

另外我也覺得 要慢慢引導社會,淡化讀博就一定要搞科研的刻板印象。讀博只是人生中一個階段的一種選擇,這個過程中所積累的東西在很多地方都能發光發熱,所以海龜博士回國教高中這樣的事,我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覺得是對國內教育水平進一步提升是有好處的。

年輕人為何對科研“望而卻步”?這些社會問題引發思考

此外,一些社會問題也需要亟待解決,比如改善分配、縮小jieji差距。以及正確引導社會價值取向,這些措施對培養高層次人才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e。g:

小明從小成績優異,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隔壁小爽不學無術,是別人眼中的『差等生』。

後來小明進了北京的科研院所,坐冷板凳,專心搞科研。

小爽進了娛樂圈,混得風生水起,日賺208萬。

小明發現,自己的工資交完房租,一天都沒208元。

小爽豪宅無數,粉絲無數,日子過得美滋滋。

小明發現,自己的工資,根本無法在北京買房,連個廁所都買不起。

小爽每天接觸的都是大明星,大導演。到哪裡都有一群粉絲圍著。

小明每天接觸的都是混凝土、結構設計、有限元、偶爾還要玩玩水泥沙,還有一堆冷冰冰的數字。晚上十二點一個人獨自走出實驗室,他現在連個女朋友都沒有。

想到自己三十年的寒窗苦讀,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最後,小明驚喜地發現,自己過得竟然不如雞。

聞雞起舞不如雞,懸樑刺股不如狗。

想到這裡,小明頓時對自己選的路無比失望。

浩浩耗、三陽開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