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本文字數5232,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

作者尼爾·伯勒斯,是一位未來學家,也是科技發展領域的諮詢大師,他專注於科學和創新領域的長期發展趨勢,為財富500強企業的CEO們提供建議,幫助他們發現創新機會、解決經營難題。微軟、谷歌、IBM、凱薩醫療、東芝、通用汽車、寶潔、美國運通、西北大 學凱洛格商學院、安永以及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實客戶。伯勒斯還成功創業並妥善經營著6家企業,他的演講足跡遍佈全球,並著有多本關於創新的書。

約翰·戴維·曼,25年來寫作了多本關於商業、領導力以及成功法則的書,是一名暢銷書作者,著作《The Go-Give》是華爾街日報暢銷書之一。

金麗鑫,美國普渡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士,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碩士。曾在中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從事外事口譯和筆譯工作,另在美國普渡大學承擔中美科學技術翻譯工作及口譯工作。

假如未來是可見的,結果會怎樣?本書是一本教你如何判斷趨勢、預知未來、採取行動和改變未來的書。作者領導的機構是全球久負盛名的預測者,數百次精準預測無一失手。本書首次公開作者精準預測的邏輯,以理解未來的7大原則構建“遠見力”,它將改變你看待問題的方式,開拓你的思維,發現新機遇。

1

看見不可見

什麼是“看見不可見”?那就是看到未來,而想要看到未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找到不確定性的規律,即確定性是什麼。丹尼爾提供了一個關鍵的方法,那就是區分硬趨勢和軟趨勢。

例如,今日股市下跌,之後一定會反彈。股市漲跌屬週期性變化,這是硬趨勢。股市何時觸底反彈,高點在哪,不得而知。股市漲跌時間點與幅度是軟趨勢,受我們行為與選擇的影響。可以確定的是,股市漲了跌,跌了漲。硬趨勢雖然聽起來相當簡潔,卻非常準確,準到讓巴菲特成為大富豪。

總的來說,硬趨勢是基於可測量、可感知、可預測的事實、事物或客體得出的推測,是絕對會實現的,是未來的定數,例如四季更替、潮漲潮落等週期性規律,或是像人的衰老、科技進步等規律,我們都能夠從中找出未來顯而易見的確定性;軟趨勢則是根據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預測的統計得出的推測。而找到軟趨勢,我們就可以改變未來。

舉個例子:

1993年時,丹尼爾去全美書商協會做演講,據說現場有一萬多名書商,他當時預言說兩三年內,網路虛擬書店一定會出現,而這將改變人們的購書方式。在場所有人都認為這人是個瘋子,在那個年代,這些人壓根兒都沒見過網際網路,更別提什麼網路虛擬書店了。然而,那次演講一年之後,便有人成立了一家叫做 Cadabra 的公司,又過了一年,Cadabra 便推出了網上書店,日後更名為“亞馬遜”,而那個人,就是貝索斯。四年後,貝索斯登上《時代週刊》的封面,成為年度風雲人物。

網路虛擬書店的出現就是硬趨勢,那到底有沒有一些規律,作為我們發現硬趨勢的參考?答案是肯定的。丹尼爾總結了一套科技發展演變的八大規律,對你掌握如何看到未來清晰的硬趨勢非常有價值,那就是去物質化、虛擬化、移動化、產品智慧化、網路化、互動化、全球化和匯聚化。這八大規律可以追溯到幾百甚至數千年前。

比如,文字最早刻在石頭上,然後寫在莎草紙上,再寫在紙張上,這就是去物質化與移動化的例子;今天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可以透過網路實現實時連線、溝通和資訊傳輸,這是網路化;以前我們從在網上單向看新聞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的互動;從單純看電視節目到參與投票、搖獎;包括在虛擬現實世界裡實現虛擬的第二人生,我們越來越擁有能力和各種東西進行溝通和互動,這是互動化;我們可以實時瞭解美國大選結果,這屬於全球化;像智慧手機彙集了電話、相機、音樂、地圖等等功能,像書店結合咖啡店等,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等,都算是匯聚化。

當你掌握了這些明確的硬趨勢後,就會發現有好多事,都可以用這個規律去預測了。作者說:只要有可能,必將會實現。你不去做,別人就會去做。很多別人最後做成了的事,或許你自己早也有想過,只是因為不確定或怕冒險而放棄了。而當你看到未來確定會發生的硬趨勢,透過“從被動到主動”的思維方式轉變,就可以毫不猶豫地在趨勢來臨之前開展行動,佔據先機。當然了,有人因看見未來而成功,也必然有人因看不見未來而失敗。

比如,丹尼爾說過去幾十年,通用汽車等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因為忽略了新興國家中產階級人口的持續暴增,將油價的線性變化誤判為週期性變化,沒有及時發現省油車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不斷製造大排量的汽車。其實只要能判斷油價上漲的硬趨勢,就絕對能預測未來汽車將越來越環保和省油,甚至有一天將不再完全依賴汽油。如果只是一廂情願地期盼油價下降,不斷製造大能耗汽車,而不去想辦法研發新能源汽車,實在不明智。最後的結果,通用汽車破產重組,而其出售的悍馬業務,正是他們旗下最耗油的車種。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抓住機會,如何找到那些更有能力看到未來的人呢?書中提到了一個洞察先機的好方法叫做未來標杆學習法。

比如,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那麼可以從身邊找一個你覺得特別崇拜或敬佩的榜樣,在工作中處理任何事,不管是跟同事溝通還是制定決策,都可以在做的那時候跳出來想想,如果這個時候是他的話,他會怎麼做呢?然後儘可能按照他的思維和方式來處理事情,這樣很快你就會成為這樣的人。

2

做到不可能

那麼,如何做到不可能呢?丹尼爾在書中提出了三個提升遠見力的行動原則,即變革、跳出你面臨的問題反其道而行、重新定義和創造。也就是說,你要充分意識到世界因為科技大爆炸,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革,遠見力就是要跳過眼前的問題,用顛覆常理和逆向思考尋找真正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並重新定義你的價值或產品。

1、變革

比如:過去,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往往都是漸進式的變化。例如音樂行業,從黑膠唱片到盒式磁帶再到 CD,索尼、華納等唱片公司曾經創造了空前的繁榮;而在頻寬、運算、儲存三大數字化油門全力開進的硬趨勢下,他們過於依賴曾經銷售實體產品的基礎,忽略了虛擬音樂的發展。而一家被業界普遍唱衰的公司看到了這個趨勢,並相繼推出了 iPod 數字音樂播放器和線上音樂商店 iTunes,從最早被專家和巨頭們看不起,認為純粹是妄想、肯定沒有未來,到成為美國最大的音樂銷售商,只用了不到7年時間,它就是蘋果。

2001年,當 iPod 推出時,MP3 播放器僅是一個5000萬美元的市場,而5年後,這個市場銷售額已經超過20億美金,iPod 的出貨量也高達2。5億臺。這就是遠見力的意義,這就是創新的含義——滿足消費者他們自己都還沒有發覺的需求,這才是公司基業長青的真理。音樂媒介從實體變成虛擬,不正是技術進步的去物質化、移動化和網路化路徑。

當技術革命推動一個新的時代來臨時,那些曾經成功的公司,或是傳統的成功法則,就會發生根本性的動搖。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僅僅透過更大、更強、更快、更高這種建立在現狀基礎上的線性進步和改變,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做一些本質上完全不同的事,只是漸進式的改變,註定要完蛋,你需要的是變革,根本性的變革。

就好像曾經在 PC 時代風靡全國的 QQ,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出現了微信,導致很多人的日常通訊都變成了微信,甚至是在電腦上也是用的微信的電腦版。

2、跳出你面臨的問題,反其道而行

世界500強的美國禮來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醫藥公司,他們曾經研發出了胰島素、青紅黴素等重要的藥物,而他們在2001年時,曾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困境,佔公司銷售額比重最大的抗抑鬱藥“百憂解”的核心專利即將過期,而下一代新藥卻遇到了重大研發難題,遲遲突破不了。這些壞訊息致使禮來的股價一天內下跌了30%多,相當於蒸發了超過360億美元。而要解決新藥研發問題,他們至少需要再增加1000名研發人員,但他們沒有足夠的錢來僱這些人。

但真的是這樣嗎?禮來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搞定新藥研發。禮來後來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他們建立了一個面向全球的線上科學論壇,將研發難題進行懸賞,招募並利用全球的科學家資源參與解決,最後終於搞定了新藥研發,既省了錢,又很快解決了問題。

很多時候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最先映入眼簾的問題,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問題,就好像禮來的問題,表面看上去是錢的問題,而實質上是要搞定新藥研發。即使是最聰明的人,只要問題問錯了,也只能得到錯誤的答案。你可以嘗試從老舊的慣性思維跳出來,去挖掘問題背後的問題,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

3、重新定義和創造

作者有個朋友莉蓮,在她身上還發生過一個真實的故事。莉蓮是一個房地產經紀人,她和她老公兩個人,一年竟然做了5億美元的銷售額,而他們賣的僅僅只是普通的房子。這意味著他們即使每單賣的都是200萬美元的高價房,一年也至少要賣出去250套,每一天半就要成交一單,可是他們成功了。

他們的成功秘訣說起來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他們是全美國第一個為每個客戶設計獨立網頁的房地產經紀,在這些網頁上不僅有每個房間的照片,還有每個窗戶外面的景色和院子的景觀。為了跟客戶更好地交流,他們竟然跑去買了一輛英國計程車。因為這種計程車的座椅,後兩排是可以面對面坐的,這樣他們在陪客戶去看房的路上,就能更好地跟客戶面對面聊天了。買賣成交後,他們還會幫客戶免費搬家、評估周圍的學校、辦理孩子上學,甚至包括做清潔、請牙醫等。

這些小事聽上去是不是很簡單?但如果不熱愛、不用心是絕對不可能從這麼多細節上為客戶創造出這麼非凡的體驗的,你說如果是客戶的話,會不會想著給他們介紹客戶呢?不滿足於當一名普通的經紀人,而是選擇發揮自己的優勢,重新定義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房產經紀服務,這才是莉蓮成功的秘密。所以,想把握未來,做到不可能,你還需要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創新地對事物進行重新定義和革命性創造,才能實現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

3

主導未來

如果你不主導自己的未來,那麼別人就會影響你的未來。丹尼爾在全球進行演講時發現,無論聽眾是老師、護士,還是經理、總裁,大家都有一個共性問題,就是大家整天面對和處理的都是各種緊急狀況,就像是陀螺一樣被人鞭打著轉動,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幾乎抽不出時間去思考做這些事情的意義以及和自己未來的關聯。那應該怎麼辦呢?

丹尼爾在書中提到一個重要的方法叫做“未來願景”,將自己投射到未來,再回頭看你現在的位置。這是遠見力技能的關鍵。它不同於目標、計劃、野心或願望,未來願景不是你的希望或努力的方向,而是你實際持有的對未來的預期和篤定。每個人腦子裡都會或清晰或模糊的有一個關於未來的願景,只是你可能從來沒有嘗試去明確它的畫面和細節。但是,即使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其實你的行為一直都在受它控制,未來願景決定了你所有的思考和行動,不同的未來願景將會創造出不同的現實。你看向哪裡,就會去往哪裡。

對於未來願景,作者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用這個原則來幫助一些成績不好的初中生,在第一天上課時,就在每個人的成績單名字旁邊寫上 A,對於這些早已習慣了不被尊重、不被信任的孩子來說,這無異於一種全新的體驗。沒有人再將他們的起點設在低分,反而從高分開始,從一開始就相信每一個人原本都很聰明,除非他們自己希望證明自己真的很笨而不去努力。這樣出其不意的做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本能的自尊心,因為沒有人希望自己被人認為是個笨蛋。到學期結束時,這些以前只拿 D 或 F 的孩子的成績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許多人拿到了 A,至少也有 B 或 C。

如果你想讓結果發生變化,就要首先去展望一個好結果的未來。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有意識去設定清晰的未來願景,才能引領未來。有時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這樣的情況,比如你可能希望多花點時間陪陪爸媽或兒女,但在一起的時候,又總是被突如其來的臨時工作和狀況打斷。這件事很無奈,但是丹尼爾說,這種情況其實是可以被改變的,只需要明確對自己未來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重新梳理生活中所有事情的優先順序。他提了一個好方法,叫“明日實驗室”。

所謂明日實驗室,就是需要你每週投入一小時,在這段時間裡,將手機、膝上型電腦等和手頭的一切事情全部都切斷,停止思考眼前的問題以及交電費、帶孩子等可能會讓你分心的所有事情,然後未來,在腦袋裡不斷出現你想要的未來的樣子。只要你不斷堅持,慢慢你就會看到不遠的未來。一旦看到了未來的確定性,你的潛意識就會一直在後臺工作,不斷強化你預見未來的能力,然後你就會開始發揮遠見力,讓你走出當下被動與困窘的迴圈,獲得對生活和工作的主動權,主導自己的未來。

《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讀書筆記導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