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供給的GDP增量都是無效增長

不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供給的GDP增量都是無效增長

育鄰夢

網友提問:GDP為什麼一定要增長,增速為0可以嗎?

回覆:不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供給的GDP增量都是無效增長。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從外界攝入成長自我是所有生命物質最底層的生存本能,不同自然生命群體之間又以“食與被食”為基礎形成了彼此相互依存的“生態食物鏈”。也即是說,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雨水+充足的陽光就能生長出大片綠色植物、草料充足+水源清澈就能養活大量食草動物、食草動物長的肥壯就能養活更多食肉動物……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具智慧且唯一直立胎生的高等級哺乳動物,自然生命體系之中唯有人類進化出了成體系的抽象社會文明成果、唯有人類具備透過大規模同類分工協作改造自然物質組合形態的本領、唯有人類透過馴化栽種植物+馴服圈養動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給結構……因此,每當人類創造出新的勞動輔助工具、馴化播種上新的農作物、馴服圈養成新動物,人類社群人口就會大幅增長。

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機+電力機械時代、播種小麥+玉米+土豆+稻穀、圈養豬+牛+羊+馬+雞+鴨+鵝+魚等等都是人類社群人口大幅增長的關鍵時點。其中尤以進入蒸汽機+電力機械時代之後,人類社群人口總量增長最快,比如20世紀60、70、80年代我國年均人口出生量在2200萬以上,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人口增長了近3倍【從1949年底的約5億人口增長到2020年底超過14億(其中80+90+00年代還被執行了近30年的限制性計劃生育)】;世界範圍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開戰時全世界總人口約22億稍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2014年全世界總人口達到約77億,70年時間裡全世界人口增長了約53億、人口總量增長了3倍還多。

開發可供人類居住的地方越廣闊,地球就能夠承載更多人類生命;勞動生產能力增強,生產出的食物能夠供養更多人口;生產勞動技術提升產生更多職業勞動崗位,能夠養活更多人口……因此,美國西部淘金之時人口增長最快、我國改革開放之際人口增長最快、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世界人口增長最快,全因這些時點上社會貢獻了巨量新增職業崗位。

進入20世紀下半頁,隨著機械生產輔助能力大幅提升,人類社會消費物資生產能力快速提升。但是,這一次人類締造社會消財富能力提升並未能帶動相應的人口增長。相反,社會生產勞動機械化程度越高的地區反而率先進入了人口低生育泥潭,比如歐洲的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

不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供給的GDP增量都是無效增長

職業與生活同行才是幸福生活

生產勞動能力增強,是人類社會向前進化的根本標誌。當一個人勞動能夠養活10個人,並且這個人有義務養活其他10個人時,這時家庭人口增長就會帶動社會人口增長。但是,當一臺機械勞動能夠替代10個人勞動並且能夠養活1000人,而這臺機械的主人並沒有義務養活其他1000人時,就會造成社會就業崗位縮減、進而導致許多人無法獲得生活來源。因為,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現代人類市場經濟平穩執行的基石。在此體制之下,如果某個人沒有融入社會分工協作體制的大家庭。那麼,他將無法獲得足夠的人類社會財富的支配權益,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一個人不參加工作他就無法養活自己。如今家庭生育能力降低很大一部分就是撫養孩子成本越來越高,而家庭職業收入並未與之匹配增長帶來的必然結果。

《說說唱唱》1950年第2期:“從此不再空勞動,一個蘿蔔一個坑。管叫那,勞動用在生產上,財源茂盛,五穀豐登,人民樂太平。”人是一切人類社會文明成果與消費財富的初始締造者和忠實受用者,也就是說人口增長與人類所能締造出的社會消費必須成正比。也就是說,如果人口增長超過社會消財富締造能力,那就會出現饑荒;相反,如果單位勞動締造出的社會消費財富太多,就會導致消費財富浪費和另一部分人被排除在勞動分工協作之外而失去生存能力,比如多餘的牛奶不給飢餓但沒錢的人喝、樓房炸掉不給急需購房但付不起房款的人住。

大型智慧機械替代了重體力勞動、智慧機械替代了流水生產線、虛擬機器械替代了人工客服……以純商業視角看這絕對是好事兒,即增加了勞動生產力&創造了更多財富,還降低了人類自身勞動強度。但是,從人類社會就業大環境來看,它可就不一定是好事兒了。請問:人工智慧替代人類勞動、人類沒了勞動收益,人工智慧生產的產品給誰使用?

的確,這是一個涉及到人類前途命運的問題。從資本的角度,智慧機械能提升勞動生產效率,是當前人類社會市場經濟的大熱門;從民生的角度,智慧機械替代人工勞動必然惡化人類社會就業環境,並最終導致失業人群增加+貧困人口增加、社會總人口負增長+人類社會市場經濟活力下降。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是一切人類社會財富的初始締造者和最終消費者,保持人口生育平穩增長是任何國家確保長期持續繁榮發展的“定海神針”,人口增多對包括住房、教育、醫療等在內的一切人類社會消費財富都會增加。相反,如果人口減少對一切人類社會消費財富的需求也會相應減少。以今天的電商為例,一個虛擬門店或一個直播店主就能招攬全國消費者,而且它們只需要幾個人就能實現億元級的銷售額。然而,電商繁榮的背後卻是實體門店正面臨生存危局、並且實體門店原有大量服務人員失業,如今大學畢業生求職難、中大齡育齡【35歲以上】夫婦就業難就是最好的例證。

替代人工生產加工、替代人工分揀貨物、替代人工識別、替代……當電力機械變得越來越智慧之時,資本在為其大力提升勞動生產效能歡呼。然而,普通老百姓卻感到了凌冽的寒光。因為,越來越多基礎工作被替代、就業崗位越來越少。所以,人工智慧雖好、可不能貪杯,不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供給的GDP增量都是無效增長。

不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供給的GDP增量都是無效增長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里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群鄰里教育服務生態圈。

不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供給的GDP增量都是無效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