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用愛陪伴共同成長】致廣大家長朋友的一封信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用愛陪伴共同成長

——致廣大家長朋友的一封信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相信是每一位家長最殷切的期待。“健康”不僅是指強壯的身體,也包含著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發展的人格。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心靈的港灣。孩子的快樂是家庭幸福的源泉,而幸福的家庭,也是孩子快樂的奠基石。孩子在快樂的家庭,也會成長為快樂的孩子。身為父母,如果我們對孩子能夠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些拔苗助長;多一些尊重鼓勵,少一些專制命令;多用“愛”的方式來表達愛,少以“愛”的名義發號施令,才能逐漸成為孩子信任的朋友,孩子才會樂於與我們溝通交流,願意聽取我們的建議,我們才能真正呵護孩子的成長。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作品,說教不如言傳身教,父母自身穩定的情緒、平和的心態、心智的成熟不僅能夠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陽光雨露。

當前,家長過度關注孩子學業表現而相對忽視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是不少家庭中存在的現象。事實上,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有明顯低齡化的趨向。很多孩子受到學業壓力、網路遊戲、校園欺凌、家庭或人際關係等問題的困擾,可能會出現抑鬱、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表現為悶悶不樂、興趣減少、精力下降、不愛交流、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緊張厭學等,甚至出現自傷或自殺行為,還有的孩子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衝動,學業表現及夥伴關係不佳等。家長可能會錯誤地認為這些都是孩子不努力、不堅強或青春期逆反所致,因此一味地批評、訓斥甚至打罵孩子,導致親子關係和家庭氛圍愈發緊張。

怎樣預防和減少孩子心理問題的發生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1、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做到“九不要”。

不要過度溺愛。對孩子的關心要適度,不要過分關心。過分關心會讓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往往變得驕傲自大。

不要賄賂孩子。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明白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係,只有透過努力才能拿到想要的東西,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不要太親近孩子。孩子應該有自己的成長空間,不能因為過於親近孩子而剝奪了孩子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只有與同齡孩子多相處,才能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不要勉強孩子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孩子透過日常小事情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十分重要,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注意不要交付給孩子一些難以勝任的事情,容易打擊其自信心。

不要對孩子太嚴厲。小孩子做錯事情是很正常的,不要動不動就打罵或斥責孩子,否則會使孩子變得自卑、膽怯,甚至激烈反抗、鬥爭、殘暴、離家出走等。

不要欺騙和恐嚇孩子。父母切勿欺騙甚至恐嚇孩子,這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利於以後的教育。

不要當眾批評孩子。孩子也同樣有自尊心,所以不要當眾批評孩子,否則會對其心理造成不小傷害。

不要過分誇獎孩子。父母對待孩子要賞罰有度,忌大肆誇獎或過重懲罰。孩子取得好成績當然可以表揚,但要適可而止,防止孩子沾沾自喜、驕傲自滿。

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孩子很敏感,家長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不要把生活中所受的氣發在孩子頭上,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膽小、多疑,甚至自閉。

2、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

在當今社會環境影響下,多數家長因攀比心理的存在,過度重視家庭的優裕條件,最大限度的滿足小學生的物質需求,忽視和他們的情感交流不利於小學生與家長髮展健康的依戀關係。家長要根據自身特徵,和小學生建立密切的、健康的感情聯絡機制,如每週或每月固定時間給幼兒講故事,帶他們參觀自己工作的地方、節假日一起外出旅遊等,幫助幼兒更好了解家長,與家長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3、幫助兒童建立起恰當的自我意識,

掌握解決問題和社會交往技巧。家長為兒童作示範,同時用語言描述自己要做出的行為並分析其原因。鼓勵兒童與同伴進行交往,為兒童解釋同伴交往中的規則,並說明當他做出某種行為時其他兒童可能的行為和情緒反應。與同伴一起快樂地遊戲可以提高兒童的自信和自尊水平,降低其警覺性和攻擊性。

在此溫馨提示家長朋友們,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我們及早的重視和共同的呵護,如有需要,可聯絡班主任,與學校心理健康老師溝通,也可以撥打心理援助熱線,這裡有專業的輔導人員幫助您。

青島西海岸新區辛安小學

2021年9月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用愛陪伴共同成長】致廣大家長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