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家有“二孩”之後丨手足親情,也需要“刻意”培養

家有“二孩”之後丨手足親情,也需要“刻意”培養

家有“二孩”之後丨手足親情,也需要“刻意”培養

編者按

隨著電影《我的姐姐》的熱映,二孩家庭的教育問題也再次引發關注。

電視劇《我的兄弟姐妹》中有句臺詞說得好——“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飄下來的雪花,誰也不認識誰,但落地以後,便融為一體,結成冰,化成水,永遠也分不開了……”二孩家庭的父母需要樹立健康積極的教育理念,讓兄弟姐妹和諧相處。

手足親情,也需要“刻意”培養

文丨蘇菲

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學前教育系教師

“你說我該怎麼辦呢?兄弟倆一天到晚都不說話,跟仇人一樣。”

一位閨蜜跟我吐槽她家的情況,我自己也是在二孩家庭中長大的,現在又是一位二孩媽媽,身邊也有很多二孩家庭的朋友,我深深地覺得,對二孩家庭來說,手足親情的培養尤為關鍵。

也許有人會疑惑:兄弟姐妹本來就是一家,自然就有親情,還需要培養嗎?其實不然,雖然兄弟姐妹有先天的血緣關係,但如果缺乏後天的維繫和培養,也依然很難培養出應有的親情。

我從哪裡來——為兩個孩子的到來建立一個獨一無二的精神連線

“要還是不要?要的話,兩個孩子怎麼撫養?……”幾年前,突然發現懷孕後,這一系列的問題讓我茫然又焦慮。我無奈地問身邊不到3歲的姐姐:“寶貝,媽媽肚子裡有小寶寶了,你說要還是不要呢?”“要!”手裡拿著玩具的姐姐脫口而出,“我想像小豬佩奇一樣有個弟弟喬治!”……

“我想有個弟弟!”姐姐最純真、最簡單的迴應,讓我決定了無論多麼艱難,一定要留下這個小生命。所以,每當弟弟問我他是從哪兒來的時候,我就把這個故事告訴他。姐弟倆平時也特別喜歡聽我講他倆出生的故事,久而久之,我常跟他們說的話逐漸成為他倆的共識:我們倆是在同一家醫院出生的,我們倆都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這樣的精神連線在血緣連線的基礎上讓他倆進一步堅定了他們獨特的手足同胞關係。

培育共同的精神密碼——讀書、觀影、旅行,培養兩人的共同話題

一起讀書特別是分角色共讀一本書是姐弟倆特別喜歡的睡前活動。

比如在讀宮西達也的《虎斑貓和黑貓》的時候,我讀旁白,姐姐扮演虎斑貓,弟弟扮演黑貓。故事中的兩隻小貓從爭搶一個桃子展開激烈的口水戰和一輪又一輪的比賽,互不服輸,而最後當其中一隻貓受傷後,另一隻貓卻忘記了比賽,趕忙上前來背起它去醫院……分角色朗讀的時候,姐弟倆跟著繪本中的兩隻小貓互相比拼鬥狠,像極了倆人的日常鬥嘴,從最後故事的結尾倆人也自然明白了友情重於輸贏這個道理。

週末親子影院也是我們家的例行活動。親子影院不但培養了姐弟倆的共同話語,也培養了我和他們之間的溝通密碼。

上週末,我們一起看了《哪吒》大電影,前天晚上,我被一晚上都雞飛狗跳的他倆吵得頭昏腦漲,忍不住對他倆發了好幾次火。熄燈前,姐姐問我:“媽媽,你還愛我嗎?”我生氣地說:“不愛!我都被你倆吵得頭腦發昏像哪吒一樣六親不認了,沒拿鋼槍戳你們的屁股就不錯啦!”姐弟倆哈哈大笑道:“那個叫火焰槍!”一晚上的不愉快就這樣在臨睡前消散啦。

另外,家庭旅行也是培養兩個孩子共同記憶的良好途徑。這幾年的出遊,姐弟倆有一起成功挑戰大峽谷的快樂體驗,也有共喝僅有的一碗白米粥的“艱苦”回憶,有海邊追逐挖沙的恣意時光,也有一起排長龍等待接駁車的無奈……家庭旅行,無論遠近、無論歡樂與否都是培養兩個孩子共同記憶和話題的良好機會。

家有“二孩”之後丨手足親情,也需要“刻意”培養

只讚美不比較——培養兩人相互欣賞和學習的態度

“你看看弟弟都比你懂事!”

第一次對姐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姐姐非常生氣,“我就是不懂事怎麼了!”說完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我突然意識到如果這麼一直說下去,很可能會給姐姐一個不良的自我暗示“我就是不如弟弟,我就是不懂事”。

所以,我改變了策略,不再比較兩人的不足,只讚美兩人的優點。遇到A做得不錯的時候,我會一邊誇獎A的時候一邊讚美B,也就是一箭雙鵰式的讚美。

比如看到弟弟畫了一幅不錯的畫。

我會說:“哎呀!你今天畫得跟姐姐畫得一樣好呀!”(注:此處一定要十分真誠)

弟弟:“對呀!我就是跟姐姐學的。”

姐弟倆聽完我這麼說心裡都美美地,我也不會“因言惹禍”得罪另一方了。

不因矛盾傷和氣——抓住問題出現的契機,培養兩個孩子協商解決問題的能力

兩個孩子小的時候出現爭搶、吵架甚至動手等是二孩家庭最頭疼的問題,父母若是跟著他倆的情緒著急上火大吼大叫,只會使情況更糟甚至傷害兩人的感情。

其實,兩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爭執甚至是動手打架是非常正常的,矛盾和問題的出現恰恰是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父母若能讓兩人學會冷靜面對分歧並能想辦法解決,就能有效培養和促進兩個孩子的社會性發展。當他們學會在家裡妥善處理手足矛盾之後,在外遇到矛盾的時候就會實現相關的經驗遷移。可以說,兄弟姐妹是一個人社會化過程最重要和最好的陪練。

好上加好——及時強化良好行為,鞏固兩個孩子的手足親情

一天晚飯過後,姐弟倆在餐廳玩,我在廚房忙活,突然聽見弟弟大聲說了一句:“真是一個好姐姐呀!”驚喜的我趕緊跑過去,原來姐姐把她正在吃的餅乾倒了一些放到弟弟的小盤子裡,弟弟及時讚揚和肯定了姐姐的“善舉”,我摸著姐姐的頭說:“姐姐做得真不錯呀!吃東西的時候忘不了弟弟。”

姐姐故作鎮定不動聲色,卻又悄悄地拿起餅乾袋又往弟弟的盤子裡倒了一些,弟弟開心地又大聲說了一句:“真是一個好姐姐呀!”我轉身摸著弟弟的頭說:“你也做得很好!姐姐給你東西,你懂得讚揚和肯定姐姐。”就這樣,姐弟倆因為幾塊餅乾維持了好一會兒的和諧時光。

……

手足親情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一定的方法論,父母們需要根據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適時的選擇和調整。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學習、實踐和反思,努力成為今天比昨天更好的父母。

姐姐上小學前,我帶她參加了一個詩歌分享活動,在組織者的帶動下,姐姐臨場口頭做了一首詩歌《昨天》——

昨天,弟弟左踹我一腳右踹我一腳

昨天,弟弟和我一起做了些傻事

昨天,弟弟把我打得稀巴爛

昨天,弟弟和我一起亂塗亂畫

昨天,弟弟像小羊一樣溫柔

昨天,弟弟把我氣得變成了一頭獅子

但是,今天睜開眼睛

我依然愛我的弟弟

我想,我們能夠培養的最好的手足關係就是這樣:雖然時有摩擦和磕碰,但對彼此的愛永遠在心中,不減不損、歷久彌新。

責編:張惠娟

製作:焦思雨

稽核:賀春蘭、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