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找到原因了,家長該反思

生活中我們也常發現,孩子在家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在老師面前卻像個溫順的小綿羊,對老師說的話幾乎是言聽計從。當孩子不聽話時,甚至有許多家長喜歡這樣嚇唬孩子:“你再這樣,我就告訴你們老師……”

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找到原因了,家長該反思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鮮明的對比?老師靠什麼獲得了孩子們的敬畏?今天,小編帶你一起探討一下背後令人深思的原因。

幼兒園有明確的行為規範

在幼兒園

幼兒園有明確的日常行為規範,如按時入園、衣服整潔、見到老師要問好、自己的事自己做等,老師對每一位小朋友的要求也都是一樣的,規則和紀律適用於每個孩子,在這樣公平、有秩序的環境下,孩子會感到心情愉悅,情緒穩定。這時候孩子會自覺安心地遵守各種要求,自然也非常容易接受老師的意見和建議。

在家裡

反觀在家中,孩子沒有明確要遵守的行為規範。很多時候,家長之間也沒有形成統一戰線,各執一詞,爸爸媽媽說要讓孩子這樣做,但爺爺奶奶卻對孩子說要那樣做。孩子犯了錯,爸爸媽媽嚴厲地批評,爺爺奶奶可能會一味護短,大人之間的不一致,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找到原因了,家長該反思

幼兒園有明確的獎懲制度

在幼兒園

幼兒園老師對孩子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善於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處處給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表現好的小朋友老師會兌現承諾,積極鼓勵,如獎勵小紅花、號召全班同學學習等等,讓孩子小小的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錯,老師也會按照規矩及時給予“懲罰”,讓孩子心服口服。在一群孩子裡表現突出,能得到同伴、老師的讚許和認可,孩子們更願意積極表現。

在家裡

反觀在家裡,父母有時為了暫時化解矛盾,輕易許諾,如,“今天讀完這本書,週末帶你去公園。”然而,再也沒有下文了。隨意許諾後卻不兌現,日積月累,一點點吞噬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和尊重;很多家長和孩子約定好的規則,孩子沒按照求做,哭鬧耍賴,大多數家長都會心軟屈服。當孩子不需要自我控制,沒有約束的時候,家長的要求自然變成耳邊風了。

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找到原因了,家長該反思

幼兒園老師樹立了好榜樣

在幼兒園

老師給孩子們傳遞的都是積極正面的形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老師會先做到。來看看老師的工作狀態:

要求孩子按時到園,老師就會提前先到;

要求孩子有禮貌,老師會主動跟孩子問好;

要求孩子不要說謊,老師自己承諾的事情就會兌現;

……

在家裡

很多家長在無意中忽視了言傳身教的作用,比如:要求孩子要講究衛生,愛護環境,自己卻隨地吐痰。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對於不同標準會本能地提出反抗,時間久了,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地位就會逐漸喪失。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別人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到。老師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至少是以身作則的示範,所以當老師批評孩子時,孩子願意聽,並願意改正不良的行為。

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找到原因了,家長該反思

老師教育孩子更專業、理性

在幼兒園

相較於家長來說,老師擁有專業的素養,在教育方面“身經百戰”,能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個性特點實施教育,並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對孩子的要求也會更加客觀,同時也能用正確的態度和情緒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在幼兒園裡獲得了尊重和肯定,自尊心得到滿足,自然更加願意聽老師的話。

在家裡

家長往往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值,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失望之餘便不同程度地打擊孩子,結果適得其反。因為對孩子來說,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上的要求,只要是超過孩子能力範圍的,或者他不感興趣的,都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情緒,故意與家長對立。另外,平時父母工作比較忙,家長教育孩子時情緒不穩定,如高興時事事寬容孩子,不高興時就對孩子大發脾氣,孩子也容易對家長產生不滿和反抗。

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找到原因了,家長該反思

您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家中的表現是否一樣?如果您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碰到了類似的問題,請思考下自己是否也有以上的行為。總之,只要家長們善於改變自己,學會借鑑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