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小捨得》媽媽不愛我,愛的是考滿分的我,孩子為什麼感受不到愛

《小捨得》中,蔣欣飾演的田雨嵐是

一個喜歡攀比的媽媽

,回孃家吃個飯,

美貌比拼、成績比拼,

第1集就

戰火飛揚,明爭暗鬥,暗流湧動

,幾個孩子的成長就在無數場奇奇怪怪的家庭聚餐中開始了。

《小捨得》媽媽不愛我,愛的是考滿分的我,孩子為什麼感受不到愛

宋佳飾演的南儷和田雨嵐是重組家庭後的

異父異母的姐妹

,兩個家庭和媽媽對孩子的

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樣,從孩子的名字就能看出端倪。

南儷對女兒

夏歡歡(劉楚恬飾)實行的是素質教育

,女兒也比較有藝術天分,多才多藝,學習成績就馬馬虎虎了。

田雨嵐(蔣欣飾)

崇尚的是學習成績第一的教育方式

,兒子子悠也是妥妥的學霸,但是卻是揠苗助長和培訓班的功勞,被媽媽壓抑的讓人心疼。

吃個西瓜被媽媽眼神警告,糖分太高會影響智商發育。

飯桌上被逼被圓周率

,媽媽說自己的自信,源自孩子的成績,

孩子考100分,自己就跟整容一樣,至少年輕10歲,

以至於子悠產生這樣的感觸,媽媽不愛我,愛的只是考滿分的我,這樣愛孩子的方式太讓人窒息了。

《小捨得》媽媽不愛我,愛的是考滿分的我,孩子為什麼感受不到愛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

《其樂無窮的戰鬥:媽媽,我要你這樣愛我》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人,關注孩子的內在自我,去看孩子眼中的世界。真正的陪伴,是相互認同的親子關係;真正的愛,是孩子需要的、無條件的愛。

親子關係中的第一個支柱就是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不等於溺愛。

溺愛是不論孩子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父母都支援;

無條件的愛,是指

不用交換、威脅等方式來教育孩子

,但是孩子錯的時候父母必須幫助他規範自己的行為,父母對

孩子的愛不摻雜條件,但不是沒有規範、沒有邊界。

父母時常在無形中向孩子展現“不愛”,

開口就是:“你不聽話,沒人喜歡你。”“你成績不好,媽媽不喜歡你了。”

總是不自覺地用“乖”我就愛你,不乖我就不愛這樣的話來教育孩子,和孩子開玩笑,孩子的理解是簡單又直白的,而等他成長到可以理解你背後的真實含義時,童年陰影或許已經形成,

在孩子的意識裡就是“如果我乖、我成績好,你們就愛我,如果我不好,你們就不愛我。”

不要企圖讓孩子理解你語言背後的複雜情況,讓他去揣摩你的心思和“反話”,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直接明瞭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愛,這不影響你管教孩子。

《小捨得》媽媽不愛我,愛的是考滿分的我,孩子為什麼感受不到愛

孩子不是父母的“內在小孩”

田雨嵐的

原生家庭並不完美

,媽媽沒什麼學歷,獨自拉扯她長大,而繼父南建龍是教授,媽媽在家幾乎是保姆角色,沒有什麼家庭地位,在繼父和繼父的親生女兒面前,

她是自卑又敏感的。

結婚後,

明裡暗裡被婆婆嫌棄,吃穿用度也經常需要公婆補貼

,同樣對於自己婚後的生活,田雨嵐也沒有話語權,所以,

她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小捨得》媽媽不愛我,愛的是考滿分的我,孩子為什麼感受不到愛

想讓孩子為自己打一個翻身仗

,在這些她感到自卑的人面前,她兒子的成績就是她自信的底氣,所以她在家庭聚餐上,不斷的談孩子學習、談孩子成績,因為這是她唯一的資本了。

她把兒子當成了

自己的“內在小孩”

,不尊重孩子的需求,完全按自己的要求教育孩子,不讓孩子參加足球班,想要孩子完全活成她要求的那樣。

而兒子子悠每次在被“控制”或“逼迫”的時候,都是一臉無奈和妥協,

結果要麼完全失去自我,要麼發起強烈的反抗和叛逆。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充當的是引路人,但掌舵的那個是孩子自己,

讓孩子自己有動力去做事,去學習,去實現理想,而不是時刻都是父母在逼迫、在推動孩子前行。

《小捨得》媽媽不愛我,愛的是考滿分的我,孩子為什麼感受不到愛

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

《正面管教》的作者在一次論壇上談到,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感受到痛苦,感覺到困難,感覺到失望,傷心,那一定是因為方法錯了。

成人思維和孩子思維存在差異

,父母愛孩子也需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愛,當

方法對了,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方法錯誤,困難就會接踵而至。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來自物質,更包括

親密的親子關係、尊重和平等的交流。

不要用“為了你好”而覺得自己有多麼愛孩子,

孩子如果接受不到,愛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甚至變質。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有一項研究

提出了父母向孩子表達愛的3條途徑:

每天

固定的時間和孩子進行交流

,比如一起做遊戲,完成學習計劃等;

心平氣和

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到被認可;

幫助孩子

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不要過分限制;

《小捨得》媽媽不愛我,愛的是考滿分的我,孩子為什麼感受不到愛

寫在最後,雖然生活充滿壓力,社會競爭激烈,但成年後抵抗困難的勇氣大多源自童年的幸福感,幸福感和能力缺一不可,過分壓抑的孩子無法釋放天性和天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意願過分強加給孩子,孩子更不是自己炫耀和攀比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