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首批丁克族陸續步入老年,“兩有一無”成常態,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多子多福”等宣揚多生多育的觀念可謂深入人心,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以無後為恥。

然而,從上世紀80、90年代開始一股“丁克潮”傳入我國,雖未對民眾的生育意識產生明顯影響,卻也有一批人接受了這一觀念,在其他人執著於生兒育女時,夫妻雙方選擇了不生育。

首批丁克族陸續步入老年,“兩有一無”成常態,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儘管許多人並未堅持下來,但仍有一部人接受了丁克觀念,直至錯過最佳生育期,成為了首批丁克族這一特殊群體。

在我們家樓上,就住著一對無兒無女的老夫妻,一開始大家都以為,他們的兒女可能是在國外生活所以不能在身前照顧。慢慢熟悉以後,才知道這一對夫妻壓根兒沒動過生育的念頭。

兩人都是大學裡的教授,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每天的生活就是養養花,養養魚,只要天氣晴朗,基本上都能看見兩個人攜手一起散步的溫馨畫面,養了多年的小狗跟隨在身旁,說不出的恬靜淡然。

首批丁克族陸續步入老年,“兩有一無”成常態,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還未成婚時,我還曾經趴在窗戶羨慕地望著二人,向媽媽唸叨,這樣的日子好像也不錯。

不料卻招來親媽嚴厲的警告:“你可千萬不要學他們啊!現在身體好的時候,看著歲月靜好,真有動不了的那天,誰照顧你?”

在大家的印象中,丁克群體往往意味著年輕時輕鬆,老年時淒涼。

無兒無女最大的隱患就是老無所依,但是隨著醫療體系的完善,丁克群體也能得到妥善的照顧,他們的老年生活往往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樣。

丁克的生活狀態,用幾個字就可以總結,那就是“有錢有閒無子女”,與正常家庭的不同之處,也都是圍繞著七個字展開。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當年能夠接受丁克觀念的人群,普遍都是高知人群,比如說著名歌手李健,主持人康輝等等,正是因為具有較為開明的思想才能認同這一觀念。

首批丁克族陸續步入老年,“兩有一無”成常態,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在那個年代,高素質意味著高收入,而且丁克家庭的含義就是夫妻雙方必須是雙職工,一對工作穩定高收入的夫妻,在年輕時必然積累下了足夠其度過晚年生活的財富。

退休之後,他們不必為子女的事業、婚事甚至家庭瑣事操心,通常比普通人要悠閒自在得多。

在身體素質允許的情況下,許多丁克夫妻都會攜手出門旅遊,或是一起投身於他們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慈善、支教等等。

首批丁克族陸續步入老年,“兩有一無”成常態,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有了孩子,意味著家庭關係也會變得複雜,夫妻倆因為各種小事爭吵的機率也會增加,如果丁克夫妻雙方始終有著一致的家庭觀念,生活中也會鮮有矛盾,夫妻感情往往更加穩定甜蜜。

至於人們擔心的養老問題,丁克家庭大多會選擇高階養老院度過餘生,在那裡,即便是親密的愛人先行一步離開,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不錯的事情。

丁克的老年生活的確會有很多弊端,在其他人兒孫滿堂的時候,自己也許會滋生淒涼孤寂之感,其他人生病時兒女繞床相伴,丁克人群能夠求助的物件卻少之又少,一旦安排不周,晚景淒涼也是有可能出現的。

首批丁克族陸續步入老年,“兩有一無”成常態,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因此想要成為丁克人群並不是說說而已,畢竟一個人的生育年齡有限,孕育子女更是關乎整個家庭的問題,不宜輕易反悔。在萌生丁克想法之前,一定要問自己是否有把握做好三個準備。

1。 積累財富

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富,則不足以支撐丁克家庭在步入老年之後的生活支出。

儘管不必為兒女置辦家產,但是在步入老年之後,所有人都要考慮到會出現身體素質下降甚至生病需要人照顧等情況。

首批丁克族陸續步入老年,“兩有一無”成常態,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如果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資產沒有把握達到這一標準,一定要慎重做出選擇,以免老無所依。

2。 忍受孤獨

許多人忍受不了孩子的吵鬧以及養孩子過程中的繁瑣,但是生兒育女過程中帶來的除了麻煩,更多的是快樂。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難免不會對最初堅持的想法有所動搖,在做出丁克決定之前,一定要事先考慮好自己能否忍受住長久的孤獨,否則將來悔之晚矣。

首批丁克族陸續步入老年,“兩有一無”成常態,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3。 養老問題

成為丁克,就要對自己的養老問題提前做出合理的規劃,或者投靠親友,或者住進養老院,或者只是請護工,這些都是丁克人群最終歸宿的選擇。

對護理選擇、遺產繼承問題有所瞭解和準備,是丁克人群一定要提前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