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心理學角度避免孩子的暴力傾向,陪伴、共情,讓孩子成為孩子

經常有家長問,為什麼孩子和小朋友們相處時,總是表現得很強勢。甚至會和朋友大打出手,父母總是擔心孩子以後的成長髮展路上會不會出現暴力傾向,影響身心健康。父母的擔心不無道理,但在孩子的生活和心理上悉心培養,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行為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要明白,遺傳因素和生長環境是影響孩子一舉一動的主要原因。生長環境是對孩子言行的潛移默化。

從心理學角度避免孩子的暴力傾向,陪伴、共情,讓孩子成為孩子

仔細想想,你是否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或者因為工作和其他的原因對孩子的生活疏於管教。

低年齡的孩子是處於尋求愛和關注的階段,如果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不在家裡,那對孩子而言就是家庭角色的缺失。

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孩子會逐漸出現不安。會出現“父母是不是不要我了”這種疑惑,那麼孩子就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博取父母的關注,來試探父母。

這對孩子的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為一開始都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時間一長,孩子真的會在尋求關注的路上越走越遠。做出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

從心理學角度避免孩子的暴力傾向,陪伴、共情,讓孩子成為孩子

最簡單的例子,為什麼校園暴力大機率發生在農村地區。因為在農村人口作為勞動力輸出地,父母在外務工的家庭特別多。久而久之,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是主要角色。

這些留守兒童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因為老人對孩子過於溺愛,行為沒有得到很好的管束,道德意志就會十分的薄弱。暴力是一些問題少年的標誌。

如果他們的父母能夠陪伴在身邊,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管束。讓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相信孩子的行為能夠的得到很好的改善。

從氣質型別上分析孩子,“對症下藥”

從心理學角度避免孩子的暴力傾向,陪伴、共情,讓孩子成為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父母觀察孩子平時的點點滴滴,對自己孩子的性格有個大概瞭解,再“對症下藥”,也能夠很好地幫助到孩子。

根據古希臘心理學家希波克拉特的氣質型別的分類,將氣質分成四種類型。

即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抑鬱質。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外向,和人相處時比較直爽,脾氣比較容易急躁,心理活動比較活躍。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膽汁質”氣質型別的孩子。

不要擔心,這些不是不好的評價,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氣質,發揮好這些鮮明的特質,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父母發現膽汁質氣質的孩子有攻擊性,要耐心教導他,首先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

告訴孩子,做什麼是不對的,採用合理的正強化和負強化兼備的教育方式。日後在孩子做起這件事的時候,腦海裡想象的是:如果我這樣做了,父母就會懲罰我或者表揚我。就會在孩子的腦海裡出現一個預設性。從而避免孩子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出現。

從心理學角度避免孩子的暴力傾向,陪伴、共情,讓孩子成為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傾聽者

在生活中常常有這些現象:孩子因為在學校和同學起爭執了,兩人大打出手。老師把家長叫過來。一些家長知道後為了早點結束這件事,就當眾批評責備孩子,使孩子非常的難堪。

發現孩子有攻擊性行為和暴力傾向時,父母不能一味地責備孩子,甚至對孩子大打出手。

因為人人都具有叛逆心理,你越是讓我這樣,我就非要跟你反著來。將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凡事還沒有問清楚,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這會將孩子和父母的距離逐漸拉遠,孩子變得不再親近父母,因為孩子覺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就算說了也是遭到責備。

從心理學角度避免孩子的暴力傾向,陪伴、共情,讓孩子成為孩子

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父母應該耐心的問清楚原因,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分析對錯,再對孩子進行疏導教育。善於傾聽也是在教育孩子時的重要手段。

培養孩子的共情心理

孩子在成長中,有一些無意識的模仿,可能是來自於父母,也有可能是來自於他們所崇拜的權威性人物。比如有些孩子在看完動畫片後,模仿劇情中正面人物打敗反面角色的行為。他們單純的覺得好玩,這時的孩子處於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前運算階段,

特點是自我中心性。沒有過多的共情心理,他們的世界是十分的簡單,只有有趣與否,做這件事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愉悅刺激。

這時候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和同情心,給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如果放任孩子做一些過分的事情,還替孩子辯解“他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那麼孩子會變成讓人頭疼的“熊孩子”。

從心理學角度避免孩子的暴力傾向,陪伴、共情,讓孩子成為孩子

前段時間,新聞裡報道了一則新聞:一個孩子和家長去吃火鍋,孩子因為無聊就跑來跑去,父母也不管。旁邊有兩個女孩在聊天,很開心的樣子,小孩看見了去拿她們桌上的手機,被女孩發現了就要回來了。“熊孩子”因為沒有達到目的,直接將滾燙的火鍋倒上女孩子的臉上,造成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嚴重燙傷。

在孩子的世界裡是沒有善惡之分的,他們只有開不開心,因為沒有道德的約束。那就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共情心理:你傷害了別人,別人也會痛。就像你被人打了,也會哭。

每個人都是父母的寶貝,不能隨隨便便去攻擊別人。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積極向上的榜樣,才能將孩子引領到正確的方向。

孩子是最單純可愛的生物,是沒有受過任何東西汙染的白紙。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在塑造一個全新的人,如果方式不當,也會成為讓人非常頭疼成為“熊孩子”。當孩子有暴力傾向或其他不良行為時,父母要重視起來並且及時督促孩子改正。當孩子進入社會,熟悉了社會規則,才會有一顆敬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