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逆商教育”可不是讓孩子遭遇挫折!90%的父母都理解錯了……

“現在‘老師’這個工作真的是越來越難幹了!”

在中學當班主任的閨蜜打來電話,向我大吐苦水:她班裡有個女生因為競爭班長落選而淚灑當場,已經一個多星期不肯到學校上課了……

閨蜜既要安撫班裡的其他學生,又要去該女生家做心理輔導,還得去應付學校領導的“特別關注”,真是一團亂麻、苦不堪言。

“逆商教育”可不是讓孩子遭遇挫折!90%的父母都理解錯了……

最後,閨蜜無奈的表示: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脆弱、矯情、經不住事兒,怎麼動不動就情緒崩潰、走極端呢?

1

孩子們的“玻璃心”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有句名言:

“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知道的唯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面迅速踏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失敗和挫折,被他人批評、否定、拒絕都是無法避免的事。

只有吸取經驗教訓,好好反思自己的失誤,避免今後重複踩坑,才能讓我們減少受挫的機率,成長為更優秀的自己。

但是,有一些人擁有著一顆無比脆弱的

“玻璃心”

。他們無法面對失敗,只願接受順風順水的人生。一旦事情偏離預期、無法如他所願時,這些人就會茫然失措、無法自控,甚至會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事情。

前兩天,我公司一個實習生的辭職理由就特別令人無語——他提交的一項策劃方案被部門經理否了,所以他認為經理剛愎自用、不能聽取他人意見,讓自己的才華無處施展,於是憤而離職……

“逆商教育”可不是讓孩子遭遇挫折!90%的父母都理解錯了……

類似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還真的挺常見。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童年(12歲以前)缺少挫折,說白了就是活得過於“順暢”,缺少社會的“毒打”。

因此他們不明白——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和事都會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總會有人對他們“say no”。

與此同時,他們排解負面情緒的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也差強人意。

面對相同的挫折、困難,每個人的態度和解決方法卻千差萬別。

於是,“逆商教育”開始頻頻被人們所提及。

2

“逆商教育”≠“挫折教育”

所謂的

“逆商”

,通常指的就是

我們遭遇挫折後所表現出來的應對能力,其中包括面對挫折、擺脫困境以及超越困難等能力。

逆商高的孩子不畏懼失敗。當他們面對挫折、拒絕或批評時,能夠很快平復自己受挫的負面情緒,以積極的態度想辦法解決問題;

而逆商低的孩子則態度十分消極,要麼一蹶不振、自暴自棄,要麼情緒激動、大吵大鬧,甚至走向極端。

當孩子表現出過於好勝,或是不服管教、拒絕接受批評時,家長們可千萬不要簡單地將其歸為孩子“叛逆”“不聽話”,而是要意識到——

可能是孩子的“逆商”出現了短板。

有些家長對於“逆商教育”存在一種誤區:

想提高孩子的逆商,就要讓他們多經歷些挫折,提早適應社會

——有挫折要上,沒有挫折,製造挫折也要上!

於是,不少爸媽開始有意識地“打擊”孩子:

平日裡不僅很少表揚、鼓勵孩子,還不停地挑剔他們身上的毛病和不足;

孩子遇到困難時大人完全撒手不管,任由孩子自己想辦法;

當孩子與別人產生矛盾時,不問緣由地要求孩子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這些做法不僅不能提升孩子的逆商,還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令親子間的親密情感出現隔閡。

“逆商教育”可不是讓孩子遭遇挫折!90%的父母都理解錯了……

所以,我們既不能簡單粗暴地制止孩子的過激行為,也不要給予他們一味地順從、溺愛。

父母需要明確讓孩子知道

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

,同時幫助他們

分析失敗的原因以及今後的改進方向

,使他們能夠很快從失敗的陰影中掙脫出來,勇敢面對挫折,找回自信。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說過: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作為父母,我們有義務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兩件事:

第一,懂得生命的珍貴。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用自殺、自殘來威脅別人。

第二,學會接受挫折。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坎坷和被否定。我們要承認並正視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吸取經驗教訓,進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3

第一時間對孩子說“不”

面對不順心的事,很多孩子第一時間會表現出抗拒、逃避的情緒,例如哭鬧、否認、推卸責任等。

如果不能及時糾正他們的心態,孩子很容易養成遇事毫無擔當、強詞奪理、怨天尤人的壞毛病。

因此,當孩子開始“撒潑”時,我們應該

第一時間對孩子說“不”

。如果可以的話,

最好將孩子帶到一個獨立的房間,一對一進行教育,不要讓屋裡出現第三個人。

需要注意的是:這時我們一定

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講道理,同時也不要走開

——只需要靜靜地坐在孩子對面,看著他們哭鬧撒潑就可以了。

因為打罵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給孩子“以大欺小、以暴制暴”的負面引導;

不跟孩子講道理,是因為他們正處於情緒激動的狀態,不僅聽不進去你說的任何話,還會覺得你是在向他們“示弱”,在“求”他們不要哭鬧;

之所以不讓走開,是因為把孩子一個人關在屋裡叫做“關禁閉”,而我們的目的並不是“懲罰”,而是為了教育他們。

“逆商教育”可不是讓孩子遭遇挫折!90%的父母都理解錯了……

當孩子發現哭鬧並不能換來想要的結果時,他們自然就會停下。這時,我們就可以開口說話了:

“還哭嗎?要是想哭我可以繼續等你。”

這種情況下,孩子想繼續撒潑打滾才怪呢!

當一切歸於平靜時,爸媽們就可以開始好好跟孩子講道理了——

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們之前哭鬧的行為是錯誤的,同時要引導他們學會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以及正確表達自己訴求的溝通方式與技巧。

最後想提醒爸媽們的是——

如果孩子願意向我們“訴苦”,主動袒露心中的真實想法和困擾,那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要及時給予他們安慰,幫助他們放下負擔,用積極、勇敢的態度面對困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