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勞模故事】劉宏英 | 祁縣省級勞模嶽世斌

【勞模故事】劉宏英 | 祁縣省級勞模嶽世斌

【勞模故事】劉宏英 | 祁縣省級勞模嶽世斌

編者按:為了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發揮勞模的示範帶動作用,展示勞模風采,激勵廣大幹部職工以勞模為榜樣,立足崗位,攻堅克難,擼起袖子加油幹,以工匠作風促進和推動祁縣“六縣建設”,講好勞模故事、工匠故事。由祁縣總工會主辦,縣文聯指導,縣作家協會承辦的主題為“宣傳黨的創新理論、講好身邊勞模故事”採風活動啟動以來,縣作家協會會員走進勞模,採寫了部分勞模的事蹟。這些勞模是身邊那些平凡樸實的勞動者代表,是新時代弘揚勞模和工匠精神的傳承者,也是我們身邊最值得推崇的勞動者,讓我們重溫身邊勞模的故事。“書香祁縣”微信公眾平臺從今天起,陸續刊發祁縣全國、省、市、縣勞模故事,以饗讀者。

用勤儉和正直創造奇蹟

——訪省級勞模嶽世斌

【勞模故事】劉宏英 | 祁縣省級勞模嶽世斌

晚秋十月,金黃的樹葉隨著秋風愉快的舞蹈。走進大修廠旁邊彎彎曲曲的小巷,我敲開了嶽世斌老人的家門。簡樸而整潔的院子裡有兩棵高大挺拔的香椿樹直入雲霄,綠中帶黃的葉片與碧藍的天空交相輝映,真像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推門進去,見一滿面紅光的老人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新聞。他就是84歲的省級勞模嶽世斌老人。

我單刀直入說明來意,想請老人談談他的一生以及他在任祁縣交通局副局長時,是用什麼辦法在短短兩年時間(1986——-1987年)建造了四座大橋(昌源河豐固大橋,子洪口大橋,烏馬河北堡橋和烏馬河南左橋)。在提前完成任務的同時,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為國家節約開支140萬元的事蹟。老人關掉了電視,身子斜靠在沙發上,目光深邃而遙遠,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如火如荼的青春歲月裡。良久,他用平靜的口吻向我講述了他的傳奇故事——

【勞模故事】劉宏英 | 祁縣省級勞模嶽世斌

1938年2月,嶽老出生在祁縣谷村,父親任村裡的貧協主任。那時候糧食產量很低,每年上繳統購任務時,父親總是以身作則把家裡的糧食拿出來上繳,家裡人常常只能用薺菜湯充飢。說起童年往事,嶽老的回憶裡只有一個字,那就是餓。嶽老是祁縣中學27班學員,上體育課的時候,老師總是讓他做示範動作,而自己常常餓得渾身發軟。同學中有兩個家境比較寬裕的,總是給他帶來家裡自制的燒餅,這一帶就是好幾年。

嶽老至今還清楚地說出這兩位同學的名字和家庭住址。我突然發現他的眼睛裡有晶瑩的淚光在閃爍。我想,嶽老之所以在後來的工作中那麼耿直而無私,一定受小時候父親大公無私的行為所影響。而那份飢餓感和同學們在那個充滿了飢餓的特殊年代給予他最無私的幫助,使得他能在後來的工程中設身處地為工人著想,為工人謀福利。使工人們也能用飽滿的激情和認真的態度投入到橋樑建設當中去。1958年,嶽老以優異的成績從太谷交通幹校畢業,這也為他在以後的工作中,做精準測量和預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說起1986年他接到縣委縣政府“三通兩環一提高,三年建成三座橋”的任務時,嶽老回憶道,那時候他剛從忻州參觀考察回來。接到任務的時候,連最基本的三大材料也沒有,沒有水泥,沒有鋼材,沒有木材。面對如此困境,嶽老開始了他出外跑材料的行程。他安排好工地工作之後,就去太原找建材局局長,終於從大同批出200噸水泥。嶽老晝夜行程趕到大同卻發現,200噸水泥全是散裝。

【勞模故事】劉宏英 | 祁縣省級勞模嶽世斌

散裝水泥怎麼能運回祁縣呢?嶽老又找到在大同鐵路局工作的同學,終於把散裝水泥換成袋裝水泥。這個問題解決了,卻發現43元一噸的水泥,從大同運到祁縣工地上,一噸水泥的運費竟然需要80元錢。運費比買價還高,這怎麼行?嶽老說國家的錢要用在刀刃上,一分也不能浪費。他三番五次找到鐵路局的同學,終於弄到特價車皮。大家連夜工作,一天倒八次,一車裝四噸裝到了八噸,先用汽車倒到車間,再轉發回祁縣工地上。結算時發現,原定80元一噸的運費只用了3元錢。這樣,一噸水泥光運費就節約了77元。200噸算下來,那就是總共省下了10000元啊!在那個月工資只有三四十元的年代,一萬元那可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筆鉅款啊!

嶽老常常晝夜駐守在工地上,他發現拆下來的模型板上到處都是鐵釘,而接下來的工作中需要鐵釘還得重新再買。這些鐵釘為何不能再利用呢?嶽老找到看工地的門衛說,讓他們把用過的模型板上的釘子拆下來,一個一個搗直。他自己五毛錢一斤回收。到現在嶽老還清楚地記得,17個釘子正好一斤。這個舉措一方面增加了工人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又一次為工程節省了不少開支。

【勞模故事】劉宏英 | 祁縣省級勞模嶽世斌

嶽老就是這樣事無鉅細親手操辦,精打細算過日子。他出差辦事從不住店,直接住在機關單位或者工地上。你別小瞧這些小開支,天長日久,也能節省不少資金呢。當時工地炊事員的工資是每月45元,嶽老把結餘的資金補助給炊事員,讓他們每月拿到50元。但是,如有兄弟單位來考察,一律不準下飯店,不許開小灶,就在炊事班吃,炊事員必須認真接待。

除了事事過問,精打細算節約開支之外,一個優質工程的誕生,必須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嚴把質量關的嚴謹態度。有一次嶽老出差回來直奔工地,發現橋墩正在奠基鍥柱子,4米長的振搗板沒有直接打到坑底,而旁邊已經做好了好幾個橋墩。嶽老一看火冒三丈,拆開後發現木頭模型裡面全是蜂窩煤一樣的小窟窿。第二天,嶽老召開會議,宣佈不管是誰的關係進來的,都得嚴把質量關,豆腐渣工程要不得。咱不能拿著人民的血汗錢禍害人民。最後,這個弄虛作假的工頭被直接開除了。還有一次,工地上一個電工在電費上做文章,想撈點外快。這也瞞不過嶽老的“火眼金睛”,他有在交通幹校學習的專業知識做預算和精準測量,也有工地上的實踐經驗,一眼看出報告單上的“水分”。他說,四根焊條用一度電,17個鐵釘是一斤……

【勞模故事】劉宏英 | 祁縣省級勞模嶽世斌

嶽老不僅性情耿直,對工作一絲不苟,而且體恤下屬,處處為別人著想。在修建子洪改線工程時,那時候還沒有挖掘機,工人們全憑人力車,一車一車拉。有個北左村的民工,從這個橋頭到另一個橋頭拉土墊地基,一個下午就拉了一百車土。手上磨起了血泡,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肩膀上起滿了皮。嶽老看著直心疼,直接把自己的飯票送給了民工,省得他回家吃飯來回跑。

還有一件事也很值得一提。有一次工地出了工傷事故,家裡老婆也改嫁了。這個工人有個傻兒子,嶽老想安排他到工地做事。當時很多人都持反對意見,說已經給了撫卹金,他一個傻子能幹什麼?嶽老安排他給工地挑水,只要供上燒茶爐就行。後來工地改進了供水裝置,不用人工挑水了,嶽老又安排他在工地上撿鐵釘和廢鋼筋頭。這個憨憨地傻子也能每月領到相應的工資,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嶽老正直善良,從不落井下石。1959年在修榆黃公路時(榆次到長治黃碾鎮),他發現施工隊伍中有幾個被打成右派的下放勞改者,他們的伙食和其他工人的不一樣。工人們吃的是白麵饅頭和燒餅,右派們吃的只有粗糧窩窩頭。他說右派也是人,如此強大的勞動量,怎麼能只吃窩窩頭呢?不應該同工不同酬啊。嶽老趕忙向上級反映彙報,改善了右派們的伙食。而改善伙食的同時,不僅加強了工人和領導之間的凝聚力,而且進一步提高了工程進度。

【勞模故事】劉宏英 | 祁縣省級勞模嶽世斌

說起嶽老的奮鬥史,諸如此類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在建造豐固大橋和子洪口大橋時,他僅僅用了18個月,提前6個月完成任務。工期的提前竣工,也是節約資金很有力的一項重要舉措。國家預算180萬元的工程,實用144萬元,為國家節約資金36萬元。在1986年到1987年,短短的兩年時間內,他修建了昌源河豐固大橋,子洪口大橋,烏馬河北堡橋和南左橋四座大橋。這四座大橋原概算365萬元,實際造價225萬元,總共為國家節約了140萬元。並且經過國家橋樑委員會檢測,四座橋質量全部合格,被評為全優工程。在八十年代中期,節約140萬,這就是個天文數字啊!嶽老這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勤儉創業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蹟啊!祖國和人民是不會忘記這些無私奉獻,為人民謀福利的有功之臣的。在1987年和1988年,嶽老被評為縣級勞模,榮獲五一勞動獎章。1989年,嶽老又被評為省級勞模。

坐在嶽老對面,聽老人侃侃而談。窗外秋風習習,樹葉嘩啦啦飄落下來。嶽老突然長嘆一口氣說:“這輩子努力過奮鬥過創造過,唯一遺憾的就是愧疚我的老伴啊!”他告訴我,由於他常年奔波在外,很多時候過年也不回家,他讓看工地的工人回家過年,自己守在工地上。家裡老老小小一大群人,都是老伴一個人照顧。老伴在水暖廠上班,在單位做的是重體力活,回家還要照顧老人孩子,身體早就累垮了。如今,老伴走了已經二十多年了,自己常常在夢裡見到她,告訴她如果有來生,一定要好好照顧照顧她。說著,老人把頭扭過來,兩眼望著窗外,窗外的落葉正悄無聲息地隨風飄揚。我又一次看到了晶瑩的淚光在老人的眼眶裡打轉轉。原來鐵骨男兒也有柔情似水的情懷啊!

【勞模故事】劉宏英 | 祁縣省級勞模嶽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