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右心房的組成

右心房的組成

右心房沿界嵴附近開啟

右心房呈垂直的卵圓形,有上、下、前、後、內側、外側

6壁

——6個面組成一個腔

上、下、前壁分別被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右房室口所佔據。

內側壁主要由房間隔構成。

外側壁

有縱行的界嵴(crista terminalis),跟右心房外面的界溝相對應。

界嵴

橫部

起自上腔靜脈口前內方的房間隔,橫行向外至上腔靜脈口前外面,移行於界嵴

垂直部

,後者與下腔靜脈瓣(歐式瓣)相續。

右心房的組成

界嵴crista terminalis,CT

界嵴還有一個名字叫

終末嵴

,crista terminalis,有些圖示縮寫為TC,英文為terminal crest。

右心房以

界嵴

分為腔靜脈竇和固有心房兩部分。

1.固有心房

在右心房的前部,其內面有許多大致平行排列的肌束(看上圖),稱為梳狀肌(pectinate muscles),起自界嵴,向前外方走行,止於右房室口。

在心耳處,肌束交錯網,似海綿狀——當心功能發生障礙時,心耳處血流更為緩慢,易在此瘀積形成血栓。

下腔靜脈瓣的前下方常有一袋狀突出,稱後心耳(Eustachian inferior sinus,或者叫Eustachian 下竇),有許多肌小梁襯墊,——插心導管時,導管有時可盤曲於此處。

2.腔靜脈竇

位於右心房的後部,內壁光滑,無肌性隆起。內有上、下腔靜脈口和冠狀竇。上腔靜脈口(orifice of superior vena cava)開口於腔靜脈竇的上部,在上腔靜脈與右心耳交界處,即界溝上1/3的心外膜下有竇房結。

下腔靜脈口(orifice of inferior vena cava)開口於腔靜脈竇的下部。在下腔靜脈口的前緣為

下腔靜脈瓣

(valve of inferior vena cava ,

Eustachian瓣,歐式嵴

)(一個東西叫3個名字)。

歐氏瓣

:下腔靜脈口的前緣有胚胎期殘留下來的薄的半月形瓣膜稱下腔靜脈瓣,其外端續於界嵴,內端向內延續於卵圓窩。

歐式嵴

即為冠狀竇口和卵圓窩的分界。

在胎兒時,此瓣有引導下腔靜脈血經卵圓孔流入左心房的作用。出生後下腔靜脈瓣逐漸退化,形成一瓣膜殘痕。

在冠狀竇口的後下方有一隱窩,稱Eustachian後竇(postEustachian sinus)

冠狀竇口下緣有半月形的

冠狀竇瓣

(valve of coronary sinus),又稱

Thebesius瓣

,約一半人有。

右心房的組成

EV:歐式瓣,ER:歐式嵴,Todaro腱 ;

歐式嵴為肌樣結構,可以這樣區分,在下腔靜脈部分叫歐式瓣,卵圓窩和冠狀竇口之間叫歐式嵴,再延伸叫Tadaro腱。

房間隔

房間隔(interatrial septum)由原始隔和繼發隔發育而來。在房間隔下部和下腔靜脈口左上方有一淺凹,稱卵圓窩(fossa ovalis)。

成人男性1。6cm,女性1。8cm。成人前後徑約為1。3cm。成人卵圓窩面積約為2。3cm2,占房間隔總面積的25%。

卵同窩的前、後、上緣隆起稱卵圓窩緣(border of oval fossa)。卵同窩和卵圓窩緣是胚胎時期卵圓孔閉鎖後的遺蹟。在25%正常心臟,卵同窩上部與卵圓窩緣之間有一狹小縫隙,通向左心室。儘管卵網孔未被原發房間隔完全關閉,但不影響生理功能。

卵圓窩緣前上方的隆起稱主動脈隆凸(torus aorticus),該隆凸由主動脈右竇向右突出形成的約為71%,由主動脈右竇及左竇形成的為29%。主動脈隆凸是透過房間隔插入心導管的常用標誌,也是主動脈後竇的定位標誌。主動脈竇瘤或先天性主動脈竇瘻可經此處破人右心房。

卵圓窩前緣和房間隔前緣之間的區域稱前峽(anterior isthmus),兩者後緣之間的區域稱後峽(posterior isthmus)。房間隔前緣和三尖瓣附著緣之間的部分位於右心房和左心室之間。

右心房的組成

歐式嵴

Todaro腱(tendon of Todaro)

前端附著於中心纖維體,後端在冠狀竇嵴處連於下腔靜脈瓣的腱性組織

為條索狀的緻密結締組織。

換種說法:起自下腔靜脈瓣,穿經Eustachian嵴,在心內膜下斜向前上方,於冠狀竇口和卵圓窩之間穿入房間隔,與右纖維三角相續。

繼續描述:歐氏瓣的遊離緣呈腱索狀即為Todaro腱,走行於歐氏嵴樣結構中。前端附著於中心纖維體,後端在冠狀竇嵴處連於下腔靜脈瓣的腱性組織。

兒童Todaro腱的出現率約為74%,成人約為85%。Todaro腱的直徑約為1mm,小兒長約0。1cm,成人長約1。5cm。兒童的Todaro腱全部為腱性。成人Todaro腱的前上2/3部為腱性,後下1/3部可為肌性。

Todaro腱具有牽拉和固定下腔靜脈瓣和冠狀竇口瓣的作用。

在Todaro腱、冠狀竇口前內緣和三尖瓣隔側尖附著緣之間的三角區,稱Koch三角(triangle of Koch)。Koch三角的心內膜下有房室結,故在手術中勿用器械鉗夾、心內吸引器觸及和碰撞該部位,以免引起心律失常。

參考TSU。TW原文:https://www。tsu。tw/heart/jiepou/nwjg/141。html

醫學科普並不作為疾病診療證據,資料及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侵襲請聯絡刪除,郵箱:dbh7@foxmail。com。 有問題也可以郵箱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