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胎息與入定

胎息與入定

1。

胎息的啟動

1)閉息靜待法:

稍稍吸氣後閉氣不出,靜靜的等待氣海元氣激動產生的腹部起伏跳動。體弱者閉氣時刻短些,體健者閉氣時間可稍長,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況下,元氣 出於生理需要,突發的激盪跳動起來,並且來勢兇猛,此時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頻率可根據胎息發動的強弱快慢隨其自然,這就是“隨息”。只隨之,觀之,不用 意。可感到吸之微微帶動毛孔、肚臍等穴,呼氣廢氣從穴位毛孔排出,而後鼻吸而不呼,靠身排即可,時間越長越好。最後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 中,則道成。

2)閉息起伏法:

稍稍吸氣後閉氣不出,用真空力將腹部吸氣後閉氣不出,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後再用真空力將腹 然後再用真空力將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之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

3) 閉息隆腹法:

吸氣後閉氣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並儘可能保持這種狀態(不要用力),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之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

4)閉息凹腹法:

呼氣呼盡後閉息,腹部自然下凹,儘可能保持這種狀態(不要用力),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之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

注意:

1)。 以上任選一法可重複閉息引動胎息,直至成功。練習一遍胎息發,時間保持在20-45分鐘即可,一般半小時左右。得成者無時間限制。

2)。 胎息法收勢很重要,在停止胎息相動後,應靜靜地躺在原地,體會源於丹田的能量,輻射滲透全身時產生的脈動感、電流感、酥欣感等。稍頃,意照丹田1-2分鐘,可觀想在肚臍與命門連線的中點,有一蛋黃大小的金色光團。然後擦臉、搓耳、梳頭恢復常態。

3)。 比較佛家寶瓶氣修法,可見諸多相似之處。可相互借鑑學習。萬法歸宗,摒棄著相與妄念。

4)。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最佳吸:閉:呼時間比是 1:4:2。

2。

胎息與入定

這裡用禪定的觀點來講一講。要 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覺受。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身心都很舒適,修法又很正確,那麼,他要入定之前會產生輕安的現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覺 是全身輕飄飄。初學禪定的人,在入定前會有輕安現象:有些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大,甚至整個身體都在膨脹,大到他會覺得充滿這個世間;有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 小,或身體浮起來。這些都是輕安的現象,這種現象過後,就會產生很快樂的感受,這都是入初禪前輕安的覺受。在禪定裡,初禪、二禪、三禪都有不同的快樂感 受,到了四禪就沒有樂受了。

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細、息細、樂受 。入 定的人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勻微細舒適的,心念也很微細集中,而且有快樂的感受(四禪除外)。當你靜坐時,一旦覺得呼吸由粗變細、心念由粗變細變平靜、身體從沒有樂受變成有樂受,這 快樂的感覺會使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我們可以從這些現象來確定自己已經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種感覺,就是他從非常舒服的感覺中出來 之後,會覺得忽然腳痠、麻、痛了;但是,在他出來之前卻不知道痛。為什麼呢?因為初禪只有樂受沒有苦受,所以,你靜坐到 心念很平靜身體非常舒服的時候,一旦休息就感覺全身疼痛,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禪。這是很多修禪定的人都有的經驗。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為何麻、痛,還會 否定自己已經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講經教的老師誤導了。那些法師不明白入定是怎麼回事,將入定講得很難很難,甚至於聽到你修禪定,他就會說小心著魔。

懂得怎麼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與出定。重複練習出入定過程,小心重複觀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樂受, 你就會懂得原來入定過程是這麼回事。必須重複訓練,上去,下來。再上去,再下來,做越多次越好。以後, 你就會越來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複訓練入定,只會貪著樂受而住在定中的樂受而不想出來,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來,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卻不懂怎麼 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禪定,千萬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來。應該是一進去就快點出來,然後,再快點進去快點出來。一直重複做,做到你很熟練了,很清楚如何入定 後,才來加強定力。在 練習加強定力時,在定裡多久呢?初學者入初禪千萬不要太久,五分鐘就好了。在裡面呆五分鐘就要出來,但是不要下座,然後再進去五分鐘後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在初禪裡呆得太久,心念可能會更細而離開初禪。甚至於深入到更高禪定,呼吸更細,心念更細,也更快樂。於是你對初禪心念的粗細混亂不清。也就是說練習 加強初禪定力時,在入初禪半小時內,要出入定六次。這樣不但修了半小時的初禪,而且懂得出懂得進。當每次出入定五分鐘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 定十分鐘或者十五分鐘。十五分鐘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時。就這樣地加強定力。當你覺得這個定很穩固了,然後才能設法進入另外一個禪定。這就是所謂入定的 技巧,我入定我把握。

禪定之間的覺受差別:初禪與二禪最大的差別是:初禪的心態有覺有觀,很容易被聲音干擾。初禪的人聽到聲音,心就亂了,所以佛說聲音是初禪的刺。二禪的心態無覺無觀,聲音的影 響,你都如如不動。三禪和二禪的差別是:在三禪,你會覺得身體不存在了。但是,感覺頭還在,覺得全身很快樂,卻不知道身體在哪裡。到了三禪呼吸很微弱,有些人會覺得呼吸困 難,主要是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礙,一般是憂鬱、易怒及緊張的煩惱造成氣結檀中穴。有些人到了三禪心臟會跳快。為什麼呢?因為,三禪的呼吸很 微細。那些心沒有力的人會覺得心臟負擔不了,會跳得快一點。這樣,他就應該在三禪多呆,慢慢地適應,最好是吃補心氣的藥。上 四禪,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會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禪近行定,無法進四禪。你如果深入四禪,外面的聲音是都聽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禪。如果一個 人在四禪裡面,聽不到聲音以後,這個人就可以進一步修第五個定。如果你只修到四禪近行定,還會聽到聲音,就沒有能力進入第五個定。禪定越高,定 力越強,心念越細,呼吸越細,感受越快樂。但是,從三禪進入四禪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一旦你從三禪進入四禪,快樂就會立即消失,完全沒有樂受——舍 受。如果你們有經驗過四禪,就會知道叫舍念,就是沒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禪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淨——念清淨。

修定的要領——調身調息調心:調 身, 主要的重點就是這兩個作意要領,第一個是『用頭來支撐頸部與肩膀』,不是用頸部、脊柱來支撐頭,我們打坐是頭頂青天,簡稱為『頂天立地』,不只是坐姿 這樣子,立姿也是這樣子。第二個作意要領『是用骨架平衡身體的姿勢,儘量不要用到肌肉』,骨架是用來平衡,不是用來支撐。感覺上,肌肉完全沒用到力。坐姿如 是,站姿也如是,走路也如是。接著講調息,一上座,輕輕鬆鬆地做幾個深呼吸,然後再放鬆,念頭跟著呼吸,呼氣的時候只知道呼氣,吸氣的時候只知 道吸氣,整個 呼氣的過程,念頭只有呼,整個吸氣的過程,念頭只有吸。如果呼吸是一匹馬的話,那念頭就是騎馬的人,當念頭跟呼吸一體的時候,就是人馬一體,讓念頭跟著呼 吸。如果呼吸是人的形體的話,念頭就是燈光下的影子,讓念頭跟著呼吸,亦步亦趨,輕鬆地跟著,卻一點也不離 開,如影隨形,形影不離。接著是調心。這個階段,呼吸以外的念頭我們稱之為雜念,我們對雜念沒有抗拒,沒有不要,任何對雜念的抗拒和不要,我們稱之為大雜念。雜念來,不管它,只是回到呼吸,回 到出入息。呼氣的時候知道呼氣,吸氣的時候知道吸氣。整個呼氣過程,念頭只有呼氣;整個吸氣過程,念頭只有吸氣。雜念來不管它,繼續回到『呼氣知道呼氣, 吸氣知道吸氣』,不管是什麼樣的雜念,不管是可意的、不可意的,讓我們的身心放輕鬆,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不要不要它,只是很單純地回來出入息,這樣子 叫做調心。

胎息與入定

3。

排濁生元

進入胎息以後,在生理和心理上要經歷“推陳出新”的 過程,推陳就是排濁,出新就是生元。濁是指穢濁,泛指體內不利於健康的瘀血、痰、溼、風、寒、腫瘤、體液中的廢物及一切病理性產物。排濁的途徑可透過大便 (水瀉、粘稠惡息物、黑糞、腫瘤、膽石等病理產物)、放屁、小便(帶下、尿石、清尿、黃尿、濃尿等)、上嘔(痰涎、腥沫、瘀血、清水、黃水)、咳嗽(咳 痰)、乾咳(無形濁氣)、汗排(汗是排除心臟、血液、肺部的脂肪、酸、鹼及風寒熱暑溼的重要途徑)、面板排(水泡、斑)、吟唱嘯聲(去除心理積鬱)等。一 般在進入胎息後一週左右可因人因病而出現排濁反應,一般不需吃消炎藥、止咳藥、止瀉藥。排濁乾淨後這些反應會自行消失。

生元的反應多表現在熱(腹部、命門溫熱)、拙火(其熱如火,伴之出汗、清涼(心靜髓涼)、光(性光顯發)、景(山川、河海、寺廟、人物、仙境等)、壯陽(效能力加強,陰莖常無慾自剛)、身體弱而強,病而愈、快樂(內在法喜的樂受)。胎息修煉到一定階段時,只要需要能量,它就能自動啟動或人為啟動,不必閉息啟動了。更多的時候,它是主動地為人工作,常在人們最為疲倦,最需要的情況下發揮作用。啟動胎息就好象在人體內建立了新程式,生命自動按照新的程式,向健康,長壽執行。更進一步講,不是你在煉胎息,而是胎息在煉你。

習練胎息法應注意事項

1)凡有咳血、咯血、便血、胃出血等病的出血期,不能練習胎息,須在停止出血三個月後,視其具體情況酌情決定。

2)婦女經、胎、產期不宜練胎息法。

3)手術後三個月內不宜練胎息法。

4)胎息對糖尿病、消化道疾病、腫瘤、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疑難病有顯著的康復作用,但一般會有排濁反應,並且往往要經歷二至三次的排濁期,練習者應有思想準備,少數人排濁反應較輕或沒有。

4。

玄門胎息法

玄門胎息法系“武術之鄉”新化梅山道家秘傳功法,練之可得胎息、辟穀、降丹、開發潛能、益壽延年等多種功效。

一、功前準備:在室外練功時,要選擇空氣清新處,在室內練功,須空氣流通,練功時不可過飢或過飽,功前須淨身洗漱。

二、練功步驟:1。身形:本法宜在子時修練,面向南方,盤腿而坐,全身放鬆,定氣凝神,舌抵上顎,調勻呼吸,意念丹田存一雞蛋大小的金丹閃閃發光、放熱。

服氣法:當丹田微微發熱後,閉目存神,閉口,用鼻緩緩吸氣,意想真氣由鼻吸入,充盈滿口,然後將此真氣咕咚一聲吞下,意念直送丹田,用口撥出體內濁氣。

閉氣法:服氣後可依下行功,深深吸氣一口,舌抵上顎,凝神丹田,兩手握拳置於膝上,閉氣不令其出,到忍不可忍時再用鼻撥出濁氣,調勻呼吸,這時玉液從口壁湧出,充盈滿口,須咕咚一聲吞下,意送丹田,再行第二次閉氣。

三、收功:先睜開眼睛,雙手搓熱,搓腎門二十四次,然後順時針、逆時針摩腹各二十四次,再用劍指從眉心沿腦中心線由前至後搓二十四次,然後放鬆走動一下,以便氣血通暢。

四、 功效及注意事項:1。初服氣時,因氣只能達咽喉,應以七口為宜;幾日後,會覺得胃氣蛹動,發出咕咕之聲,說明氣已達胃,可服氣二十一口;再幾日,會覺得腹 部氣團腎動,咕咕有聲,或聲如撕布,說明氣已入丹田,須服氣四十九次。服氣期間,會放屁頻繁,初時臭不可聞,幾天後放屁無臭氣,甚至微香,這時必須閉住氣 不讓它放出,以免真陽瀉漏。初服氣時,小便赤黃,亦勿怪,久久變色自如。辟穀,這時服氣順增至八十一次,但不可強求辟穀,須順其自然。2。初練閉氣法時, 只能行一分鐘左右,隨著練功的深入,閉氣時間會逐漸延長,直至全身毛孔開放出現胎息。閉氣次數與服氣次數相同。在練閉氣法期間,會出現以下效應,可供練功 者參照,初時閉氣會覺得全身真氣充盈發熱,額頭出汗,幾日後,行功時會全身真氣充盈發熱,全身出汗的現象,全身舒暢無比,漸覺左右太陰經兩道氣從大牙根上 衝太陽穴,入頂門兩氣交合入泥丸;數日後,氣從泥丸宮流入腦,過夾脊下行尾閭,次於丹田,上衝心中;再數日後氣抵心中,心中溫暖舒暢,從心而上,過咽喉而 入舌下,這時會覺得滿口芳香甜美。得此效驗後,應閉關修煉,勿受人和動物等外界因素干擾,面南而坐,面向牆壁,練法如前,此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奇異景象,如 身形變高變大,覺得山川河流人物房舍等盡入身中,精神興奮,手足不知所措,如遇此景不可睜眼睛,亦勿驚、勿喜、勿執著,可用手扶牆壁,會覺得一顆閃亮的內 丹從頭頂直降丹田,降丹之後不可立即睜開眼睛,先漸收意念,靜下心來,復四肢,睜眼、收功。到此時內丹已成,接著修煉下去,胎息指日可成。

胎息與入定

5。

陳攖寧先生聽面板法

陳攖寧先生曾以“莊子心齋法”為依據,總結出一套“聽呼吸”的方法。這個方法雖然易於實行,但也有些許流弊。如果心思呆板的人依法修持,仍免不了出現問 題。是故,愚根據歷代以來前輩高真的經驗,結合自己多年的親身體會,在先師“聽呼吸法”基礎上,總結了一套“聽面板”的法門。即修煉者不拘坐臥,全身放 松,不空不松,微微將念頭放在全身的面板及毛孔,聽面板毛孔的開闔。 面板毛孔之開闔,用耳朵本來是聽不見的,但將意識放在全身的面板毛孔,圓滿似太極拳中的渾身棚勁,則自然會感覺到面板是在一開一闔,一呼一吸。如此久之, 呼吸之息氤氳佈滿於全身,一開一闔,遍身毛竅與之相應,而鼻中反而感覺不到氣的出入,直至呼吸全止,開闔俱終,脈停息住(即內家拳中所謂不能吞不能吐), 類似人氣絕了的樣子。這種現象就是古代仙家所說的未死先學死。這個暫時的死能由自己作主,然後長久的生,方能由自己作主。此時外表雖如死人,無呼無吸,脈 搏若有若無,而其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變化,非但比較其死人絕不相同,即比較普通的活人亦大大兩樣。到了這個時候,胎息自然成功,離入定出神之期也就不遠 了。

6。

我之淺見

懂得了胎息啟動及入定的的原理,便不必執著於哪家哪門的方法。熟練後甚至不必用閉氣也可自如啟動與控制胎息與入定。一旦胎息啟動,閉氣是自然結果而非因。聽呼吸, 聽面板開闔, 聽心跳, 聽肚臍處之聲音, 諸如此類,不外攝心攝六根。懂得這個道理,便可靈活用之,以適合自己。比如我用唸佛咒法,效果甚好。而且此時的唸佛唸咒功效,勝過平時萬倍。閱者有緣,習之自明。

胎息與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