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個專為肩周炎設計的方子

導讀:

據說本案所運用之方,專為肩周炎設計,療效頗佳

肩周炎

李某,女,52歲,右肩疼痛,活動受限4個月。

患者4個月前右肩夜臥受涼後出現疼痛,持續性隱痛、脹痛,外展、抬舉、背伸均受限。得病1個月後採用針灸治療1周,病情稍好轉,2天后又加重。貼麝香追風膏、萬通筋骨貼無效,自行採用單方、偏方治療亦無效,每晚吃止痛藥後方可入睡。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緊而弦。

一個專為肩周炎設計的方子

診斷:肩凝症(風寒閉阻經絡、氣血執行阻滯)。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1。 採用姜油刮痧法,隔日一次,疏通肩背部經絡,連續5次。同時加強肩關節活動。

2。 自制肩凝散內服。

丹參5g,當歸5g,乳香5g,沒藥5g,穿山甲5g,延胡索5g,川芎5g,羌活5g,細辛5g,生麻黃5g,威靈仙5g,制馬錢子2g,桑枝3g,桂枝3g。

按上述比例,將藥材共為細粉,黃酒沖服,每次5g,每日3次,10天一療程。

療效:患者服用1療程後,疼痛消失,活動輕度受限,特定角度仍有疼痛,後繼續治療1療程而痊癒。

按:肩周炎多為手三陽經受寒,導致區域性經絡氣血不暢,治療時以止痛為標;活血、散寒、通絡為本,對於已經出現肌肉粘連的患者,應當加強鍛鍊,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

一個專為肩周炎設計的方子

本案所運用之方,專為肩周炎設計,療效頗佳,臨床運用數年,治癒患者數十人。方以張錫純的活絡效靈丹(丹參、當歸、乳香、沒藥)為基礎方,活血通絡;配羌活、細辛、麻黃、威靈仙,祛風散寒止痛;穿山甲、川芎、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馬錢子為止痺痛之良藥;桂枝、桑枝引藥入上肢。通方共14味藥,共奏祛風散寒、舒筋活血、通絡止痛之功。

附姜油製法:麻油250g,生薑1000g,將麻油放入鍋中燒開,然後將生薑切成片,分次放入油中,炸枯後將薑片撈出,放入新薑片炸,直到所有薑片全部枯,油冷後加冰片細粉1g,裝瓶備用。

姜油功效:溫經散寒通絡,主要用於受寒引起的身體區域性疼痛,在刮痧時使用。

文源:本文摘自《醫間道》,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餘浩、鄭黎

治急慢性肩周炎,試試這個方

組成:

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當歸12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羌活10克,片薑黃10克,葛根30克,細辛5克,地龍15克,丹參15克,雞血藤15克,炙甘草6克。

功能:補氣活血,溫陽除痺,祛風通絡。

主治:急慢性肩周炎,上肢痠麻脹痛等疾病,症見肩痛,肩關節活動障礙,或肩部怕冷、畏風、沉重,或上肢僵硬、手指發麻、腫脹,或頸項拘急、疼痛等。

舌暗紅苔薄白,脈沉細,證屬氣血不和,風寒溼痺阻經脈者均可加減運用。

用法:先加約超過藥面兩橫指的涼水浸泡30分鐘,再用武火煮沸,改文火再煎30分鐘,倒出藥汁,再加入約超過藥面一橫指的涼水或熱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煎30分鐘,倒出藥汁,混合兩次藥汁,分三次飯後30分鐘溫服,一日一劑。

一個專為肩周炎設計的方子

加減:

若處於急性疼痛期,辨明屬寒,可加制川烏、制草烏通痺祛風止痛;

若有腫脹或沉重感時,可加防己、澤瀉、澤蘭祛風活血利水;

若痛甚,可加制乳香、制沒藥行氣活血止痛,亦可加海風藤、威靈仙等通絡之品;

若有化熱趨勢者,可加木通、豨籤草、忍冬藤等清熱通絡之品。

方解

肩周炎屬中醫血痺證範疇,或挾寒,或挾溼,或挾風,或風寒溼合而痺阻於經脈鬱久化熱。

成肇仁認為肩周炎多為氣血不足之人,或肩部勞累過度,或夜眠時側臥,肩部裸露於外,受風寒溼等邪氣入侵,故多於勞累或變天時發病,俗稱“五十肩”“肩凝風”“漏肩風”“冰結肩”等。

《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問曰:血痺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 ,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

成肇仁遵《金匱》之旨,以

黃芪桂枝五物湯

為主方,加減化裁。方中

黃芪

補氣;

桂枝

,芍藥通陽除痺,

白芍,赤芍

共用取二者止痛活血之效;

川芎,紅花,桃仁

活血化瘀,

當歸

活血和血;

羌活,片薑黃,葛根、細辛

散寒祛風除溼,羌活,《本草從新》言:“宣理遊風,發表勝溼。”

片薑黃,焦樹德謂“其有入肩背手臂等處活血祛風而治風溼痺痛的特點。”

地龍,丹參,雞血藤化瘀通絡,

雞血藤,《本草綱目拾遺·卷七·藤部》曰:“治老人氣血虛弱,手足麻木癱瘓等症‪‪,《滇志》雞血藤膠,治風痛溼痺,性活血舒筋”。

炙甘草

,調和諸藥。

全方氣血兼顧,以調血為主,祛風寒溼邪與溫陽通絡並重,配伍精當,療效顯著。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20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