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面對挫折,如何引導孩子走出挫折,提高抗挫能力?

所謂成長,其實就是從每一次困難中吸取教訓,學會新技能。把每一次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都轉化成一次學習機會,這才是面對挫折最關鍵的思維模式,這也是抗挫教育的關鍵。人生難免有高低起伏,困難波折,真正打倒一個人的,絕對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每個人面對挫折時的心態和行為。

面對挫折,如何引導孩子走出挫折,提高抗挫能力?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走出挫折,提高抗挫能力呢?

第一步:認識情緒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認識自己的情緒,當自己經歷激烈的情緒衝擊時,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怎麼了,有了這份“覺察”,才能管理情緒。這時,我們該做的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是什麼,然後允許孩子的情緒宣洩,同時,也要制止一些不必要的行為,最後給予孩子一些恢復平靜的方法,比如告訴TA:“我們需要讓自己的身體平靜下來,跟著媽媽一起呼氣、吸氣,慢慢地,我們的身體平靜了~”

第二步:澄清了解

很多父母做完第一步後,孩子平靜了就以為任務完成。其實,完成第一步只是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卻無助於抗挫能力的提高。

等到孩子平靜後,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明白:到底是什麼讓TA出現了這樣的情緒。比如可以這樣說:“你剛剛想搭積木塔,怎麼搭卻搭不好,於是你就特別生氣!”。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透過提問讓他們自己說出原因。這時,有的孩子會因此繼續一輪新的哭鬧,這很正常,這也說明了他們自己開始明白生氣的原因了,再次回憶又觸發他們的“傷心處”,這時就需要返回第一步。這就是孩子在“自我消化情緒”的過程。我們成人受挫有時都需要消化幾天,孩子反覆哭幾次再正常不過。

只要我們願意堅持這樣做,帶著愛去陪伴孩子經歷消化這些情緒,慢慢地,孩子自己對於這些負面情緒的消化能力就會越來越強,這本身就是抗挫能力培養的基礎。

第三步:轉化學習

重點是教會孩子如何應對。因為玩具玩不好而受挫,我們需要演示給孩子看可以如何玩;因為玩具被其他孩子搶了而受挫,我們可以透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學會下次可以如何說“這是我的玩具!”;因為成績不好而受挫,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學習計劃。

在孩子童年時,我們說的這些話、我們處理挫折的態度和情緒,慢慢就會變成孩子自己的話和態度。只有經歷過第三步,孩子今後遇到挫折時才會主動去分析原因,才會明白困難是免不了的,但可以學習如何克服。

內容來源網路 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