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一場來自森林的神隱之旅

“神隱”的說法是日本的民俗現象,是指孩子某一天突然從日常生活中消失不見,被神靈帶到異境體驗一番後再回到原來的世界。宮崎駿最有名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講的就是這樣一個“神隱”的故事。

無獨有偶,在

繪本《好忙好忙的爸爸》

中,小男孩被小精靈們帶走共同玩耍的經歷,也是一次奇妙的“神隱”之旅。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好忙好忙的爸爸》 李巧巧 著

適讀年齡:3歲+

民俗學家小松和彥認為,神隱是一種異域體驗,同時也是作為社會性存在的人的休息時間,也可以說是在日常生活的另一邊作為一種新的社會性存在而活著。

遠離塵囂的森林公園給小朋友帶來的,是一場看似有趣的神秘的冒險,而給好忙好忙的爸爸帶來的,是一次對生活的重新理解。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這是一本帶著點森林的溼氣的,畫風乾淨到近乎透明的繪本,第一眼就讓人有種身在奇妙森林的感受。

三絃琴、大樹根、無論是山川大地還是森林鳥獸、一切東西都是有神靈的、可對話的。萬物和諧相處,且共享同一種生命的法則。

步入森林,捕捉大自然中的浪漫與遐想

翻開繪本,不難從扉頁和第一頁發現一個小細節:

巴士的擬人形象的出現,就意味著孩子和爸爸正逐漸踏入一個萬物生靈的神秘之境。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逐漸地,孩子與森林有天然的親近感,很快就遇見一群精靈,陶醉在了奇妙的大自然之中——不經雕琢的萬物和孩子們的純真有令人驚歎的相似之處。

而在自然面前,孩子和大人都是都是平等的渺小——越是深入森林,自然的宏大場景越是佔了畫卷的大部分面積。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用心靈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也才會回饋給我們萬物皆有情的感動。

《好忙好忙的爸爸》中,隨著忙碌的爸爸不斷被純潔的孩子打擾,可怕的紅色大熊膨脹得越來越大,與森林的溫和清新格格不入。

此刻,逐漸膨脹開的紅色毛髮也正將爸爸的心靈與森林的美好隔絕開來。原來,整座森林裡唯一最為無情的人,是變成了野獸的爸爸。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動畫《千與千尋截圖》▲

“爸爸變成熊了!”

跟千與千尋中

“爸爸媽媽變成豬了!”

也像是使用了一種相同的隱喻——“自私與無情能使人變成野獸”。

故事中的角色和我們平時對於大自然的認知完全顛倒,爸爸變成了不講道理的野獸,而所謂的野獸們,卻變成了靈動聰明的神靈。

孩子在這些神隱的故事中成了勇敢善良的象徵,而大人們,總是因為這些那些的原因被束縛著。過度的社會化究竟是好是壞呢?人和動物之間的區別又有多大呢?或許,也只有一念之差。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萬物有靈論是經久不衰的思想,它往往在人類不經意間,表露出蛛絲馬跡,提醒人們。自然、造物與人類其實並沒有太遠的間隔。

親近自然,給孩子最大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對於幼兒的心理發展特徵,也存在著泛靈論這麼一說——

小一些的孩子們在未發展出完整的事物存在觀念時,會誤將一切物體都視作為有生命的。

書中的孩子顯然還沒有脫離這樣對世界有“誤解”的一個年紀。於是書中出現的精靈意象由此變得值得玩味了起來。萬物有靈的視角與幼兒的誤解成了一種完美的契合。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小精靈們其實是孩子的想法的具象化,只有小朋友能看見的森林的美好;而只有一大隊精靈們一起打擾爸爸,爸爸才能終於意識到自己的無知無覺。或許我們小時候也有很多的繪本或是動畫中的朋友,這些朋友陪伴著我們的孤單時刻,但唯有在父母的陪伴下,這些小夥伴們的存在才更加顯得溫暖。

自然和孩子都純淨得像一面鏡子,感謝美好純淨的大自然,故事的最後,爸爸終於看清了自己的模樣。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創作的背後

萬物皆有靈,萬物皆有情

這本書的創作契機來自作者李巧巧的一次遠離城市的旅程。她說:

這本書的創作契機來自我在 2016 年的一次雲南之旅。

在我眼裡,雲南是一個很特別的省份,它有如此多的民風民俗,歷經千年仍舊絢爛繽紛,生生不息:虔誠純淨的藏民在風馬旗下佇立、祈禱;熱情明豔的傣族姑娘身姿搖曳,載歌載舞;苗族小夥兒擊鼓而唱,吹響蘆笙陣陣……

多元的民族文化共同搭建起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彩雲之南。身於枝繁葉茂的原始森林,浸潤在歌舞歡騰的風土人情中,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四個字:萬物有靈。

以這場旅行為故事背景,我開始了《好忙好忙的爸爸》的創作。故事裡,包括場景、精靈、樂器等的設計,均取材於我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李巧巧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於是,李巧巧便藉由這次主動的“神隱”,創作出了這樣一些有靈氣的角色:

白鹿精靈

李巧巧在昆明博物館看到許多與鹿相關的祭祀物品和生活器具。

鹿是自然界中的精靈,它們自由爛漫,不沾染世俗之氣,有一種奇妙的隱逸感。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大腳樹精靈

靈感來源於在雲南森林公園裡看到的老樹堅挺的根系。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樹洞精靈

在雲南,李巧巧還看到了一片湖泊邊有千年古樹的殘骸的景象,總覺得在那空空的樹洞裡還住著一個精靈,它會蹦蹦跳跳地敲著納西族手鼓,哼唱著古老又動聽的歌謠。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藍色精靈

藍色精靈的手部設計靈感來自普達措國家公園裡的“樹鬍子”,腿部裝飾物則參考了哈尼族樂器竹腳鈴。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小馬精靈

小馬精靈的原型是當地獨具特色的一種馬——滇馬。

李巧巧把它和傣族樂器象腳鼓做了結合。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鵝精靈

鵝精靈的形象結合了彝族樂器小三絃。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松鼠精靈

松鼠精靈彈奏著的是彝族樂器月琴。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猴子精靈

猴子精靈的造型源自傣族的民族服飾和舞蹈。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面具人精靈

面具人精靈的臉部特徵參考了藏戲面具。精靈手裡的鼓為納西族東巴鼓,舞蹈則參考納西族東巴舞。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花仙子精靈

花仙子精靈的靈感來自在雲南的一種不知名的小花。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白鹿精靈、面具人精靈、大腳樹精靈……這些美妙而富有生命力的精靈獨屬於這片多元包容、擁有璀璨文明的中華大地。

它們終日與舞蹈、音樂為伴,給每一個從城市而來,路經此地的行人洗去一身疲乏:喧囂的車馬聲化作潺潺水聲與悅耳樂聲,牽絆手腳的現代通訊軟體化作手鼓與鈴鐺……

置身於這片奇妙的森林,我們只需要放下庸碌和虛妄,盡情歌唱、舞蹈、歡笑。

翻開這本繪本,聆聽森林深處的精靈之歌

作者:愛心樹編輯 曲曲

排版:水內